2023-10-08

对造景现象的思考


向阳夫妇来访,带他们去函谷关景区参观。

目前的函谷关景区,是灵宝市政府2011年以建成老子铜像为起点,逐步扩建的,景区面积达到了16.9平方公里,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当然,票价也翻了一番。

函谷关去过多次,我和苟兄、董兄便没有进去,而是到老景区大门,重温旧梦。

顺着与新景区平行的旧道向北,很快到了旧景区的山门。看着已经略显斑驳的山门,一股古朴沧桑的感觉扑面而来。

山门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门额上由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唐玉润老先生手书的“函谷关风景区”苍劲有力,尽显历史感。对联也是老先生书写。

入门方向:

里门对联:虎踞龙盘中山气,天藏地蕴道家风。

外门对联:霞蔚云蒸红方旭,宫清关秀客正来。

出门方向:

里门对联:四面云山青牛卧,八方紫气老君来。

外门对联:倚岭挽龙朝阳下,闻鸡展卷紫气间。

四副对联道出了函谷关秀丽的自然风光和道家之源的历史地位,名关、名人、名著尽显。可如今已被景区扩建而废弃,实为可惜。

沿着旧景区道路前行一两公里,便到了镌刻着“道家之源”的大门售票处,西面不远处就是望气台与瞻紫楼。原来的函谷山庄已被拆除,旁边的“函谷关古城”碑再次让游客感受到函谷关景区的厚重与沧桑。然而,它们已被置于新景区之外,游客已经无法看到它们的存在。

苟兄、董兄都是喜欢在周边游山玩水,研究当地历史沿革的,这里他们来过多次,也给我讲过多次。看到此,我们不仅感慨,作为军事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发生地,没有了望气台与瞻紫楼,没有了地理位置的展现,修再多的新景观,又有什么用呢?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逐日剧增,各地在旅游文化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味地砸钱并不可取。特别是对类似函谷关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存,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保护性开发,力求突出历史文化特色,不能单纯图大求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