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命令,大世界

Linux是一个大系统,功能丰富,好比是一台巨型机器,而命令,就是这台机器的操作台。要想控制好这台机器,用好这台机器,就得会看仪表,会操作各种按钮。《Linux常用命令自学手册》就是介绍如何操作这台机器的好帮手。

要想发挥Linux系统的强大功能,会基本命令是必须要过第一关。图形化界面和命令行界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Windows下我们也有不少场景需要使用命令行,所以,要想学好命令行的第一关则是不能排斥命令行。

其实,本源上,我想大家应该都是不排斥命令行的。早些年我用命令行做的第一个实用功能是清理系统垃圾,还是在Windows平台下。当黑色窗口闪现并刷过一行行提示信息并最后输出系统已经干净了的时候,心中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所以,过了这么多年,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在Linux下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日常使用,专业运维,还是现在流行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相关开发,都会大量用到命令行。兴趣只能帮助入门,要想热爱,还得靠成就感推动。而成就感,往往来自不断的学习实践,不断的解决学习实践过程中伴随的痛苦。所以,现实往往是学的多一点,成就多一点,热爱也多一点,如此循环往复。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

即便命令行很重要,大家也不排斥,那为啥很多人还是学不好命令行,还是很容易放弃?其实,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命令行涉及的命令多、参数杂,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而进一步的,学而不用,时间一长,容易忘记,这会导致挫败感增强,成就感减弱,最终让大家难以坚持,产生命令行难学的假象。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某一本书的职责,也不是某一本书就能改变的。但是,一本简单、通俗、实用的命令手册,却是我们探索命令之海的有益灯塔。对初学者而言,它可以让你了解系统都有哪些命令,也是每日一练的好题材(书中每个命令的例子都比较简练,而且只介绍比较实用的参数,篇幅也保持在一两页,不像有的书籍,一个命令可以介绍几十个参数,每一个展开显示,让人产生畏难退缩的情绪。这种二八原理的展示,既能够让初学者学到实用技能,又能够增加学习的信心。而复杂参数和不常用功能,可以用时再查系统手册,并不造成什么损失。否则,一大堆参数介绍,不仅让人产生抗拒心理,即便硬着头皮看下来,真正实际要用时,又能记住多少,发挥多少!)。对于中等水平者而言,它既是你查漏补缺的案边工具书,也是你加强记忆的“复读机”。对于已经是命令行的高手而言,书中介绍的命令名称来源是我们完善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而作者成书的方式(点滴积累)也是大家产生共鸣的精神粮食,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皆与此有关。

最后,给一点点小建议,希望下次再版时,能够按大的功能模块(比如CPU相关的,内存相关的,磁盘相关的,网络相关的,显示相关的等等)做个分类查找索引表就更好了。

小命令,大世界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