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以后去留学》

本文作者范海涛,也是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作者。就是这个看上去像邻家女孩,却走出自己不同的人生道路。

因为内心强烈召唤,她毅然在30岁小有成就的时候抛下一切,从零开始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口诉历史的硕士,并成为这个专业的第一个中国毕业生。

她不是一个天生勇敢的女孩,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她也曾徘徊彷徨。

30岁,是很多人眼里应该「稳定」下来的年龄,但是对于留学来说,真的太老了吗?

30岁,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俗话说“三十而立”,它寓意着到了这个年龄,一个人可以独立肩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且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是到了该成家立业和追求平稳发展的时候了。而不是再像30之前那样的热血、偏执、放肆,不顾一切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年纪我们需要的是谨慎与权衡,而“冒险”则不再被鼓励。

作为大龄女青年的她毅然决然的放下了之前的一切成就和头上耀眼的光环,出国留学,把自己变成一个校园里的普通学生。而且她还选择了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专业,叫做口述历史。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而更加疯狂的是,她竟然把这件事情实现了,并且还记录了下来。才有了《就要一场绚丽的突围——30岁以后去留学》。

范海涛并不是要用这句话向我们证明每个人都可以这般青春热血,追梦无悔。这仅仅只是她自己一场心路历程的记录。她并非天生就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女孩,在这些记录当中,我也曾看到她的徘徊与彷徨,但是当然,也有理想与现实,选择与坚持,自我成长和人生奋斗的交互思考。

这份记录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给了我这样心中还揣着一些愿望,但却已经习惯胆怯的人一丝希望。

为什么那么大才去追逐梦想,这是因为海涛的妈妈得了间质性肺炎的病,一年需要20万的费用,当时20出头的海涛为了家庭,放弃梦想,接受现实,找到一份工作,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当时就去做了财经作者,决定转型做传记作者,才有了《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问世出版,对于当时的李开复来说,范海涛只是一个小小的财经作者,但是海涛没有放弃,再要了李开复的名片后,一个月里,海涛整理了自己的各种作品和财经访谈,以及对他个人传记的构想全部发到了李开复的邮箱里。这一个月以来都只有海涛单方面的诉求,并没有任何的回应。当李开复确定这就是我需要的作者,那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范海涛又开始新的挑战。

其实每一次挑战都是一场突围,改变了海涛的人生轨迹,后来徐小平找范海涛写自传,海涛竟然拒绝了徐小平,因为她要出国留学。就在她可以轻松摘取成功之星的时候,她华丽的转身去了美国。成为了“口述历史”的中国第一人。因为她是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美国归来后的她自己也感叹的说:“以前的旅行都似是而非,一直到我自己的身体和思绪可以在任何一片土地上纵横驰骋。以某个时间节点开始,我发现了自己的新大陆。那是一种脚踏的大地,仰望星空的自由;那是一种缅怀时光流转,奔流不息的遗憾;那是一种旧自我和新自我的相拥告别;那是一种即使没有人懂,我依然可以孑然一身的绝世独立。”

人生如何冲出重围呢?有太多的年轻人,想得太多,做的时候犹豫。一天一天蹉跎了岁月,浪费了时间。人生怎么冲破重围?其实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外界质疑的倔强,要有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的勇气,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一直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行走。其实,往往人们在脚踏实地的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就已经悄悄在路上了。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不甘平淡的生命,都需要一场绚丽的突围!

我也是刚刚知道这句话来自这本书,别再想太多,迈出去收获不一样的自己,迎接属于你的一场场绚丽的突围。



【文末小心激】:

感谢一路陪伴的你们!

我是纳兰婉儿小女子,喜欢写作、读书、理财、旅行,我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有钱有颜有才,遇见更好的自己。

正在坚持自律、追梦的过程中......

你想一起来吗?欢迎添加微信yundongfeng521,我们一起组队打怪!

我想要搭讪 funny(有趣)、honey(可爱)、money(有钱不光是金钱的意思哦)、special(特别)、exert oneself(奋发)的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以后去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