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命令与知识点

Linux基础知识与常见命令

作者:卖兔子的萝北
分类:学习笔记

  根目录:
bin: 可执行文件
dev:硬件设备文件
etc: 系统配置文件
boot:开机启动文件
usr/bin:可执行文件
/var/log: 日志文件
/usr/share/doc: 程序文档
/usr/share/man: man手册
Linux扩展:
执行命令:Linux在执行命令时先去查询是不是别名,然后再去查看是不是内部命令,最后才去PATH路径中查询命令
在/root/.vimrc配置文件中set tabstop=4 是设置tab键为4个空格
linux内核的版本规定第二位为偶数是稳定版,奇数是测试版
运行级别:运行级别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运行级别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陆
		 运行级别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
		 运行级别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登陆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运行级别4:系统未使用,保留
		 运行级别5:X11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模式
		 运行级别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tmp目录一般用来存储临时文件。
/etc/init.d是/etc/rc.d/init.d的一个连接文件,linux中服务的启动脚本存放在/etc/rc.d/init.d下
df –h以易读的形式显示目录的容量。

IP地址

作用:用来标识一个节点的网络地址(点分十进制) 
32个二进制数
 A类:1-127 	网+主+主+主
 B类:128-191	网+网+主+主
 C类:192-223	网+网+网+主

Linux

 常见版本: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6/7/8
 Suse Linux Enterprise 12
 Debian Linux 7.8
 Ubuntu Linux 14.10/15.04
 

Linux 系统命令:

uname -r :查看内核版本
 lscpu:查看cpu信息
examples:例子,man帮助

Linux常见命令

关机: poweroff,init 0,shutdown -h now(root使用),run level 0,halt  
重启: reboot,shutdown -r now,run level 6 ,init 6
 bash-completion #tab键安装包
pwd:查看当前所在位置
 hostname:重命名 hostname 名字
 ifconfig:查看网卡信息
 head:查看文件头几行 head -n
 tail:查看末尾几行 	tail -n
 grep:grep ^    grep *   grep 直接加信息   grep ^$ 过滤空行
	   grep -v 取反   	可与管道连用
	
 cat:cat -n显示行数
 which:查看命令相对应的程序
 alias:别名 alias a='ls'   #单引号
 unalias: 取消别名 unalias a
 mkdir:mkdir -p 递归创建目录
 cp:cp -r  复制目录  \cp 当次取消cp别名
   cp -p 复制文件时保持该文件的权限
快捷方式: ln
 ln  -s   /opt/A.txt    /opt/B.txt   #软连接  有-s
 ln    /opt/A.txt    /opt/C.txt   #硬链接 没有-s

ls:ls -a 查看全部文件 //不怎么用
 ls -A 查看隐藏文件 (大写A)
 ls -l 长格式显示信息
 ls -d 查看目录信息
 ls -h 查看大小

find: find  目录/文件  -[选项]  
查找 可以是目录、文件 多个查找条件可通过管道一起使用,来达到精确查找的目的
-i:忽略大小写查询
-- 按类型查找(f,d,l) 
  -d  查找目录 			find /etc/  -type d 
  -l  查找快捷方式      find /etc/  -type l 
  -f  查找文件			find /etc/  -type f 
--按名称查找 
  find /etc/passwd -name  "名称注意用双引号" 
  例子:find /etc/passwd  -name "zhangsan"  
--按照大小查找
  find  /目录  -size +(-) 1024(b/k/M/G) 	//大小尽量别用1,会有bug不显示
  例子:find /etc/ -size +10M 
--按照所属用户查找 
find /目录路径 -user 用户	
find / -user zhangsan 
--按照修改时间查找
find /目录路径 -mtime +-天数   //+表示多少天以外 -表示多少天以内
find /etc/ -mtime -10      //查找10天以内创建的所有文件

--exec 查找的后面可加其他操作
find 范围 条件 -exec 附加操作命令  {} \;  // {}是查找后所匹配的内容,\;是该
命令固定的结束格式
例子:find - f /var/www/html -exec cp {} /test/var \;
//把/var/www/html目录下的文件复制到/test/var 下面


vim:  3种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输入模式
  x :删除当前光标的字符  
复制:yy 或 数字+yy
粘贴:p 	//小写
光标跳转:gg到文件第行 G最后一行 数字+G 跳转到指定行首
删除:dd  数字+dd  d^删除至行首  D删除至行尾
查找: /查找内容     
撤销:u
取消撤销:Ctrl+r
整行行内替换::s/查找内容/替换内容/g
区域内替换: :% s/查找内内容/替换内容/g
指定行替换::n,m s/查找内内容/替换内容/g
显示行号:set nu
读入其他文件内容: :r /文件路径

history: history -c   			#清空历史记录
date: 查看日期 可多个命令连用
date +%Y	#查看年
date +%m	#查看月  小写
date +%d	#查看日   小写
date +%H	#查看小时
date +%M	#查看分钟
date +%S	#查看秒钟
date +%F	#查看年月日
date +%R	#查看时分
#例子:date +%F+%R  查看年月日时分

du: du -sh #查看文件大小   
#例子:du -sh /    查看根目录的大小

计划任务:crontab
crontab -e #进入编写周期任务模式,默认用户root
crontab -e  -u 用户 :指定用户
*  *   *  *  *  执行的命令
分 时 日 月 周
例子: 
*/5 * * * * /bin/echo "hi harry" >>/crontab.txt
  #每5分钟向根下ceontab.txt 追加一个"hi harry"
1 1 * * * /bin/echo "hi harry" >>/crontab.txt 
  #每天1:1向根下ceontab.txt 追加一个"hi harry"

passwd:修改密码		  
交互式修改密码	  
  passwd birunlin1
非交互式修改密码
  echo '123' | passwd --stdin birunlin1 //只用root用户才可以使用非交互式修改密码

yum与rpm

yum仓库
	[随意]
	name='随意'
	baseurl=file:///mnt/cdrom/
	enabled=1    #是否启用此仓库
	gpgcheck=0   #0不检查红帽认证
	yum基本命令:	
	yum remove  httpd   		#卸载httpd服务
	yum list httpd  			#在yum仓库里查询这个软件(是否安装)精准查找
	yum search  关键词  		#粗略查找
	yum info httpd 				#查看关于httpd的描述
	yum provides /etc/passwd 	#查看哪些软件可以提供passwd文件(目录/程序)

rpm软件包的基本命令:
	rpm -e	 httpd	#卸载软件
	rpm -q   httpd  #查询httpd(软件名)是否安装 必须是软件全名
	rpm -qa         #当前系统中所有已安装软件包  (建议后面接less命令)
	rpm -qi  httpd  #查看软件包的详情信息
	rpm -ql #查看指定软件安装清单
	rpm -qf  /usr/bin/vim #	查看是哪个包产生了vim程序 (软件删除了也可以查询)
	rmp -qpl /mnt/cdrom/vsftpd-3... 查询指定安装包的安装清单 (未安装的软件)
	rpm -qpi       /mnt/cdrom/Packages/vsftpd-3.0.2-22.el7.x86_64.rpm     #查看指定软件的详情信息  
	rpm -i  	#安装软件包文件
	rpm -iv     #安装软件包文件 显示详情信息
	rpm -ih		#安装软件包文件 以#显示安装进度
	rpm -ivh --force   #强制安装该软件(覆盖安装)
	rpm --test  #测试安装软件
	rpm -e      #卸载软件
yum与rpm相对应的命令:
	卸载: yum remove httpd 		rpm -e httpd    
	查询是否已安装这个软件: yum list httpd    rpm -q httpd
	查看关于软件的描述:	yum info httpd    rpm -qi httpd 

zip与tar (压缩 解压)

zip: #归档工具 创建压缩包
	#zip -r 归档文件名  被归档文件路径
	#例子:zip -r passwd.zip /etc/passwd
unzip:释放归档 解压缩
	unzip 已归档的文件包 -d 解压缩的目录
	#例子:unzip passwd.zip -d /etc
tar:   -c(小写的c)创建压缩包    -f 指压缩包名称(放在最后)  -tf 再不解压缩的情况下显示压缩包里面的压缩文件    
	#例: tar -tf /test/ceshi.tar.gz 
 压缩命令: tar -zcf   压缩包 	目标文件 目标文件  
   	-J  xz 格式			例:tar -zcf  	/test/ceshi.tar.gz  /etc/passwd  /var/www/html  
	-z  gz 格式			例: tar -jcf   /test/ceshi.tar.bz2 /etc/passwd  /var/www/html 
	-j  bzip2 格式		例: tar -Jcf    /test/ceshi.tar.xz  /etc/passwd  /var/www/html 
	
 解压命令:tar -xf 压缩包路径 -C(大写的C) 目录路径
	#例:tar -xf /test/ceshi.tar.gz  -C /test2/
		tar -xf /test/ceshi.tar.bz2 -C /test2/
		tar -xf /test/ceshi.tar.xz  -C /test2/

用户与用户权限常见命令(属主、属组)

用户部分常见命令:
	用户账户:1.登录操作系统 2.资源访问控制(不同用户,不同权限)
	UID:用户id    GID:组id
	组账户分类:基本组,附加组(从属组)
	基本组:由系统创建,与用户同名
	附加组:由管理员创建,由管理员 管理 组成员
	id 已存在用户  //查看用户的详情信息
	# id birunlin1
	# uid=12345(birunlin1) gid=1236(xiaoming1) 组=1236(xiaoming1),1125(stugrp)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useradd的选项只能在创建用户是使用)
	useradd zhangsan 直接添加用户
	useradd -u -d  -G -s 
	useradd -u 指定用户uid 用户名    
	  #例子:useradd -u 1234(1001-60000) zhangsan 
	useradd -d 指定用户家目录 用户名 
	  #例子:useradd -d /var/preserve/ xiaoming2
	useradd -G 指定用户附加组  用户
	  #例子:useradd -G stugrp(自定义的组) xiaoming3
	useradd -s 指定用户解释器  (/sbin/nologin  该解释器用户无法登陆)
	  #例子:useradd -s /sbin/nologin  xiaoming4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更在已存在用户的信息)
	usermod -l 想要改的名  已存在用户
	  #例子:usermod -l   birunlin1 xiaoming1
	usermod -u 想要改的uid 已存在用户
	  #例子:usermod -u  12345 birunlin1
	usermod -s 解释器 已存在用户
	  #例子: usermod -s /sbin/nologin birunlin1 
	usermod -d 指定家目录 已存在用户 (不会自己主动创建家目录,需要手动创建不存在的目录)
	  #例子: usermod -d /root birunlin1
	usermod -G 已存在的附加组 已存在的用户
	  #例子:usermod -G stugrp birunlin1
userdel:删除	
	userdel 用户      //仅删除用户
	userdel -r 用户  //用户及所有用户的信息一并删除,包括家目录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用户名:密码占位符:UID:基本的GID:用户描述信息:家目录:解释器	
		  
/etc/shadow,保存密码字串/有效期等信息
	nsd01:$6$.....Da4Vo.:18512:0:99999:7:::
	用户名:密码加密字符串:上一次修改密码的时间
	上一次修改密码的时间:从1970-1-1到达上一次修改密码时间,经历的天数

	字段1:用户帐号的名称
	字段2:加密后的密码字符串
	字段3:上次修改密码的时间	
	字段4:密码的最短有效天数,默认0
	字段5:密码的最长有效天数,默认99999
	字段6:密码过期前的警告天数,默认7
	字段7:密码过期后多少天禁用此用户账号
	字段8:帐号失效时间,默认值为空
	字段9:保留字段(未使用)	
/etc/group,保存组帐号的基本信息	
    root:x:0:birunlin1
    用户名:密码占位符:组的id(gid):本组成员列表
/etc/gshadow	组长 组成员
	tarena:!:gelin01:gelin02,gelin01
	组名   密码占位符 组长  组成员
	grep tarena /etc/gshadow  //查看组成员信息

groupdel命令
	格式:groupdel   组名
 	删除的目标组不能是用户的基本组
groupadd  stugrp  //添加stugqp组
groupdel  stugrp  //删除stugqp组

gpasswd命令管理组成员  -a -d -M -A    补充:gpasswd -0 用户名  #强制用户第一次登录修改密码
	gpasswd [选项] 用户  组
	 grep stugrp /etc/group //查看stugrp基本信息
	 groupadd  stugrp  //创建附加组
     -a  添加组成员  每次只能添加一个
	 例子:gpasswd -a natasha stugrp
     -d  删除组成员  每次只能删除一个
	 例子:gpasswd  -d  kenji  stugrp
	 -M  定义组成员用户列表  可定义多个
	 例子:gpasswd -M  kaka,kenji   stugrp
	 gpasswd   -M  ''   stugrp      #定义组成员列表为空  类似全部删除
/etc/gshadow,保存组帐号的管理信息–每个组记录一行,以:分割为4个字段	 
	gpasswd  -A  natasha   stugrp   #定义组管理员为natasha
groupdel  stugrp //删除组  不能删除用户的基本组

用户家目录的配置文件		  
	/etc/skel/   这个目录下面有什么创建新用户是都会直接到新用户的家目录下面
	  .bash_profile:每次登录时执行,定义初始化变量	    仅限于当前用户使用
	  .bashrc:每次开启新的终端时执行,定义永久的别名	仅限于当前用户使用
全局配置文件		  
	/etc/profile  //定义初始变量	所有用户都生效  
	/etc/bashrc	  //自定义别名 		所有用户都生效

基本权限与归属
	读取权限 r : cat、head、tail、less、grep  查看目录内容
	写入权限 w :vim保存退出、>、>>	 可以新建、删除、改名目录的内容,对目录本身没有修改权限
	执行权限 x :shell脚本,Python脚本   可以切换到该目录下(切换目录至于x权限有关)
归属关系
	所有者:属主 拥有此文件/目录的用户,-user用u表示
	所属组:属组 拥有此文件/目录的组,-group用g表示
	其他用户: 除属主,属组外的其他用户 -other 用o表示
  r4w2x1  默认目录权限755,文件644 取决于umask的设置,777减去文件里面的值为目录的默认权限,再减去一个执行的权限为文件权限(默认文件没有执行权限)
chmod 命令:修改文件目录权限
	chmod [ugoa] [+-][rwx] 文件(目录) 
	chmod -R [ugoa]=[rwx] 需要递归的目录
	chmod u+r(w,x) /test
	chmod u=r(w,x) /test
	chmod u=rwx,g=rx,o=--- /test
	chmod -R 0=--- /test/ceshi/aaa/bbb 递归设置权限

Linux对用户权限的判断: acl > 属主>属组>其他用户

chown:修改属主属组权限
	chown 属主 文件(目录)
	chown 属主:属组 文件(目录)
	chown :属组  文件(目录)
	chown -R 属主(属组) 目录

附加权限 : 
	粘滞建 Sticky Bit权限   t权限 (适用目录)
	  占用其他人(other)位的x位,显示t/T,取决他人是否有x键
	  适用目录 防止他人滥用写入权限,有写入权限时也无法删除、修改其他文件名
	  chmod o+t /home/pub
	  drwxr-xr-t. 2 root root 6 9月   9 03:22 /home/pub/
	
	SGID 权限  占用属组的x位 (适用目录)
	  显示为s/S,取决属组是否有写入权限
	  在一个目录有SGID权限时,新建的文档会自动继承次目录属组的身份
	  chmod g+s /home/pub
	  drwxr-sr-x. 2 root root 6 9月   9 03:22 /home/pub/
ACl权限
	能够对个别用户个别组设置独立权限
	setfacl [选项] u:用户名:权限 文件
			[选项] g:属组:权限 文件	
		选项: -m 添加一条ACL策略
			   -x 清除制定的ACL策略
			   -b 清除所有已设置的ACL策略
			   -R 递归设置ACL策略
		setfacl -m u:birunlin:rwx /etc/passwd
		setfacl -m g:xiaoming:rwx /

	getfacl /目录(文件)  查看当前目录(文件)已设置的ACL策略	
	将某个用户拉黑(制作黑名单)
	    setfacl -m u:zhangsan:--- /home/pub
	-R 递归设置ACL策略
	    setfacl -Rm u:zhangsan:rx /aaa/bbb
		只会递归已经设置好的目录,以后在创建的不会继承

SUID权限:
	占用属主的x位,显示为s/S,取决于属主是否有x权限
	仅对可执行程序有意义,其他用户使用带有SUID的程序是,具有此执行的默认属主
	chmod u+s /usr/bin/mkdir

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格式化磁盘-挂载点挂载			
	 partprobe  刷新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 
	lsblk:查看当前系统所能识别的所有硬盘
	分区模式:MBR与GPT,不能出现在同一磁盘上
  MBR/msdos分区模式:最大容量2.2TB
    分区类型:主分区、拓展分区、逻辑分区
	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拓展分区至多有一个,逻辑分区不限
	一般情况下:3个主分区+1拓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拓展分区不能存储,不能格式化
	fdisk 硬盘设备	
		m 帮助
		p 查看现有分区表
		n 新建分区
		d 删除分区
		q 放弃并推出
		w 保存并退出
	例子:lsblk 	
		  fdisk /dev/sdb
	主	  n 回车 回车 回车 +10G 
	主	  n 回车 回车 回车 +10G 
	主	  n 回车 回车 回车 +10G 
	拓展  n 回车 回车 回车 回车
	逻辑  n 回车 +15G	  
		  n 回车 +15G
		  w
	[root@localhost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0G  0 disk 
	   ├─sda1            8:1    0    1G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sdb               8:16   0   60G  0 disk 
	   ├─sdb1            8:17   0   10G  0 part 
	   ├─sdb2            8:18   0   10G  0 part 
	   ├─sdb3            8:19   0   10G  0 part 
	   ├─sdb4            8:20   0    1K  0 part 
	   ├─sdb5            8:21   0   10G  0 part 
	   └─sdb6            8:22   0   20G  0 part 
	   sdc               8:32   0   60G  0 disk 
	   sr0              11:0    1  8.8G  0 rom  

GPT分区模式:
  全局唯一表示分区表	  
  突破固定大小64字节的分区表限制
  最多可支持128个主分区,最大支持18EB磁盘
    1EB=1024PB=1024*1024TB 
  parted 常用GPT分区模式指令 
  例子:
	[root@localhost ~]# lsblk
	sdc               8:32   0   60G  0 disk
	[root@localhost ~]# parted /dev/sdc		#parted的使用方式  parted  /硬盘的绝对路径
	(parted) mktable gpt       				#设置GPT分区模式
	(parted) p  							#查看硬盘信息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c: 64.4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
	(parted) unit GB						#设置按照GB显大小	
	(parted) mkpart 						#划分新的分区
	分区名称?  []? hhsdc1					#分区名称随便改
	文件系统类型?  [ext2]? 				#文件类型可以直接回车 后面格式化时可自行修改
	起始点? 0  							#起始点默认为0  (可用%表示)
	结束点? 10G 							#结束点减去起始点为硬盘大小  (可用%表示)
	忽略/Ignore/放弃/Cancel? i				#第一次设置硬盘时会弹出警告,直接按i忽略就行
	parted) mkpart 							
	分区名称?  []? sdc2
	文件系统类型[ext2]?
	起始点? 10G
	结束点? 30G
	(parted) p 
	(parted) p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c: 64.4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
	1      0.00GB  10.0GB  10.0GB               hhsdc1
	2      10.0GB  30.0GB  20.0GB               sdc2
	(parted) q  							#退出
	lsblk									#查看当前系统所能识别的所有硬盘
	sdc               8:32   0   60G  0 disk 
	├─sdc1            8:33   0  9.3G  0 part 
	└─sdc2            8:34   0 18.6G  0 part 

分区的格式化:

ext4(RHEL6)优势  :存放文件多,小
xfs (RHEL7)优势: 文件数量少,大		
格式化:赋予空间文件系统的过程(赋予硬盘一个存放数据的规则)
文件系统:空间存放数据的规则
	 mkfs.xfs -f /dev/sdb1  #强制格式化为.xfs
windows默认文件系统:NTFS FAT
Linux默认文件系统:ext4(RHEL6) xfs(RHEL7) FAT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为ext4格式
mkfs.xfs  /dev/sdb2		#格式化为xfs格式
blkid  /dev/sdb1		#查看分区文件系统类型
/dev/sdb1: UUID="92b591df-4b5f-49ae-98fb-9148eb6319bc" TYPE="ext4" 
blkid  /dev/sdb2		#查看分区文件系统类型
/dev/sdb2: UUID="680f2eb1-c3ce-42b0-ba00-f71208932d54" TYPE="xfs" 

分区的挂载使用:
df -h 查看当前虚拟机已挂在的文件

和挂载yum一样 ,建个目录为挂载点
mount /dev/sdb1 /mysdb1
df -h 查看正在使用挂载的设备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b2  10G   33M   10G    1%   /mysdb2

开机自动挂载
vim /etc/fstab
/dev/sdb1    /mypart1   ext4   defaults   0  0
/dev/sdb2   /mypart2   xfs   defaults   0  0
mount -a #检测开机自动挂载是否正确 

制作交换空间的第一种方式(磁盘)

利用分区制作交换空间
	free -m				#交换空间的信息
	swapon				#交换空间的成员信息
	mkswap /dev/sdc1	#格式化交换系统
	blkid /dev/sdc1		#查看文件系统的类型
	swapon /dev/sdc1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交换成员的空间信息
	free -m 			#交换空间的信息					
	vim /etc/fstab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dev/sdc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swapoff /dev/sdc1 	#停止使用交换空间
	swapon				#交换空间的成员信息
	swapon -a			#检测交换分区书写
	swapon				
制作交换空间的第二种方式(直接使用空间)	
利用文件所占用的空间,制作交换空间  dd:主要就是占用空间用的命令
	dd if=源设备 of=目标设备 bs=块大小 count=块数
	ls /dev/zero  #永远都在产生数据的设备
	dd if=/dev/zero of=/opt/swap.txt bs=1M count=2048
	du -sh /opt/swap    
	  2.0G    /opt/swap.txt
	mkswap /opt/swap.txt   #格式化交换文件系统,格式化后文件类型表位swap
	blkid /opt/swap.txt		#查看文件系统类型
	  /opt/swap.txt: UUID="75e8c3d7-6fd3-4640-bace-958a409ad424" TYPE="swap" 
	swapon /opt/swap.txt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opt/swap.txt:不安全的权限 0644,建议使用 0600。
	swapon 	 	#查看交换空间的成员信息
	free -m		#查看交换空间信息
	vim /etc/fstab  	#设置开机自动启动交换分区
		/opt/swap.txt    swap     swap    defaults   0   0
	swapoff /opt/swap.txt #停止使用交换空间
	swapon
	swapon -a  #检测交换分区书写(交换分区专用)


逻辑卷 (虚拟磁盘技术)

物理卷(pv)-卷组(vg)-逻辑卷(lv)-逻辑卷创建挂载点(使用)
基本概念:
	组成成员:未挂载 未格式化的磁盘分区(磁盘)(可以是多个)
	作用:1.可以整合分散空间  2.支持空间在线扩大(不影响数据存储)
	制作过程:多个物理卷(PV)(硬盘)组成卷组(VG),再从卷组中换分出逻辑卷(LV)  //准备硬盘(硬盘分区也可以)-制作卷组-制作逻辑卷
	pvs      #显示系统所有的物理卷信息
	LVM:管理工具集
	  功能	   物理卷管理  卷组管理  逻辑卷管理
	Scan 扫描	  pvscan	vgscan	   lvscan
	Create 创建	  pvcreate	vgcreate   lvcreate
	Display 显示  pvdisplay vgdisplay  lvdisplay
	Remove 删除	  pvremove	vgremove   lvremove
	Extend 扩展	     /      vgextend   lvextend

制作卷组: 
	格式: vgcreate 卷组名 设备路径
		# Successfully:成功
	lsblk /dev/sdb[1-2] (/sdb{1-2})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b1   8:17   0  9.3G  0 part 
	  sdb2   8:18   0 18.6G  0 part 
	  sdb3   8:19   0 18.6G  0 part 

	vgcreate myvg /dev/sdb1 /dev/sdb2 #把sdb1,sdb2制作成名为myvg的卷组
	vgs #查看卷组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centos   1   2   0 wz--n- <19.00g     0  #系统自带
      myvg     2   0   0 wz--n-  27.93g 27.93g #刚刚制作的卷组
	
制作逻辑卷:
	格式:lvcreate -L 逻辑卷大小 -n 逻辑卷名字 基于卷组
	lvcreate -L 15G -n mylv myvg #制作一个15G大小,逻辑卷名字mylv,基于卷组myvg
	lvs 查看逻辑卷信息
	   mylv myvg   -wi-a-----  15.00g 
逻辑卷的使用:
	ls -l /dev/myvg/mylv  #查看逻辑卷的信息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9月  12 02:52 /dev/myvg/mylv -> ../dm-2  #/dm-2是Linux系统所识别的逻辑卷名字
	mkfs.xfs /dev/myvg/mylv #格式化逻辑卷为xfs类型
	blkid /dev/myvg/mylv #查看逻辑卷类型 也可以这样blkid /dev/dm-2
	mkdir /mylv  #创建逻辑卷的挂载点
	vim /etc/fstab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dev/myvg/mylv /mylv xfs defaults 0 0
	mount -a #检查自动挂载
	df -h #查看已挂载设备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myvg-mylv     15G   33M   15G    1% /mylv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b2            8:18   0 18.6G  0 part 
	  └─myvg-mylv   253:2    0   15G  0 lvm  /mylv
逻辑卷的扩展: 卷组有足够空间
	直接扩展逻辑卷大小,然后刷新一下逻辑卷
	1.扩展空间大小  lvextend -L 想要扩展到的大小 逻辑卷
	lvextend -L 27G /dev/myvg/mylv
	lvs 
	  mylv myvg   -wi-ao----  27.00g  #显示逻辑卷以扩展
	df -h | tail -1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myvg-mylv     15G   33M   15G    1% /mylv #显示还是原来的大小,因为要刷新空间系统(赋予规则)
	
	2.扩展文件系统
		resize2fs:刷新ext4文件系统
		xfs_growfs:刷新xfs文件系统 
	xfs_growfs /dev/myvg/mylv #刷新逻辑卷
	lvs 
	  mylv myvg   -wi-ao----  27.00g 
	df -h | tail -1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myvg-mylv     27G   33M   27G    1% /mylv #逻辑卷已经成功挂载并扩展为27G大小 实验完成
逻辑卷的扩展:卷组无足够空间
	先扩展卷组大小,在扩展逻辑卷大小,刷新逻辑卷
	1.扩展卷组空间
	vgextend 想要扩展的卷组  赋予空间的硬盘
	
	vgextend myvg /dev/sdb3  #把sdb3的空间给myvg卷组
	   Physical volume "/dev/sdb3" successfully created.
	vgs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myvg    3   1   0 wz--n- <46.56g <19.56g
	2.扩展逻辑卷空间大小
	lvextend -L 逻辑卷想要扩展到多大 逻辑卷路径
	
	lvextend -L 46G /dev/myvg/mylv #把mylv扩展到46G大小
	lvs
	  mylv myvg   -wi-ao----  46.00g	
	df -h | tail -1	
	  /dev/mapper/myvg-mylv     27G   33M   27G    1% /mylv #需要扩展文件系统才能把使用空间提升至46G

	3.扩展文件系统 (具体解释上面有)
    xfs_growfs /dev/myvg/mylv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myvg-mylv     46G   33M   46G    1% /mylv	#试验完成
		
逻辑卷的知识点补充:		
	1.逻辑卷的大小也可以缩减,可能会丢失数据 没什么用
	2. vgdisplay  myvg     #查看卷组详细信息
		 PE Size      4.00 MiB #大小只能是4的倍数 可修改(面试) 
	   (1) lvcreate -L 250M -n test myvg #创建一个250M的逻辑卷
		     lvs
			   test myvg   -wi-a----- 252.00m #大小为252M,只能是4的倍数
		   vgchange -s 1M myvg #修改PE的大小	
		   lvcreate -L 250M -n test myvg #再次创建一个250M的逻辑卷
			 lvs 
				test2 myvg   -wi-a----- 250.00m  #大小为250M
		(2) lvcreate -l 50 -n test3 myvg # 按照个数创建一个逻辑卷(小写l表示按照PE个数创建逻辑卷)
		    lvs
			  test3 myvg   -wi-a-----  50.00m  #50个1M 所以大小为50M 
	3.删除逻辑卷
	  (1)删除正在使用的逻辑卷
		umount /mylv/   #先取消挂载逻辑卷
		lvremove /dev/myvg/test3 #删除逻辑卷
		vim /etc/fstab  #取消自动挂载
		lvs 
	  (2)删除卷组,基于次卷组出案件的所有逻辑卷全部删除
	     lvremove /dev/myvg/test2 #卸载逻辑卷 
		 lvremove /dev/myvg/test
		 lvremove /dev/myvg/mylv 
		 vgs
		    myvg     3   0   0 wz--n- <46.56g <46.56g
		 vgremove myvg # 卸载卷组
		 vgs	#自己的卷组已经没有了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centos   1   2   0 wz--n- <19.00g      0 
			myvg     3   0   0 wz--n- <46.56g <46.56g

进程管理

	程序:静态 没有运行的代码 只占用硬盘空间
	进程:动态 正在运行的代码 占用CPU与内存的资源
	
	进程唯一表示:PID
	父进程与子进程: 树形结构  systemd是所有进程的父进程,也叫上帝进程

查看进程:  最小化安装的虚拟机要先安装 yum -y install psmisc
	格式: pstree [选项] [PID 或用户名]
				  -a 显示完整命令行
				  -p 列出对应PID编号 
	pstree 查看正在运行的进程信息
		pstree birunlin 按照用户名查询进程
		  bash───vim
		pstree -p  birunlin #显示进程的PID
		  bash(6838)───vim(6874) 
		pstree -a  lisi   #显示完成的命令
		  bash
		    └─vim a.txt 
	ps aux 列出正在运行的进程(显示的信息非常详细)
		用户  进程ID  %CPU  %内存  虚拟内存  固定内存  终端  状态  起始时间  CPU时间  程序指令
	ps -elf 列出正在运行的所有进程(可以显示父进程PID)
进程动态排名 top  : top [-d 刷新秒数] [-U 用户名]
	输入top进入时  P 按照CPU进行排序
				   M 按照内存进行排序
检索进程 pgrep [选项] 查询条件
		        -l 输出进程名,而不仅仅是PID
				-U 检索制定用户的进程
				-X 精确匹配完整的进程名
		 pgrep  -l   aaa
		 pgrep  -l   ccc
进程的前后台调度
	Ctrl+z 组合键 挂起 暂停当前的进程并转入后台
	jobs   #查看后台进程的信息
	fg     将后台任务恢复到前台运行
	bg     激活后台被挂机的任务
	firefox &  #进程正在运行的状态放入后台	
	
	[1]+  已停止    firefox	
	 jobs  -l      #显示后台进程信息,显示PID  
	bg 1      #将后台编号为1 的进程恢复运行	
	fg 1    #将后台编号为1的进程恢复到前台	
	
    •干掉进程的不同方法
	–Ctrl+c 组合键,中断当前命令程序
	-kill 进程  #直接杀死进程
	–kill  [-9]  PID... 、kill  [-9]  %后台任务编号
	–killall  [-9]  进程名...    #杀死所有进程
	–pkill   [-9]  查找条件,包含就可以	
	-killall  -9   -u   birunlin #强制踢出一个用户
	-xkill #会出现一个鼠标,点哪个杀哪个
	
	例子:yum -y   install   xorg-x11-apps
		[root@localhost ~]# xeyes
		^Z                                    #按ctrl  +z  暂停放入后台
		[1]+  已停止               xeyes
		[root@localhost ~]# jobs        	#查看后台进程的信息
		[1]+  已停止               xeyes
		[root@localhost ~]# bg 1      #将后台编号为1 的进程恢复运行
		[1]+ xeyes &
		[root@localhost ~]# jobs
		[1]+  运行中               xeyes &

		[root@localhost ~]# fg 1    	#将后台编号为1的进程恢复到前台
		xeyes
		^C        #按ctrl  +c 结束进程
                    

RAID 磁盘整列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通过硬件/软件技术,将多个较小/低速的磁盘整合成一个大磁盘
	–阵列的价值:提升I/O效率、硬件级别的数据冗余
	–不同RAID级别的功能、特性各不相同
	 提高可靠性(相对来说很可靠,人品不爆炸就没问题。最稳妥的方法还是备份数据)
•RAID 0,条带模式
	–同一个文档分散存放在不同磁盘	
	–并行写入以提高效率,没有容错功能
	–至少需要两块磁盘
•RAID 1,镜像模式
	–一个文档复制成多份,分别写入不同磁盘
	–多份拷贝提高可靠性,效率无提升,有容错功能
	–至少需要两块磁盘	
•RAID5,高性价比模式 (企业)
	–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折中方案
	–需要至少一块磁盘的容量来存放校验数据
	–至少需要三块磁盘	
•RAID6,高性价比/可靠模式 (银行)
	–相当于扩展的RAID5阵列,提供2份独立校验方案
	–需要至少两块磁盘的容量来存放校验数据
	–至少需要四块磁盘
•RAID 0+1/RAID 1+0
	–整合RAID 0、RAID 1的优势
	–并行存取提高效率、镜像写入提高可靠性
	–至少需要四块磁盘		
	
	对比项	  RAID 0	RAID 1	RAID 10	RAID 5	RAID 6
	磁盘数	  ≧ 2	    ≧ 2	≧ 4	≧ 3	≧ 4
	存储利用率	100%    ≦ 50%	≦ 50%	n-1/n	n-2/n
	校验盘	  无	    无	    无	    1	    2
	容错性	  无	    有	    有	    有	    有
	IO性能	  高	    低	    中	    较高	较高		

九、VDO

	 yum  -y  install  vdo  kmod-kvdo    #所需软件包
	重复数据删除
	–输入的数据会判断是不是冗余数据
	–判断为重复数据的部分不会被写入,然后对源数据进行更新,直接指向原始已经存储的数据块即可
	•压缩
	–对每个单独的数据块进行处理		
	vdo基本操作:参考man vdo 全文查找/example		
	vdo  create  --name=VDO卷名称  --device=设备路径 --		
	vdoLogicalSize=逻辑大小
	–vdo  list
	–vdo  status  -n  VDO卷名称
	–vdo  remove  -n  VDO卷名称		
	–vdostatus  [--human-readable] [/dev/mapper/VDO卷名称]
•VDO卷的格式化加速(跳过去重分析):
	–mkfs.xfs  –K   /dev/mapper/VDO卷名称
	–mkfs.ext4  -E  nodiscard  /dev/mapper/VDO卷名称
前提制作VDO需要2G以上的内存	
例子: vdo create --name=vdo0 --device=/dev/sdc --vdoLogicalSize=200G
	   mkfs.xfs -K /dev/mapper/vdo0 
       mkdir /nsd01
       mount /dev/mapper/vdo0 /nsd01
       df -h
       vdostats --hum /dev/mapper/vdo0 #查看vdo设备详细信息		
	   vim /etc/fstab 
	   /dev/mapper/vdo0  /nsd01  xfs  defaults,_netdev 0 0	

网卡配置

	逻辑:修改网卡命名规则-删除错误网卡名-添加新的网卡名-配置网卡ip地址
	route -n #查看路由表(查看网关信息)
修改网卡命名规则:
	ifconfig | head -2
		ens33: flags=4163  mtu 1500
        inet 192.168.81.12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81.255
	vim /etc/default/grub  #内核引导文件
		GRUB_CMDLINE_LINUX="crashkernel=auto rd.lvm.lv=centos/root rd.lvm.lv=centos/swap rhgb quiet"  	       #在后面添加 ...quiet 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固定格式(企业化) 修改后不会立即生效
	grub2-mkconfig -o (哦) /boot/grub2/grub.cfg   #该命令会使网卡命名规则立即生效,需要重启
		Generating grub configuration file ... #屏幕返回值 
	ifconfig | head -2    #重启后网卡名称变为eth0  会自动有一个ip,但是还是需要其他ip配置
		eth0: flags=4163  mtu 1500
        inet 192.168.81.128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81.255 #此ip无效
		
nmcli命令网卡命名,删除错误网卡名
	nmcli connection show
		NAME        UUID                                  TYPE      DEVICE(设备)
		virbr0      878e26c0-2301-47e7-8a6d-5e68bd83b783  bridge    virbr0  #绿色,已生效
		有线连接 1  855815b6-acd7-37d3-b6fc-0d6a5b5ac3c9  ethernet  eth0	#绿色,已生效
		ens33       ce9e9c23-7700-4a59-94cd-e4d8e3d87e3a  ethernet  --		#白色,已失效
	nmcli connection delete ens33	#删除网卡,前面的网卡命名后该名字已失效
		成功删除连接 'ens33'(ce9e9c23-7700-4a59-94cd-e4d8e3d87e3a)。
	nmcli connection delete 有线连接\ 1  #删除原有命名,一会自行命名新的网卡名
		成功删除连接 '有线连接 1'(855815b6-acd7-37d3-b6fc-0d6a5b5ac3c9)。
	ifconfig | head -2 #删除后自动生成的ip会一并删除
		eth0: flags=4163  mtu 1500
        ether 00:0c:29:27:52:b8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nmcli命令网卡命名,添加网卡名
	nmcli connection add type ethernet ifname eth0  con-name eth0
					添加 类型	  ifconfig显示的名字 nmcli所能识别的名字
		连接“eth0”(6a72a966-c469-4550-9510-9c16b64f27f7) 已成功添加。
	ifconfig | head -2 
		eth0: flags=4163  mtu 1500 #重新命名成功
        inet 192.168.81.128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81.255
	nmcli connection show 
		NAME    UUID                                  TYPE      DEVICE 
		eth0    6a72a966-c469-4550-9510-9c16b64f27f7  ethernet  eth0   
		virbr0  878e26c0-2301-47e7-8a6d-5e68bd83b783  bridge    virbr0 
		
nmcli:配置ip地址   [配置文件]#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nmcli connection modify eth0 ipv4.method auto
								配置方式      dhcp自动获取  #一般不用 都是manual自行修改
		ipv4.addresses 192.168.4.7/24 #配置ip地址
		ipv4.gateway 192.168.4.254    #配置网关,本次不会生效,因为没有
		connection.autoconnect yes	  #每次开机都会生效
	nmcli connection up eth0 #激活网卡,立即生效
	
	例子:nmcli connection modify eth0 ipv4.method manual ipv4.addresses 192.168.4.7/24 ipv4.gateway 192.168.4.254 connection.autoconnect yes
		 nmcli connection up eth0
	

源码编译安装

RPM: rpm -ivh  yum install
源码包: 
	主要优点:
		1.获得软件最新版,及时修复bug		2.软件功能可以按照需求选择/定制,有更多软件可供选择
		3.源码包适用于各种平台
源码编译安装步骤:1.安装开发工具 gcc,make 2.解压tar包 3.运行configure脚本配置 4.make进行编译,产生可执行的程序 5.make install安装

例子:安装tools.tar.gz
1.安装开发工具 
	yum -y install gcc make
2.解压tar包 	
	tar  -xf  /root/tools.tar.gz  -C   /usr/local/ (这个路径比较专业)	
	tar -xf   /usr/local/tools/inotify-tools-3.13.tar.gz   -C /usr/local/
3.运行configure脚本配置(1.检查系统是否安装gcc 2.可以指定安装位置)
	cd   /usr/local/inotify-tools-3.13/	#必须cd到配置文件程序的目录
	./configure --prefix=/opt/myrpm    #指定安装位置
4.make进行编译,产生可以执行的程序 
	cd    /usr/local/inotify-tools-3.13/
	make
步骤五:make   install进行安装
	cd    /usr/local/inotify-tools-3.13/
	make install
	[root@localhost ~]# ls /opt/myrpm/
	  bin  include  lib  share #成功

远程管理

(openssh包)
软件包的安装:	
	rpm  -qa    |   grep   openssh
	openssh-7.4p1-16.el7.x86_64
	openssh-server-7.4p1-16.el7.x86_64
	openssh-clients-7.4p1-16.el7.x86_64	

远程登录ssh
	>   /etc/resolv.conf   #清空dns
	ssh    [email protected]
	  ………necting (yes/no)? 
	  [email protected]'s password:

	cat /root/.ssh/known_hosts  #记录曾经远程管理的机器

实现ssh远程管理无密码验证
	虚拟机A:
	1.生成公钥(锁)与私钥(钥匙)进行验证
	ssh-keygen      #一路回车
		…….save the key (/root/.ssh/id_rsa):    #保存位置
		……..assphrase):     #设置密码为空
		…….. again:     #设置密码为空
	ls /root/.ssh/
		id_rsa(私钥)    id_rsa.pub(公钥)     known_hosts
	2.把公钥(锁)传送给虚拟机B
	 ssh-copy-id   [email protected] #传送公钥(锁)
	ssh   [email protected]   #测试无密码
	虚拟机:B
	ls    /root/.ssh/
	  authorized_keys(别的机器传递过来的公钥)    known_hosts
安全复制工具 scp=ssh+cp
	–scp  [-r]  用户名@服务器:路径      本地路径    #有目录加r,没有不用加
	–scp  [-r]  本地路径    用户名@服务器:路径     #有目录加r,没有不用加  
	虚拟机A:
	scp   /etc/passwd       [email protected]:/root
	scp  -r  /home      [email protected]:/root/
	scp   [email protected]:/etc/passwd       /mnt/

虚拟机B:
	ls   /root 

网络工具

1.ip命令			
	ip address show #查看ip地址
	ip address add 192.168.8.1/24 dev eth0 #给eth0再添加一个ip地址
	ip address show 
	  inet 192.168.4.7/24 brd 192.168.4.255 scope global noprefixroute eth0
      inet 192.168.8.1/24 scope global eth0
2.ping ping -c 2 192.168.8.1 #ping 两次

自定义yum

YUM组成: 1.众多软件包 2.仓库数据文件
   例子:tar -xf tools.tar.gz -C /  #把提前准备的tar包解压到/下
		ls /tools/other
		 boxes-1.1.1-4.el7.x86_64.rpm
		 cmatrix-1.2a-1.i386.rpm
		 ntfs-3g-2014.2.15-6.el6.x86_64.rpm
		 oneko-1.2-19.fc24.x86_64.rpm
		 sl-5.02-1.el7.x86_64.rpm
		createrepo    /tools/other/  #生成自定义的yum仓库
		vim /etc/yum.repos.d/2.repo
		  [myrepo]
		  name=2
		  baseurl=file:///tools/other
		  enabled=1
		  gpgcheck=0
		清理缓存并查看
		源标识                     源名称                       状态
 		  centos7                    birunlin                     9,911
		  myrepo                     2                                5
		  repolist: 9,916
		

日志管理

•系统和程序的"日记本"
	–记录系统、程序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通过查看日志,了解及排除故障
	–信息安全控制的“依据”
•由系统服务rsyslog统一记录/管理
	–日志消息采用文本格式
	–主要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主机、进程、内容
•常见的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	主要用途
	/var/log/messages	记录内核消息、各种服务的公共消息
	/var/log/dmesg	记录系统启动过程的各种消息
	/var/log/cron	记录与cron计划任务相关的消息
	/var/log/maillog	记录邮件收发相关的消息
	/var/log/secure	记录与访问限制相关的安全消息		  

•通用分析工具
	–tail、tailf、less、grep等文本浏览/检索命令
	–awk、sed等格式化过滤工具
	tailf:实时跟踪文件内容

防火墙策略管理

作用:隔离,严格过滤入站请求,放行出站
硬件防火墙:保护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软件防火墙:本机
	系统服务:firewalld
	管理工具:firewall-cmd、firewall-config
根据所在网络场所区分,预设保护规则集
	public:仅允许ssh、dhcp、ping服务
	trusted:允许任何访问
	block:阻塞任何来访请求,给客户端回应
	drop:丢弃任何来访请求,不给客户端回应
防火墙判定规则:
	1.首先防火墙查看访问请求中来源ip地址,然后查看所有区域中哪个区域该源ip地址规则,则进入该区域
	2.进入默认区域(默认情况下public)
修改默认区域: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查看默认区域
	  public  #仅允许ssh、dhcp、ping服务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trusted #修改默认区域为trusted,可以访问http、ftp....
	  success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再次查看默认区域
	  trusted
在区域中添加允许协议: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public #再次修改默认区域
	  success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all #查看区域规则
	  services: ssh dhcpv6-client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了service=http
	  success #给public添加http协议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ftp
	  success #给public添加ftp协议
	  给public添加制定的协议后其他用户可以访问
在区域中添加允许协议(永久配置)
	添加永久协议前先把临时协议删除(避免冲突)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service=ftp
	  success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service=http
	  success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ftp
	  success  #添加永久ftp协议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添加永久http协议
	  success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all #查看协议
      services: ssh dhcpv6-client #现在并没有显示已经添加的永久协议
	firewall-cmd --reload  #加载防火墙永久策略
	  success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all #再次查看显示已经添加的永久协议
	  services: ssh dhcpv6-client http ftp
单独拒绝192.168.4.207的所有访问
	firewall-cmd --zone=block --add-source=192.168.4.207  #阻塞任何请求,并给客户端回应
	  success
	firewall-cmd --zone=block --list-all #查看block的防火墙策略
	  sources: 192.168.4.207 #禁止这个ip的所有请求

服务的管理

上帝进程:systemd
Linux系统和服务管理器
	是内核引导之后加载的第一个初始化进程(PID=1)
	负责掌控整个Linux的运行/服务资源组合	
一个更高效的系统&服务管理器
	开机服务并行启动,各系统服务间的精确依赖
	配置目录:/etc/systemd/system/
	服务目录:/lib/systemd/system/
	主要管理工具:systemctl
	对服务的管理:显示Failed  失败
	
	systemctl -t service -all #列出所有的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服务名 	  #重起服务
	systemctl  start   服务名 		#开启服务 
	systemctl  stop   服务名 		#停止服务
	systemctl  status  服务名		 #查看服务当前的状态

	systemctl  enable  服务名 		#设置服务开机自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服务名 		#设置服务禁止开机自启动
	systemctl  is-enabled  服务名	  #查看服务是否开机自启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础知识,linux,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