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怪诞行为心理学》读书笔记及感悟

第一章: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

确定效应:人们对于确定的好处,会选择落袋为安。

反射效应:人们对于确定的损失,会选择与命运放手一搏。

损失厌恶:相对于获得,人对于损失更为敏感。(100元钱,你早上不小心丢了100元,然后傍晚捡了100元,但是捡钱之后的喜悦并不能消除丢钱后的痛苦感)

禀赋效应:指同样一件商品,一旦人们拥有,相对于还未拥有时,会对此商品的价值评估大大提高。(如买房子,你在同小区有套房子,想再买一套二手房,这个时候你听到你看上的这套房子业主报价会觉得很贵,而同小区同地段你的房子卖家喊得比人家更高。这种心理状态就叫做禀赋效应)

另外观念也有禀赋效应存在。

幼犬效应:拥有之后再剥夺的痛苦一般人不愿意承受。所以,现在商家提出七天无理由退换也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作用。

第二章:风险悖论——谨慎和胆大,只是一体两面

人们面对风险时的四种人性

面对小概率的盈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面对确定的获得,人类是风险厌恶者;

面对确定的损失,人类是风险追逐者。

第三章: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参照依赖:多数人对于得失的判断,往往是由参照点决定的。(值与不值,你心里有杆秤)

交替对比:指三个或多个选择之间的利弊相比,会使某些选择显得更有吸引力,或是之前所拥有的吸引力减少。

中杯效应:指的是人们厌恶极端效应,类似于中国提出的中庸之道,即人们都习惯待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状态。

框架效应:提问方式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不同。

框架效应案例:

恐怖分子挟持了一所学校600名师生,你是州长,他们向你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无法满足就杀害全部人质。你肯定不会答应恐怖分子要求,因为有可能会招来无尽的要挟,所以你只能出奇制胜,这里有两个方案化解危机:

A:会有200人获救

B:会有33%概率所有人都获救,67%概率所有人都被害。

你会选择哪个方案?

更多的被试者选择了A计划。其实,这两个方案的“数学期望值”是一样的。

接着,我们看另外两个人质解救方案:

C:600人中会有400人死去。

D:33%的概率没有人死亡,67%的概率所有人都会死。

这次多数被测试者选择了D

这其实只是个文字游戏,把相同的方案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A和B计划属于积极描述,C和D计划属于消极描述。

不同语境,不同的先后顺序,人们的风险偏好发生了逆转。

第四章: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

脔:(luan,第二声),就是小块肉的意思。

禁脔,用于比喻珍美的,不容别人分享、染指的东西,或专指王室所独占的东西。但是,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值得去获取。

在等级社会中,由于社会顶层人物的使用,而使得一种商品身价提升的现象,就是禁脔效应。

生存智慧:被独占的,当然是好的;值得保护的,就是值得去偷的。

第五章: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大处浪费,小处精明(大头不看小头看)。

沉没成本:指完全没有希望捞回的成本。

统合损失:普通人在碰到损失或者必须做某种开支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它们藏在更大的损失或开支里,借以逃避现实。(如:场景一,小美笔记本坏了,咨询电脑维修师傅,可能要花费300元才能修好,小美的选择是问朋友借电脑应急,她觉得在二手电脑上投资300元不划算,虽然欠朋友人情,但也比掏钱出去划算;场景二,小美这次要买一台价格为17200元的新笔记本,推销员说再加500元,可以把保质期从一年增加为两年,小美同意了。那么为何300元维修小妹不同意,500元续保一年她同意了呢?)罪魁祸首就是“心理账户”:跟17200元比起来,500元只是小意思。

钓鱼工程:是骗子针对普通人的沉没成本谬误所进行的一种商业讹诈行为。是以低价工程为饵,沉没成本为钩,要挟手段为鱼线,是一种非常无赖的做法。

心理账户四原则

1.收益拆分原则

我们对于收益感觉的灵敏度是边际递减的。收益单列,可以增加正面刺激的次数,增强我们的满足感。

2.损失合并原则

长痛不如短痛。所以推销业务员用套餐类型的商品会让消费者更容易买账。

3.大收益小损失合并原则

当人们沉浸在巨大收益的喜悦里,损失相比较会显得比较小,这样做可以消除损失厌恶。

或者在已有损失的程度上,尽可能夸大现实损失,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4.小收益大损失拆分原则

这也是用了边际灵敏度递减的原理,小收益的效果会用超过更大的损失稍微减轻带来的效用。

ps:先说损失,最后补充小收益

如:张三股票亏了100万

李四股票亏了110万,但是股票赚了10万

第六章: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

懊悔回避:安于现状、固守现状、害怕懊悔,厌恶悔恨。即动不如静的心理

寻求自豪:即确定收益(卖掉赔钱货,会造成该股票已经赔钱的“事实”,承认当初的抉择是错误的,会带来一个懊悔,再等一等,也许会变成赚钱的股票呢?)

第七章: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

锚定效应: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作评估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初始参照值,这个初始参照值像锚一样制约着评估结果。

交易效用:指商品的参考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效用。(装潢好的店铺卖的产品你出价都要高些)

心理参考价位:人们对各种商品都有一个“心理参考价位”。当心理参考价位大于商品的实际价格时,“交易效用”为正,人们就感觉占了便宜;当心理参考价位小于商品的实际价格时,交易效用为负,人们就感觉吃了亏。

第八章: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

概率盲:高估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买彩票期望中奖);对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又易产生过低估计;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则认为肯定会发生。

第九章: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

效用贴现:如果时间有价值的话,人们对未来的“收益”将打折扣。同样数目的“收益”,现在拥有比未来拥有合算。即,当下的满足要比将来的满足更有价值。

第十章: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

期望值理论:指人们对于相似条件的备选项,先计算一下每个备选项的数学期望值,然后选择期望值最大的那个选项。

第十一章: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

均值回归:有点像中国讲的中庸之道。即,任何一连串的重复活动,其结果通常都会接近平均值或中间值。

第十二章: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

大数法则: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这类规矩就是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规律:在一个包含众多个体的大群体中,由于偶然性产生的个体差异,着眼在一个个的个体上看,是杂乱无章、感悟规律、难以预测的,但由于大数法则的作用,整个群体却能呈现某种稳定形态。(如,花瓶是由分子组成的,每个分子都不规律地剧烈振动。但你可曾见过一只放在桌子上的花瓶突然自己跳起来?)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群体中个体的状态千差万别,变化不定。但一些反映群体的平均指征,在一定时期内能保持稳定,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鸟瞰红尘,人海茫茫中,却均匀地分布着你的贵人!

第十三章: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

关键少数定律:二八法则和幂律曲线。

成功二要素:

①边际递减

②易于传播

马太效应:即累积优势,从过去的成果获益的优势。

第十四章:理性原罪——多重选择下的冲突

别无选择和选择过多皆烦恼。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考虑过多耽误瞌睡不说,还容易错失机会。

第十五章: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

满意指数:以更小的代价将满意度、幸福度提升,花小钱办大事,提升幸福的总额度,是经济学的终极任务。

峰终定律:人们参考标准是以印象最深的那一次。

送礼学问四原则:

①宁送鸡首不送牛后

小礼物的极品比稀疏平常的大礼品效果更好(如对方抽烟的话,1000元的打火机好过1200元的液晶电视机)

②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不能丢的东西好过什么燕窝鱼翅补品之类(如,定制徽章或者其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③送对方想要却不想说的

如送对方想要的字画或者明星门票。

④两好选一好不如没得选

3000元现金和三天两夜香港游,二选一不如没得选。

第十六章: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

大数法则,偶然中的必然。

选择你爱的,你将更爱你所选择的。

巴纳姆效应:含糊不清,含义制造机,人们会自动寻找与结果相接近的原因。

偏见偏好:偏见,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大脑不能在每一种新环境下仅凭片段就开动,它必须建立在从前所收到过的信息基础上。

后记总结感悟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冷静分析对待面临的所有问题,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节奏,有主见。超越自己,去应对所有考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若秋《怪诞行为心理学》读书笔记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