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班级会议是抗逆教室项目的本质特征,因为正是在班级会议上,学生、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设计干预的思路,师生一起讨论问题或就教室常规、活动和社区做出决定。

班级会议追求以协作发现为导向,这一导向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非常相似。学生们自发的想法可能与成年人的预期大相径庭,因此干预措施需要教师与学生们共同设计。重要的是,必须有计划地推进班级会议,并保持协调一致,包括采取特定的步骤,以便收集必要的信息;熟练地提供协助,以便所有班级成员都可以舒适、方便地参加。

班级会议还需要主持人集中精力,负责监控会议内容,保证会议过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最后,班级会议还需要灵活性,因为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必须适应教室及其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讨论策略需要根据每次会议的关注点和目的进行调整,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班级会议通常要做的四件事:第一,向学生提供描述教室特征的数据。第二,讨论分析学生对数据的解释。第三,学生对改变教室的方式提出建议。随后可以将其纳入教室的干预计划。第四,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团队成员分配实施计划的任务。

今天所看的这些内容,基于一个核心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计划和决策中来”。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学生参与到计划和决策中来,往往班主任老师占据着一个主导的作用。孩子们的思维是跟随班主任抛出的问题去进行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不自觉的利用自己的身份对孩子们作出的最后的决定性策略起着一个选择与推动性作用。而且我们让学生参与到计划和决策中来,整个过程随机发生,没有美国教室里边这么多数据化、流程化的内容。我们的内容及解决办法更趋于东方人的习惯,比较随性。而西方国家学校的更趋于工厂性的、流程性的痕迹比较重。他们更注重于对数据的采集,对流程的把控以及最后对结论的分析。这一份精准性是我们要思考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