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观测2023-01-05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P74【重点】

1 )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邻近被保护对象的部位应设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且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 3个;水平和垂直监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2 ) 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 20 60m 每侧边不应少于 1 个。


某工程项目地下 2 层,地上 16 层,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基坑底面尺寸为 80m×100m,一级基坑。施工总承包单位委托了第三方对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周围建筑物、基坑回弹等进行重点监测。监测单位把基坑围护墙和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且在周边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每边各布置了 3 个监测点,并在基坑开挖完毕后开始进行基坑回弹观测。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的周期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并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基坑开挖期间每 7d 对支护结构位移进行一次观测。

问题:指出基坑监测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不妥 1:施工总承包单位委托第三方对基坑进行监测。

正确做法 1: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测。

不妥 2:监测单位沿着周边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每边各布置了 3 个监测点。

正确做法 2:监测单位应沿着周边中部、阳角处、邻近被保护对象的部位设监测点,监测点的间距不应大于 20m(该基坑底面尺寸为 80m×100m),且每边不少于 3 个监测点。则 80m 边至少设 5 个点,100m 边至少设 6 个点。(1 分)(2022 教材变化)

不妥 3:在基坑开挖完毕后开始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正确做法 3: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3 次,第一次在基坑开挖前,第二次在基坑挖好后,第三次在浇筑

基础混凝土之前。

不妥 4:基坑开挖期间每 7d 对支护结构位移进行一次观测。

正确做法 4:基坑开挖期间宜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安全等级每 1~2d 观测 1 次,位移速率和位移量

大时应每天 1~2 次。基坑开挖间隙或开挖及桩基施工结束后,且变形趋于稳定时,可 7d 观测 1 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坑变形观测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