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从认识垃圾分类开始》

早上醒来,习惯性地朋友圈打卡,然后顺手划一划“圈内大小事”,一篇名为《垃圾分类,上海更脏了》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文章列举了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带来的种种问题,例如,分类后厨余垃圾被收集在一起恶臭难闻,垃圾车并不进行垃圾分类,丢垃圾被限定了时间,买了可降解袋装垃圾却不是每个小区都能用,不分类丢垃圾会被罚款云云。当然, 这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当属未分类投放。

随着垃圾分类倡议的发起,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城市、地区的街面社区垃圾装置已经开始着手明确分类,随处可见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道路旁边同一颜色的垃圾桶上也清楚地标明着“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的字样。然而,真正想要将垃圾分类推进并落实下去,仅仅是街道、社群里的垃圾桶分类是不够的。

身为普通老百姓,我们都知道垃圾污染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对于垃圾分类自然都持支持态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用行动表示支持呢?

首先,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

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类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可回收垃圾是指,塑料,玻璃,金属、废纸、布料等五大类。

厨余垃圾是指剩饭剩菜、蔬果皮、骨头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是指电池、荧光灯管、灯泡、过期药品及化妆品等,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或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其它垃圾是指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垃圾。

其次,将家里的垃圾桶与社区垃圾桶一样进行对应分类,从而养成分类丢弃的习惯。

这样一来,我们每次丢弃垃圾的时候,直接将对应类别垃圾丢入对应类别垃圾桶即可。这也大大降低了我们将垃圾放入社区垃圾回收桶时的难度。

垃圾分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它靠的不仅是常识、制度、奖惩,也是民众的责任心。身为这个地球上一份子,我们都有责任为此付出一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垃圾分类,从认识垃圾分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