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十届蓝桥杯真题省赛java本科B组总结

      在没有参加蓝桥杯时,蓝桥杯还是比较神秘的,让人觉得拿奖好像遥不可及,特别它的练习系统,历届试题的训练有时就是那种写了但几乎都没对,或者对百分比较少,难度有的确实有点高。练习的过程要学很多东西,也可以说学到很多东西。只要遇到问题不退缩,而是去想办法解决他。

      所以在备考的阶段总是给人一种入坑的感觉,有做不完的提醒,学不完的算法。还记得当时学姐们的推荐多练题。其实练题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是练题的同时发现不足的是,只知道做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用那种方法,好像就是凭经验,遇到过那种题就会做,没遇到过就不会做。所以最后还是选择系统性得学习算法,将枚举,STL,dfs,bfs,剪枝,动态规划,背包依次学习下来并配合着做相关题目练习。做完后明显发现有提升,也不至于像别人提供的K好数答案我都看不懂。其实他的思想就是动态规划。全程学下来所剩时间也不是蛮多了,就省下几天的时间将前几届的选择填空题练习一遍了。时间不是蛮够,也就没再练习编程题。

      几天过去,接下来就是省赛。拿到题目感觉都是熟悉的算法,递归,递推,枚举一眼就知道哪个算法。令我印象最深刻得就是迷宫问题,天哪,最先到达终点的可行算法,那就是广搜嘛!额。。。但是我不会用java实现有节点的广搜,最后还是抱着希望的使用了深搜,太愚蠢了。20行,30列,深搜肯定跑不动啊!这是脑袋混乱了还是怎么了,明知道会跑不动还要侥幸尝试。最后搞得机器卡顿,浪费一个多小时。后来还是选择放弃。好在接下来两道编程题进展顺利,一小时不到拿下两题编程大题。看了一下还有大半小时,接着一体有思路感觉做得出来,最后时间还是有点不够,仓促结尾上交了。最后两题连看题的时间都没有了。

     走出考场结束,我终于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了。明明第一题选的是同20人,我却一位是每组有20人。太粗心了,搞得第一题送分题都没到手,有下一次绝对不可以这样。还有一题就是拿到迷宫题,不会用java实现可以用c实现呀,这道题是填空题呀!每台机器都有配置c的,填空题是不限制值手段的,这一点很重要。

   就这样迷迷糊糊貌似的混了个省一,感觉考得算法难度不高,主要是逻辑思维。虽然说感觉自己所学的算法并没有用到,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了,编码习惯也大有改进。个人感觉参加蓝桥杯还是很有意义。

    有机会参加国赛时要记得:1.仔细,细心读题看似简单可能就是个坑。越是过于简单就背后越是可能有坑。

                                                2.懂得取舍,有些题看着要花时间比较多就放到后面做,要不然就有可能错失简单的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蓝桥杯总结,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