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兴趣模型之推荐系统算法

1、背景

深度学习在CTR预估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算法比如Wide&Deep,DeepFM等。这些方法一般的思路是:通过Embedding层,将高维离散特征转换为固定长度的连续特征,然后通过多个全联接层,最后通过一个sigmoid函数转化为0-1值,代表点击的概率。即Sparse Features -> Embedding Vector -> MLPs -> Sigmoid -> Output.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神经网络可以拟合高阶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减少了人工特征的工作量。

不过,阿里的研究者们通过观察收集到的线上数据,发现了用户行为数据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

Diversity:用户在浏览电商网站的过程中显示出的兴趣是十分多样性的。

Local activation: 由于用户兴趣的多样性,只有部分历史数据会影响到当次推荐的物品是否被点击,而不是所有的历史记录。

这两种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Diversity体现在年轻的母亲的历史记录中体现的兴趣十分广泛,涵盖羊毛衫、手提袋、耳环、童装、运动装等等。而爱好游泳的人同样兴趣广泛,历史记录涉及浴装、旅游手册、踏水板、马铃薯、冰激凌、坚果等等。

Local activation体现在,当我们给爱好游泳的人推荐goggle(护目镜)时,跟他之前是否购买过薯片、书籍、冰激凌的关系就不大了,而跟他游泳相关的历史记录如游泳帽的关系就比较密切。

针对上面提到的用户行为中存在的两种特性,阿里将其运用于自身的推荐系统中,推出了深度兴趣网路DIN,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模型的一些实现细节,然后我们会给出一个简化版的tensorflow实现。

2、模型设计

整体框架

我们先来看一下推荐系统的整体框架:

image

整个流程可以描述为:

1.检查用户历史行为数据

2.使用matching module产生候选ads。

3.通过ranking module做point-wise的排序,即得到每个候选ads的点击概率,并根据概率排序得到推荐列表。

4.记录下用户在当前展示广告下的反应(点击与否),作为label。

特征设计

本文将所涉及到的特征分为四个部分:用户特征、用户行为特征、广告特征、上下文特征,具体如下:

image

其中,用户行为特征是multi-hot的,即多值离散特征。针对这种特征,由于每个涉及到的非0值个数是不一样的,常见的做法就是将id转换成embedding之后,加一层pooling层,比如average-pooling,sum-pooling,max-pooling。DIN中使用的是weighted-sum,其实就是加权的sum-pooling,权重经过一个activation unit计算得到。这里我们后面还会再介绍到。

BaseModel

在介绍DIN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基准模型,结构如下:

image

这里element-wise的意思其实就是元素级别的加减,同时,可不要忽略广播的存在哟。一个元素和一个向量相乘,也可以看作element-wise的,因为这个元素会广播成和向量一样的长度嘛,嘻嘻。

可以看到,Base Model首先吧one-hot或multi-hot特征转换为特定长度的embedding,作为模型的输入,然后经过一个DNN的part,得到最终的预估值。特别地,针对multi-hot的特征,做了一次element-wise+的操作,这里其实就是sum-pooling,这样,不管特征中有多少个非0值,经过转换之后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Deep Interest Network

Base Model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对用户的历史行为是同等对待的,没有做任何处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一个很显然的例子,离现在越近的行为,越能反映你当前的兴趣。因此,对用户历史行为基于Attention机制进行一个加权,阿里提出了深度兴趣网络(Deep Interest Network),先来看一下模型结构:

image

Attention机制简单的理解就是,针对不同的广告,用户历史行为与该广告的权重是不同的。假设用户有ABC三个历史行为,对于广告D,那么ABC的权重可能是0.8、0.1、0.1;对于广告E,那么ABC的权重可能是0.3、0.6、0.1。这里的权重,就是Attention机制即上图中的Activation Unit所需要学习的。

为什么要引入这一个机制呢?难道仅仅是通过观察历史数据拍脑袋决定的么?当然不是,如果不用Local activation的话,将会出现下面的情况:假设用户的兴趣的Embedding是[图片上传失败...(image-5fc5d3-1584106974292)]

,候选广告的Embedding是[图片上传失败...(image-491ec3-1584106974292)]

,用户兴趣和候选的广告的相关性可以写作[图片上传失败...(image-f11c5f-1584106974292)]

。如果没有Local activation机制的话,那么同一个用户对于不同的广告,[图片上传失败...(image-720715-1584106974292)]

都是相同的。举例来说,如果有两个广告A和B,用户兴趣和A,B的相似性都很高,那么在[图片上传失败...(image-259d10-1584106974292)]

和[图片上传失败...(image-eafef1-1584106974292)]

连线上的广告都会有很高的相似性。这样的限制使得模型非常难学习到有效的用户和广告的embedidng表示。

在加入Activation Unit之后,用户的兴趣表示计算如下,

表示behaviorI_id i的嵌入向量,比如good_id,shop_id等。[图片上传失败...(image-94279f-1584106974292)]

是所有behavior_ids的加权和,表示的是用户兴趣;[图片上传失败...(image-1ded0c-1584106974292)]

是候选广告的嵌入向量;[图片上传失败...(image-15eae4-1584106974292)]

是候选广告影响着每个behavior_id的权重,也就是Local Activation。[图片上传失败...(image-22bbe7-1584106974292)]

通过Activation Unit计算得出,这一块用函数去拟合,表示为[图片上传失败...(image-5dfb1b-1584106974292)]

3、模型细节

3.1 评价指标GAUC

模型使用的评价指标是GAUC,我们先来看一下GAUC的计算公式: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f7b1c-1584106974292)]

我们首先要肯定的是,AUC是要分用户看的,我们的模型的预测结果,只要能够保证对每个用户来说,他想要的结果排在前面就好了。

假设有两个用户A和B,每个用户都有10个商品,10个商品中有5个是正样本,我们分别用TA,TB,FA,FB来表示两个用户的正样本和负样本。也就是说,20个商品中有10个是正样本。假设模型预测的结果大小排序依次为TA,FA,TB,FB。如果把两个用户的结果混起来看,AUC并不是很高,因为有5个正样本排在了后面,但是分开看的话,每个用户的正样本都排在了负样本之前,AUC应该是1。显然,分开看更容易体现模型的效果,这样消除了用户本身的差异。

但是上文中所说的差异是在用户点击数即样本数相同的情况下说的。还有一种差异是用户的展示次数或者点击数,如果一个用户有1个正样本,10个负样本,另一个用户有5个正样本,50个负样本,这种差异同样需要消除。那么GAUC的计算,不仅将每个用户的AUC分开计算,同时根据用户的展示数或者点击数来对每个用户的AUC进行加权处理。进一步消除了用户偏差对模型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GAUC确实是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

3.2 Dice激活函数

从Relu到PRelu

Relu激活函数在值大于0时原样输出,小于0时输出为0。这样的话导致了许多网络节点的更新缓慢。因此又了PRelu,也叫Leaky Relu,形式如下:

image

这样,及时值小于0,网络的参数也得以更新,加快了收敛速度。

从PReLU到Dice

尽管对Relu进行了修正得到了PRelu,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即我们认为分割点都是0,但实际上,分割点应该由数据决定,因此文中提出了Dice激活函数

Dice激活函数的全称是Data Dependent Activation Function,形式如下: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5ab29-1584106974292)]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e898d-1584106974292)]

其中,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如下: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f4500-1584106974292)]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d0954-1584106974292)]

可也看到,每一个yi对应了一个概率值pi。pi的计算主要分为两步:将yi进行标准化和进行sigmoid变换。

3.3 自适应正则 Adaptive Regularization

CTR中输入稀疏而且维度高,通常的做法是加入L1、L2、Dropout等防止过拟合。但是论文中尝试后效果都不是很好。用户数据符合长尾定律long-tail law,也就是说很多的feature id只出现了几次,而一小部分feature id出现很多次。这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噪声,并且加重了过拟合。

对于这个问题一个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直接去掉出现次数比较少的feature id。但是这样就人为的丢掉了一些信息,导致模型更加容易过拟合,同时阈值的设定作为一个新的超参数,也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选择的。

因此,阿里提出了自适应正则的做法,即:

1.针对feature id出现的频率,来自适应的调整他们正则化的强度;

2.对于出现频率高的,给与较小的正则化强度;

3.对于出现频率低的,给予较大的正则化强度。

计算公式如下: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e472f-1584106974292)]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98371-1584106974292)]

4、效果展示

下图是对Local Activation效果的一个展示,可以看到,对于候选的广告是一件衣服的时候,用户历史行为中跟衣服相关的权重较高,而非衣服的部分,权重较低。

image

下图是对使用不同正则项的结果进行的展示,可以发现,使用自适应正则的情况下,模型的验证集误差和验证集GAUC均是最好的。

image

下图对比了Base Model和DIN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DIN模型在加入Dice激活函数以及自适应正则之后,模型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兴趣模型之推荐系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