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

一、刻印缘起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的疫情渐渐严重,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不能外出调理残破不堪的身体,只能宅在屋子里享受那种安静。初时,这具残体还可以支撑着读读书,写写字,后面已经无法读书写字,只能躺着,也是借着什么都做不了的因缘,开始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因为有这个思考,所以决定刻一方印,写个文章略记一下,做个慰藉。



二、石头的选择

我们对人生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者说我们如何理解人生,如何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本来模样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这些思考决定了用什么样的石头。

三、文字内涵

写上两笔题外色彩,增加一些直面的人生建议。这篇文章从决定写,到此时此刻(12月30日),大约经历了40天左右。从第一次写开篇,到第二次写,中间大约有20天左右的间隔。每一天都说,今天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写这篇文章,等到了时间段的时候,却发现身体已经无法坐在电脑前,只能无限延期,直到今天,把写这篇文章放在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开始,才能坐下来继续写这篇文章。在此建议每一位人要合理使用自己的身体,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可过度操劳。我过去就是因为心中有个追求,一直在拼命做一些事,导致现在身体种种问题,成为自己的障碍。不论有多大的追求,须知滴水穿石,慢慢来做,不可过度透支,否则很难补回来。言归正传,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行在。

行在,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古时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三是走在。这里我用第三个意思,走在,这个走在不是说我们走在路上,而是意指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曾经我想写一本《人生三十》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三十岁的自己,只是种种因缘之下,写了一部分,没有写完。而行在这篇文章是《人生三十》的缩减,是《人生三十》的精华。

行在,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该如何走,或者说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朴素无华、、是起起伏伏、是名利双收、是善始善终、是穷酸落魄,是大富大贵,是圣明千古、是恶名遗臭千年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清楚,只有我们思考清楚,才知道自己究竟要往哪儿走,才能够慢慢的走出这样一个人生。借着这个时间,我在细细品,细细思维,细细总结,慢慢重新塑造人生的价值观。

几年前,我在人生的焦虑中有人告诉我人生的四个层次:“生存,生活、生命、生死”,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面临这四生,逃无可逃。生存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就是简单的吃饱饭,穿暖衣,天冷有地方避寒,下雨有地方遮雨。生活是生存的进化,我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享受,比如吃的好点,喝的好点,住的好点,玩的好点。生命是生活的进化,开始追求精神灵魂的享受,比如自由的思想,美妙的文字,动听的透彻心灵的音乐、及良好的德行等。生死是宗教最为直面的问题,是宗教人士主要攻克的命题。这四个人生层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有时候我们感觉到这个人生层次是独立存在的,有时候我们有感觉这四个人生层次依次交替,在一个层次好像都有其他生命层次的存在。是的,我个人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这四个生命层次是相互依存,是相辅相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让自己活在其中一个生命层次,或者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陷在其中一个生命状态中久久不可自拔,而忽略了本就存在的其他三个生命层次。

按照二八定律从表面上划分一下人群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只活在“生存”这一生命层次中,在这一生命层次中的人主要是为生存问题奔波劳碌,主要为那几两碎银忙碌奔波。几两碎银的背后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活下去,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人生需求,只是这个需求在被我们无限扩大,无限扩大,所以导致在如今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算不上的人生命题。将眼睛盯向时间的长轴,盯向历史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人面临生存这个命题的时候,生存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命题。绝大多数人处在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窘境之下,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多少人就是为了吃一口饱饭,穿一件暖衣为人做牛做马,这显然是一个基本需求。重新回到当下,看待生存的基本需求“吃饱饭、穿暖衣、有房屋住,或者说有地方遮风挡雨”,在当下这个时代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日赚几十、几百都可生存,都可换来几两米饭,几个馒头,些许薄衣,只是我们一直在向上突破,追求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忽略了生存这个基本要素的基本命题,然后让我们过得无比艰辛。回过头来仔细思量一番,才发现我们之所以过得如此辛苦,不是我们活不下去了,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了,所以加剧这个时代的伪命题生存的难度。

生存、生活、生命、生死,与其说是四个层次,不如说是三个层次。生存、生活、生命都在生死这个不可逃避的问题之下所体现。反过来说不论我们处在哪一个人生状态,我们都不可避免面临死亡。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依旧面临死亡;生活好一点了依旧面临死亡;生命境界高一点了,开始注重自己的灵魂提升,道德修养了还是会面临死亡。说的更加通俗一点就是穷也死亡,富也死亡,贵也死亡,贱也死亡。万千家产,万千富贵,死亡之时什么都带不走。当我躺在床上,享受病痛的折磨时,我感觉我离死亡很近了,我问自己死亡之时能够带走什么,我该如何面对死亡,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前文这些认识,死亡这个梗在心里的问题退掉了他隐藏的外衣,直面面的展现在我的面前。

退掉外衣的生死问题直面面的展现在我面前时我开始做我人生的反思反想,我想既然我无法逃避死亡,终将面临死亡,那我为什么不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追求更高的生命状态呢,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开始一次重塑人生的历程。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人,是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不同的人,一个对时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个德行不亏的人,而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就要有正当的思想认识,也就是说价值观要正确,才可以实现这些基本的追求。

我是个喜欢金钱的人,从小到大我都迷恋金钱,长大之后,即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依旧喜欢金钱,因为金钱在这个时代,会给我安全感和不同的自由。面对安全感,我常问,我得到了安全感,又能怎么样呢,依旧是几两米饭,几件破衣而已,所以我对金钱的贪恋不是因为安全感,而是自由,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是精神灵魂的自由。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是心之自由,是身之自由,是此自由之根本。这世界很多人都在为碎银几两奔波劳碌,长时间的奔波劳碌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心愿,忘记了自己最初告诉自己的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一些什么样的事,只是为了活着,为何如此,因为缺钱,因为生活的压力已经麻木了人的内心,所以我们不要感觉金钱很俗,俗才是生活。要想不为生存所困,就要直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金钱,所以要适当的贪恋金钱,但是不能过度迷恋金钱。贪恋金钱就是不为金钱所奴役,不为生活所窘迫,放心大胆的为最初之心愿而努力而奋斗。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无后顾之忧。然而金钱之数是无量可记,只要够用就好。所以我们有合理的金钱观是很重要的,不要感觉金钱是满满的铜臭味,没有这满满的铜臭味作为支撑,我们何谈践行自己最初的理想,何谈那所谓的人生追求。

如果我们过度迷恋金钱,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非作歹,那么即使我们在某一个时间之内得到了很多金钱,最终也会为他人做嫁衣,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这一点我们看看这几年那些所谓的首富们,今日是首富,明日是首负,一夜之间变得一穷二白。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金钱观,要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用自己的头脑灵活去赚钱,可以靠自己的手艺赚钱,但是绝对不能靠欺压他人、欺骗他人、甚至逃税漏税等违法违规和德行有亏的行为赚钱。我们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非金钱的奴隶。成为金钱的奴隶就会为了钱不择手段,就会整日迷惘的为了金钱奔波。而成为金钱的主人,就是让金钱为我们所用,用来保证基本的生活,用来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用来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

当我们拥有金钱时更要清楚这些金钱我们只有使用权,并没有究竟意义上的所有权,所以只有用掉的才是自己的,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这所谓的金钱并不会被我们所带走,只会留下来,寻找他新的主人,为他的新主人所服务。

金钱的两面性无外乎告诉我们宇宙万物,有正必有反,有阴必有阳,我们在这阴阳之中生存需要认识阴阳,而非只知其一。只知其一,只会造成我们狭隘的认识,短小的格局。我们需要认识善恶,知道善恶是有两面性的而非只有善,或者只有恶,只有我们认识到善恶的两面性,才能更好的接受善恶,才能知道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才能做出一个抉择,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如果我们不知道善恶,那我们又怎么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善的行为,还是恶的行为,又如何判断我么的价值观我们的认识是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们只有知道这种事物的两面性,才能更好的择其善者而为之,择其恶者而弃之。才能成为善恶的主人而非善恶之奴役。

我们知道善恶之后,行善之道就会更加清晰明了的知道这世界谁都生活的不容易,谁都想不为几两碎银奔波劳碌,只是在种环境之下,不得已不断奔波劳碌,甚至迷失自己。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可悲、可怜之人,都是落魄之人,人何必彼此为难彼此,当让之时让他三分又如何。没有谁天生就是恶人,天生就喜欢行恶,只是时间的延伸,环境的变化,让我们产生了变化,遗忘了那个最初的自己,遗忘了那个善良的自己。只是随着时间的延伸,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了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都有了种种的无可奈何。能够理解别人的不容易,能够理解别人的无可奈何,能够想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不容易,也就放下了心中那份刁难,放下了那份为难。

同样在夫妻、父母、同学同事之间也是如此。夫妻之间相处要真的友爱和谐,相亲相爱。以后能够陪伴我们走下去的不会是父母,而是彼此的爱人。人家从一个姑娘变身成了一个妻子,从一个小伙子变身成为了一个丈夫,没有谁天生就会做妻子、做丈夫,都要学习,都要磨合。每个人身上都有种种的问题,我们是姑娘是小伙时,在家里是父母包容我们,当两个人变成夫妻时就是两个人彼此包容,彼此改变、彼此学习,彼此善待的过程。如果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彼此真的不适合在一起生活了,那么请愉快的放手,给彼此一个解放,彼此之间好聚好散,不要彼此之间在互相伤害。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但是身为人的基本属性却要求我们必须要会做父母。所以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就是一次自我的突破,自我的成长过程。我们在身为父母的这个阶段要多想想自己身为子女的憋屈,想想自己身为子女的种种不容易,想到些什么,就加以改变,不要将那种憋屈,那种不如意在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们很多时候会说那是爱,其实有些时候真不是爱,是一种变相的报复。“我终于做父母了,可以把我过去受的苦,加在孩子身上了,亦或是在任何人面前都找不到权利的感觉,只有在孩子身上找到当权者的感觉。”这都不是一个父母该有的体现,你说你第一次做父母,可孩子同样是第一次做孩子,大家都是第一次,都不会做,所以大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体谅,彼此互相学习、进步。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不孝顺的。孩子今天的不孝顺,一定是在过往的岁月中什么事情,什么行为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孩子才会不孝顺。作为父母除了要从自己身上去反省,去改变之外还要理解,因为是我们自己造就了孩子今天的不孝顺。所以做子女时当孝顺父母,做父母时,当理解体谅子女。同时更要珍惜这份责任,这份义务,人人都是子女,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父母,父母与子女那是难得的缘,要珍惜。

同学同事之间要包容别人。我们要知道这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品,甚至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细胞;所以人与人之间注定是存在差异的,在以群居为主体的人类这里因为有差异而衍生种种精彩,这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力量,所以要珍惜这种差异。要能够清晰明了的知晓和而不同才是群居才是共事的基本属性,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属性和力量。如果所有人都一样了,实现了你有什么我也有什么,你长多高我也长多高,你长什么样我也长什么样了,这样社会、人类怎么进步,而且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了,不是一件异常恐怖的事情吗。所以和而不同才是最好的,才是最美的。所以人与人之间都不要彼此刁难彼此,要彼此理解彼此,大家都是凡夫俗子,都是种种问题,都在一点一点进步,都需要时间才能进化的更好。

放下那份为难,放下那份刁难之心,有了一颗通融之心,在知的境界中行。知行之后,并不是说我们就彻底的放下心中的防范,相反这只是体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后的一种体现。因为我们知道这世上除了深不见底的大海难测之外就是我们的人心难测。人心是无常,是多变,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我们能够更加从容的体会这世界,更加从容的包容这世界上的人这世界上的事。

知行合一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行在就是践行我们的知,是行在知行合一的路上,是对世界,对人、善恶有深刻的认识之后依旧选择善良,依旧愿意践行善良。行在从某种角度上讲,并不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最为基础的本分,就是最为基础的老实。人生就是认清楚死亡之后,依旧选择老实,选择本分,恪守为人的底线,做人事,说人话,尽仁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