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

一、电脑-辅助人脑的工具

计算机:接受使用者输入指令与数据,经由中央处理 器的数学与逻辑单元运算处理后, 以产生储存成有用的信息。(那么由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理解计算机实质上就是接受、处理、产生数据的机器)

计算机的主要组原件

输入单元:键盘、鼠标、读卡机、扫描仪、手写板、触摸屏等等;

主机部分:这个就是系统单元,被主机机箱保护住了,里面含有一堆板子、CPU 与内存 等;

输出单元:例如屏幕、打印机等等

CPU

主机的重点——中央处理器CPU是一个含有微指令集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CPU的特异功能取决于微指令集。其内部可以被分为两部分—算数逻辑单元(程序的运算逻辑判断)与控制单元(协调周边原件和各个元件之间的合作)

CPU的核心功能就是运算判断

CPU运算的数据来源于内存,内存的数据来自输入单元,CPU运算出的数据先储存到内存再储存到输出单元

五大原件的具体关系如下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_第1张图片

CPU中含有许多微指令,软件的功能实现大多通过CPU中内置的微指令集,微指令集主要衍生出两种设计思路,分别是:精简指令集 (RISC)复杂指令集 (CISC),他们分别是是目前CPU的两种主要架构。

他们的区别如下

精简指令集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RISC):

 这种 CPU 的设计中,微指令集较为精简,每个指令的执行时间都很短,完成的动作也很单 纯,指令的执行性能较佳; 但是若要做复杂的事情,就要由多个指令来完成。

复杂指令集(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CISC):

与RISC不同的,CISC在微指令集的每个小指令可以执行一些较低阶的硬件操作,指令数目多 而且复杂, 每条指令的长度并不相同。因为指令执行较为复杂所以每条指令花费的时间较 长, 但每条个别指令可以处理的工作较为丰富。

X86架构:

由于AMD、Intel、VIA所开发出来的x86架构CPU被大量使用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用途上面, 因此,个人电脑常被称为x86架构的电脑

在2003年以前由Intel所开发的x86架构CPU由8位升级到16、32位,后来AMD依此架构修改新 一代的CPU为64位, 为了区别两者的差异,因此64位的个人电脑CPU又被统称为x86_64的 架构

X86CPU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微指令集的不同,他们决定了特定程序的速度、虚拟图像的处理、功耗等CPU的特性

其他单元的设备

主板:主板上面有个链接沟通所有设备的芯片组,这个芯片组可以将 所有单元的设备链接起来, 便于 CPU 对这些设备下达命令

系统单元:系统单元包括 CPU 与内存及主板相关元件

存储单元:包括内存 (main memory, RAM) 与辅助内存

输入、输出单元

运行流程

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_第2张图片

按用途分类的电脑:

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 超级计算机是运行速度最快的电脑,但是他的维护、操 作费用也最高!主要是用于需要有高速计算的计划中。

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Computer) 大型计算机通常也具有数个高速的CPU,功能上虽 不及超级计算机,但也可用来处理大量数据与复杂的运算。 例如大型企业的主机、全国 性的证券交易所等每天需要处理数百万笔数据的企业机构, 或者是大型企业的数据库服 务器等等。

迷你电脑(Minicomputer) 迷你电脑仍保有大型计算机同时支持多使用者的特性,但是 主机可以放在一般作业场所, 不必像前两个大型计算机需要特殊的空调场所。

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的价格又比迷你电脑便宜许多,是针对特殊用途而设计的 电脑。在个人电脑的性能还没有提升到目前的状况之前, 工作站电脑的性能/价格比是所 有电脑当中较佳的,因此在学术研究与工程分析方面相当常见。

微电脑(Microcomputer) 个人电脑就属于这部份的电脑分类,也是我们本章主要探讨的 目标!体积最小,价格最低,但功能还是五脏俱全的! 大致又可分为桌上型、笔记型等 等。

电脑上面常用的计算单位 (容量、速度等):

电脑的运算能力除了 CPU 微指令集设计的优劣之外,但主要还是由速度来决定的。至于存放 在电脑储存设备当中的数据容量也是有单位的。

下面是单位的换算:

1 Byte = 8 bits

1K = 1024Byte

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_第3张图片

二、个人电脑架构与相关设备元件

 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_第4张图片

Intel芯片架构

主板是链接各个元件的重要项目,,因此在主板上面沟通各部元件的芯片组设计优劣, 就会影响性能不少

(1)北桥:负责链接速度较快的CPU、内存与显卡接口等元件;

(2)南桥:负责连接速度 较慢的设备接口, 包括硬盘、USB、网卡等等。

(目前大部分的北桥已经内嵌入CPU,便于超频)

执行脑袋运算与判断的 CPU

 由于CPU负责大量运算,因此 CPU通常是具有相当高发热量的元件。所以如果你曾经拆开过主板, 应该就会看到CPU上头 通常会安插一颗风扇来主动散热的。

x86个人电脑的CPU主要供应商为IntelAMD,目前(2015)主流的CPU都是双核以上的架 构了! 原本的单核心CPU仅有一个运算单元,所谓的多核心则是在一颗CPU封装当中嵌入了 两个以上的运算核心,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实体的CPU外壳中,含有两个以上的CPU单元就 是。

不同的CPU型号大多具有不同的脚位(CPU上面的插脚),能够搭配的主板芯片组也不同, 所以打算主机升级时,不能只考虑CPU,还要留意你的主板上面所支持的 CPU型号。

CPU的工作频率:外频倍频

早期的 CPU 架构主要通过北桥来链接系统最重要的 CPU、内存与显卡设备。因为所有的设 备都得通过北桥来链接,因此每个设备的工作频率应该要相同。 于是就有所谓的前端总线 (FSB) 这个东西的产生。但因为 CPU 的运算速度比其他的设备都要来的快,又为了要满足 FSB 的频率,因此厂商就在 CPU 内部再进行加速, 于是就有所谓的外频与倍频了。

CPU的等级:

由于x86架构的CPU在Intel的Pentium系列(1993年)后就有不统一的脚位与设计,为了将不 同种类的CPU规范等级, 所以就有i386,i586,i686等名词出现了。

基本上,在Intel Pentium MMX与AMD K6年代的CPU称为i586等级, 而Intel Celeron与AMD Athlon(K7)年代之后的45 32位CPU就称为i686等级。 至于目前的64位CPU则统称为x86_64等级。

内存

到CPU所使用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内存(main memory),不论是软件程序还是数据, 都必须要读入内存后CPU才能利用。 个人电脑的内存主要元件为动态随机存取内存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随机存取内存只有在通电时才能记录与使 用,断电后数据就消失了。因此我们也称这种RAM为挥发性内存。

DRAM根据技术的更新又分好几代,而使用上较广泛的有所谓的SDRAM与DDR SDRAM两 种。 这两种内存的差别除了在于脚位与工作电压上的不同之外,DDR是所谓的双倍数据传送 速度(Double Data Rate), 他可以在一次工作周期中进行两次数据的传送,感觉上就好像46 是CPU的倍频啦! 所以传输频率方面比SDRAM还要好。新一代的PC大多使用DDR内存了。 下表列出SDRAM与DDR SDRAM的型号与频率及带宽之间的关系。

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_第5张图片

 DDR SDRAM又依据技术的发展,有DDR, DDR2, DDR3, DDR4等等,其中,DDR2 的频率 倍数则是 4 倍而DDR3 则是 8 倍。

多通道设计:由于所有的数据都必须要存放在内存,所以内存的数据宽度当然是越大越好。 但传统的总线 宽度一般大约仅达64位,为了要加大这个宽度,因此芯片组厂商就将两个内存汇整在一起, 如果一支内存可达64位,两支内存就可以达到128位了,这就是双通道的设计理念。

如上所述,要启用双通道的功能必须要安插两支(或四支)内存,这两支内存最好连型号 都一模一样比较好, 这是因为启动双通道内存功能时,数据是同步写入/读出这一对内存中, 如此才能够提升整体的带宽啊! 所以当然除了容量大小要一致之外,型号也最好相同。(除了双通道,中阶层服务器也常常提供三通道,甚至四信道的内存环境)

DRAM与SRAM

内存条以外,事实上电脑中还有狠毒内存存在,最为我们所知的就 是CPU内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内存。如果某些很常用的程序或数据可以放置到CPU内部的话, 那么CPU数据的读取就不需要跑到内存重新读取了!

这就是第二层高速缓存的设计概念。第二层高速缓存与内存及CPU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LINUX基础学习——计算机概论_第6张图片

 因为第二层高速缓存(L2 cache)整合到CPU内部,因此这个L2内存的速度必须要CPU频率 相同。 使用DRAM是无法达到这个频率速度的,此时就需要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的帮忙。

RAM在设计上使用的电晶体数量较多,价格 较高,且不易做成大容量,不过由于其速度快, 因此整合到CPU内成为高速缓存内存以加快 数据的存取是个不错的方式。

只读存储器(ROM)

主板上面的元件是非常多的,而每个元件的参数又具有可调整性

举例来说:CPU与内存的 频率是可调整的; 而主板上面如果有内置的网卡或者是显卡时,该功能是否要启动与该功能 的各项参数, 是被记录到主板上头的一个称为CMOS的芯片上,这个芯片需要借着额外的电源来发挥记录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你的主板上面会有一颗电池的缘故。

值得一提的是: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一套程序,这套程序是写 死到主板上面的一个内存芯片中, 这个内存芯片在没有通电时也能够将数据记录下来,那就 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ROM是一种非挥发性的内存。

另外,固件(firmware)很多也是使用ROM来进行软件的写入的。 固件像软件一样也是 一个被电脑所执行的程序,然而他是对于硬件内部而言更加重要的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