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Belle唱起

图片发自App

今年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首演20周年,观演的那场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在葛林果的带领下清唱《大教堂时代》,内心真的好激动,想起看第一版视频中唱到2000年就要来临了,一晃时间如白驹过隙,但这部音乐剧的热度一直在持续。

音乐剧的启蒙是从百老汇的作品开始,但目前来说,《巴黎圣母院》还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曾经也出现过英文版本,但还是喜欢原版,视频看过超过百遍也不是夸张。已经很久没有看音乐剧了,但当演出一开始,《大教堂时代》的音乐一起,就忍不住跟着唱起来,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歌词,现场的氛围一下子把你带进去了。

对于演出的内容可以说倒背如流,曾经在看电脑面前看视频的时候,就想着某一天有机会一定要去看次现场。真的到了现场,原以为的激动没有出现,反而内心很安静地等待开始。因为看过原著,视频又看过太多遍了,一开始现场演员的声音还不能适应,但跟着演员逐渐进入状态,慢慢沉浸在那个气氛中。

现场的感觉很难完全再用语言复刻,印象深的是,上半场Belle选段中三位男主角一起唱响时,里面的感情和共鸣,三个人把自己对爱斯梅拉达的感情都唱出来了,尽管是相同的歌词,但三个人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这种与剧中人物共鸣的点有很多,这是现场观演的魅力所在。就这部剧本身来说,如果读过原著,看起来会更深刻,但现场如果只是欣赏音乐,也是很美妙的体验。

现场的舞美灯光也是非常吸引人的,玫瑰花窗是灯光的主题,抽象的舞台布景靠的是观众的想象。但主要还是靠演员的表现,所有的演员都非常的到位。这次特地观察了配角演员,最后谢幕时发现其实没有很多人,就是说在整场演出中,他们要经常更换不同的角色。他们给主角作背景,烘托氛围,不可或缺。他们也是同样的重要,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是整个演出的部分,不能松懈和敷衍。当舞台黑幕的时候,能隐约看到演员还是在角色的状态中下场。有时反而觉得,这些细节的把控,才决定了一部剧的质量。

每个人的观演感觉都不一样,这次看完之后我在想,为什么看了那么多音乐剧,反而是刚开始从视频上看到的《巴黎圣母院》让我印象深刻。其实《狮子王》的场景更好看,整个舞美道具也更华丽,看的时候也很兴奋,但最后一直心心念念的却还是《巴黎圣母院》。当Belle响起的时候,我就慢慢明白了,其实还是基于一个好的故事,也就是原著本身带来的深刻意义,雨果留下的不只是让我们从文学角度来欣赏他的作品,也能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欣赏。而他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还是因为作品的精髓还是人类共性的问题,时间并没有让这些问题消失,反而一直在轮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见Belle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