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

如果不是听魏老师对《桃夭》一诗进行解读,我真的不知道它的各节之间有那么深的寓意,更不知道它与现代生活怎样相联系。

《桃夭》是我国文化中把女子比作桃花的第一首诗,诗中之所以把女子出嫁说成是“于归”,是因为古代认为夫家才是女子的最终归宿。三节诗,从“灼灼其华”到“有蕡其实”再到“其叶蓁蓁”,不仅仅起兴的写法,更有比喻的意思。第一节中“灼灼其华”比喻姑娘出嫁时面若桃花,粉红鲜嫩,明艳美丽;第二节中“有蕡其实”是比喻更是祝愿女子婚后早生贵子;第三节中“其叶蓁蓁”则是比喻、祝愿女子在夫家为其开枝散叶,使家庭人丁兴旺。三节诗写了桃花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枝繁叶茂的整个过程,,也是女子从出嫁到生子到兴旺家庭的过程。三节诗每节最后都用一个“宜”字,是说这个新娘的美德会让整个家庭和顺美满、和乐平安。

这是婚礼上赞美新娘祝福新娘的贺诗,魏老师说嫁女儿、孙女等,亲近的人有女儿出嫁,婚礼上就可以唱这首《桃夭》来祝福,比大家现代化的直白祝福好很多。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就是教给我们如何会说话的。

感谢魏老师的讲解,没有魏老师的直播课,我恐怕不会刻意去读这首诗,更不会对它了解这么多。以前见过此诗,但也只是读读原文,看看意思,没什么感觉,然后放下也便忘了。唯有今天,当魏老师这样一讲,我才知道这首诗原来是这样的,原来它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

只是,当有嫁女儿的婚礼上,我们如果真的这样吟唱祝福,会有人听吗?会有人听得懂吗?当大家都不再读《诗》,它其实已经远离了生活。

时代在发展,语言越来越现代化,让我们喜欢《诗》的先当作一种乐趣来学习吧,学习,传承,然后期待某一天它有一种新的回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桃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