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子网划分

1、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网络判断依据:网络位是否相同
2、偏移字节是8字节原因:
Pv4首部的片偏移的长度是13比特,所以能表示偏移的个数为2的l3次方个。而前面说过IPv 4包最大的长度为2的I 6次方, 假设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下,IP包全部分到一个组中,那么这组的长度就等于2的I6次方,片偏移也就是2的I6次方。所以片偏移的单位必须为8个字节,才能得到这么大的值(2的I3次方x8=2的I6次方)。
3、c类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4、网络地址求法:
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化2进制做与运算(和255做与运算之后是本身,和0做与运算是0)5、IP划分子网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net-id, 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 再按目的网络号net-id和子网号subnet-id找到目的子网。
最后就将IP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6、分组转发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若网络N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
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大概流程:
开始一>收到IP分组提取目的地址D>路由器接口子网掩码逻辑与运算D一>接口网络号是否一致>(Y)直接交付/(N)有去往主机路由>(Y)交付下一路由器/(N)路由表子网掩码逻辑D一>(Y路由/(N)确认有无默认路由(Y)直接交付默认路由/(N)丢弃IP数
1.特定路由:因特网所有的分组转发都是基于目的主机所在的网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允许有这样的特例,即对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这种路由就叫做特定主机路由。
2.默认路由:对IP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他路由时,路由器所选择的路由。采用默认路由
3.默认路由的应用场景:家里的路由器,家里路由器。
4.c类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5.分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