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Z-Stack协议栈移植

一、下载Z-Stack协议栈源文件

image-20231025152226655

安装过程全部默认下一步即可,安装完成后会在C盘根目录下生成一个【Texas Instruments】文件夹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1张图片

二、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文件

  1. 将【ZStack-CC2530-2.3.0-1.4.0】文件夹,复制到自己放置ZigBee工程的文件夹下
  2. 进入到【ZStack-CC2530-2.3.0-1.4.0】文件夹,进行文件删除
  3. 保留【components】和【documents】文件夹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2张图片

  1. 删除完成后可以将【ZStack-CC2530-2.3.0-1.4.0】文件夹的命名进行更改,我这里改成了【test07】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3张图片

  1. 进入【Projects】-【zstack】-【Samples】文件夹,保留里面的【GenericApp】文件夹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4张图片

三、改名

这里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工程重命名,我这里命名为【TestAPP】

  1. 将【GenericApp】文件夹的名字改为【TestAPP】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5张图片

  1. 进入该文件夹,里面的【Source】文件夹,用文本编辑器打开里面三个文件(VSCode、notpad++、sublime等),进行全文搜索替换,将【GenericApp】替换为【TestAPP】。
    • 这里以【GenericApp.c】为例,通过VSCode打开后,全文搜索替换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6张图片

  1. 将三个文件里面的内容替换完成后,将三个文件分别重命名为
    • TestAPP.c
    • TestAPP.h
    • OSAL_TestAPP.c

image-20231025154529247

  1. 进入【CC2530DB】文件夹,将里面的三个文件内容重复上述替换操作。【直接右键该文件,通过VSCode打开即可】
  2. 文件内容替换完成后,将三个文件进行重命名
    • TestAPP.ewd
    • TestAPP.ewp
    • TestAPP.eww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7张图片

四、测试

  1. 打开TestAPP.eww
  2. 出现如下提示,选择【是】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8张图片

  1. 进入后,点击编译,不出现错误即可,可能会出现警告,这个不影响

10.Z-Stack协议栈移植_第9张图片

恭喜你,移植成功!

Zigbee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蜂群的交流方式:蜜蜂通过Z字形飞行来通知发现的食物的位置、距离和方向等信息。Zigbee联盟便以此作为这个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名称。 [2]
蜜蜂在发现花丛后会通过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来告知同伴新发现的食物源位置等信息,这种肢体语言就是ZigZag行舞蹈,是蜜蜂之间一种简单传达信息的方式。借此意义Zigbe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命名。在此之前ZigBee也被称为“HomeRF Lite”、“RF- EasyLink”或“fireFly”无线电技术,统称为ZigBee。
简单的说,ZigBee是一种高可靠的无线数传网络,类似于CDMA和GSM网络。ZigBee数传模块类似于移动网络基站。通讯距离从标准的75m到几百米、几公里,并且支持无限扩展。
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535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在整个网络范围内,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之间可以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m无限扩展。
与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不同的是,ZigBee网络主要是为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因而,它必须具有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可靠,价格低的特点。而移动通信网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而建立,每个基站价值一般都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不到1000元人民币。
每个ZigBee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作为监控对象,例如其所连接的传感器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每一个ZigBee网络节点(FFD)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RFD)无线连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ZigBee,笔记,单片机,嵌入式硬件,ZigBee,cc2530,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