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们在逼迫孩子失信?

嘻嘻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看电视。

在两岁半之前,他是完全不知道电视的魅力的。后来一次,他听他的好朋友豆豆姐姐介绍一个《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后来他便爱上了《小猪佩奇》,自此之后,在他要求下,我会偶尔给他看一下英文版的《小猪佩奇》。

再后来,他的朋友越来越多,他知道的动画片也越来越多,加上经常用手机看电视的爸爸和总是用手机刷抖音的外婆的影响力,他对电视的感觉如同糖丸,一旦糖瘾发作,一定要吃个几颗,否则就会闹腾。在他强烈要求看会电视时,我们会跟他约定,看一集动画片,就不看了,一集一般在十分钟之内。

可事实是,他看完一集,还是会不守诺言,去抢电子产品要求接着看,我基本不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并且告诉他:你这样不守约定,你就会没有朋友。

嘻嘻会沮丧地妥协,不再坚持了。我暗暗还觉得自己教育得很成功,也觉得孩子很好商量,一说就听,一讲道理就懂。

但是我做的对吗?

最近,我读了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觉得自己被啪啪打脸了。书里面有个读者来信,写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跟我刚刚讲述的情况十分雷同,只是那个读者的孩子已经八岁了,所以妈妈用讲道理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孩子会哭闹不休。

尹建莉老师给那位读者的回信让我羞愧难当。

“这些都是你给孩子下达的命令,并不是孩子以自愿为原则许下的诺言。……如果不遵守你下达的命令,他甚至连半小时也玩不成。所以孩子只好用诺言换取权利。”

的确如此,嘻嘻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他暂时不答应只看一集的话,我们就压根不会给他看。

“事实是,你才是诺言的真正制造者,你非但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如何诱惑孩子跌入不守信用的陷阱,反而倒打一耙,怪怨孩子说话不算数,给孩子扣上不守诺言、不讲信用的帽子。……解决孩子不守诺言的问题,从不要孩子许诺开始。”

“结婚是不是一种诺言?这么大的诺言都可以改变,何况孩子的一个承诺呢?诺言应该尽量遵守,但诺言不该绑架一个人的一生。……不要为了一个曾经的诺言去牺牲生命中更为重要的东西。”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看到这里有些迷惘,难道我们就任由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自己决定看多久的电视,玩多久的电子产品吗?

我现在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让他想起来有看电视这样一件事,我每天都尽量带他多出门消耗精力,不能出门的时候,也会设计一下室内活动,让他消耗旺盛的精力。或者是让他去跟他的好朋友豆豆或者浩浩一起玩游戏,对比动画片,消耗精力的大运动往往更能吸引嘻嘻。

但是他的两个好朋友,有时候也会玩着玩着,就提议:一起看会动画片吧。这时候,我就会根据情况比如一集动画片完了,就再找其他更有趣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玩沙、玩水、吃水果等等。

如果是我亲自带孩子,嘻嘻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都能得以控制了,但猪队友带孩子时就没法保证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推荐过好多次了,非常适合妈妈和老师看。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看到我以前写的读后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我们在逼迫孩子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