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掌上电脑?智能手机?-PDA入门必读

前言:这篇文章是noah老大写的85%后扔给我后续完成的,主要把Palm、PPC、Symbian都回顾了一下,这里人气高,我就先放在这儿
主要面对刚开始用掌上设备的弟兄,各位高手看见后口下留情
PDA、掌上电脑、智能手机,这些经常看见的词语,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吗?


一、基础概念

PDA:全称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纸面意思就是“个人数码助理”。PDA最初是用于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个人信息管理),替代纸笔,帮助人们进行一些日常管理,主要为日程安排、通讯录、任务安排、便笺。随着科技的发展,PDA逐渐融合 计算、通信、网络、存储、娱乐、电子商务等多功能,成为人们移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掌上电脑:由于PDA具有台式电脑某些功能,而且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所以有些人把 PDA称作“掌上电脑”。这个名字非常贴切,一看就能明白这台设备的主要功能。不过截止到今天,“掌上电脑”也就是PDA,相对于普通电脑来说,只是一个 功能精简的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普通电脑的所有功能。它主要体现在便携方便上,也就是“掌上”,并不能完全代替电脑。



智能手机: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来的PDA增加了手机功能,例如Palm、Windows Mobile、Linux系统;或者手机增加了PDA功能,例如Symbian系统。这些手机又被统称为“智能手机”,以便与以前的传统手机相区别。之所以称为“智能”,相当与传统手机来说,增加了PDA功能。



从以上定义来看,其实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是PDA的一种,而且掌上电脑范围涵盖智能手机,一台智能手机从功能上来说,也算的上是掌上电脑。

不过日常一般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常说 PDA=掌上电脑+智能手机。这里的“掌上电脑”主要指本身不具备手机功能的PDA,也就是传统的PDA。

PDA最大的特点就是,该设备具有一个开放的系统,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一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不同的软件,实现不同的功能。

这也是“智能手机”、“智能设备”被称作“智能”的根本原因。


一台PDA最基本的功能当然是日常个人信息管理(PIM),常用的4大天王:日历、联系人、任务、便笺。

日历:日程管理,例如你计划9月10日上午9点到11点召开部门经理会议。

联系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讯录,里面有很详细的条目记录人员信息,有点像名片。

任务: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辞海解释为:需要去做的事情

便笺:就是可以随手记录的纸片

安装相应的同步软件就可以和PC上的PIM程序同步了,最常用的PC PIM程序就是微软office里面带的outlook了。所谓“同步”, 就是有2个资料库,最初资料内容完全相同。如这2个资料库各自的资料内容经过不同修改,删除等系列处理,为了让这2个资料库资料内容仍保持一致,就必须执 行一个让双方资料内容一致的操作,这个操作就是叫“同步”。而当这2个资料库进行同步后,资料内容一致后,称作“已同步”或者“同步状态”。

经常换手机的人可能最头痛的事是如何转移电话本,一般SIM卡容量只能保存200个号码。但如果你用的是具有PDA功能的手机,手机丢了都没有关系,因为 包括联系人这些记录在手机和PC同步的时候已经保存到PC里面,只需要再同步一下到新的PDA手机上即可。这也是我多年来选择手机的最低条件:必须能和 outlook同步。

更多功能不妨参考《 让你知道 为什么要买掌上电脑 》(http://www.pdafans.com/article.php?big_article_id=455&page=2 )一文,相信你会被深深吸引的。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于PDA来说,虽然经常被叫做掌上电脑,但如果你以为它能实现电脑所有功能,那会非常失望。它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便携,让你能够随时随 地利用时间,说通俗一点,就是让你在坐车或者排队时能够消磨时光。所以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企图让PDA取代电脑是不现实的。PDA应该作为电脑的辅助工 具。对于相同软件PC版本和PPC版本来说,PC版本功能应该强于PPC,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尽量在PC上完成相应工作,外出时再同步到PDA上,这样才能 事倍功半。


1983年,时任苹果公司总裁的乔布斯用"你希望将自己的下半辈子耗在卖糖水上,还是希望有机会改变整个世界?" 这句话打动了原百事可乐CEO斯卡利加盟苹果公司。但没想到1985年,乔布斯被迁出苹果,由斯卡利担任总裁。

1992年,斯卡利提出了PDA的概念——笔输入手持式设备,具有个人组织功能、痛心功能和一种能够了解用户偏好的智能软件。同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今天意义上的PDA——牛顿(Newton)。由于退出较早,并且为最求功能上的齐全,"牛顿"运行速度缓慢,手写识别率低,而且又大又重,不适于随身携带。到1993年末,"牛顿"总共仅卖出了12万台,与苹果预期的数百万台简直是天壤之别。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掌握大权,一方面着手退出另一项改变计算机的新产品——彩色透明的iMAC,另一方宣布终止开发和销售所有"牛顿"产品。

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没想到之后PDA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而今的PDA产品琳琅满目,从操作系统来看,主要为Plam、Windows Mobile、Symbian这三类。让我们重新投入历史的长河,了解一下各自的发展历史。



二、Palm

1992年,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和唐娜•杜宾斯基(Donna Dubinsky)创立palm公司。看到“牛顿”推出后潜在的市场需求,杰夫•霍金斯将兴趣放在PDA产品上。经过市场调查,掌上设备应该作为台式电脑 的扩展,而不应该代替它,而且应该能够小得轻易放入上衣口袋中这个理念得到确立。

1994年,Graffiti输入法诞生。“通过将一些工作赋予操作者来简化对识别算法的要求”,作为代替以往那种对所有笔迹都可以识别的较慢的万能识别算法,Graffiti通过将英文字母正常输入做了一些轻微改动,达到快速输入和接近100%的识别率的效果。

1996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palm操作系统(Palm OS1.0 )的PalmPilot 1000诞生。

显示屏幕:单色STN;160x160象素;2级灰度;无背光;处理器: MOTOROLA Dragonball(龙珠) 16MHz ;操作系统: Palm OS 1.0 ;RAM: 128KB ;尺寸: 12 x 8.1 x 1.8 (cm) ;重量: 162g ;
通讯:串口同步

PalmPilot 1000功能虽然十分简陋,但是它已经具备了今天Palm的很多特征,从外型、按钮布局到手写识别系统。内建的日历、地址簿、日程表、记事本,直到今天一直都是所有PDA或者PIM程序必备的。

截止到2000年初,PalmPilot总共售出了600万台,大大超出原先的估计,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

1997年2月,Palm OS 2.0发布。与1.0相比,主要改进在增加了TCP/IP支持,能使Palm Pilot在TCP/IP网络上通信。

1998年4月,Palm OS 3.0随着工业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Palm III一起发布。

显示屏幕:单色STN;160x160象素;4级灰度;背光;处理器: MOTOROLA Dragonball 16MHz;
操作系统: PalmOS 3.0;尺寸: 12 x 8.1 x 1.8 (cm);RAM/ROM: 2MB/2MB flash;重量: 162g
;外壳:硬塑料;通讯:串口同步/红外

Palm OS 3.0第一次支持红外线,使得与其它设备交换数据成为可能。而且底层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应用软件开始大量出现,palm迈入黄金时期。

1999年年初,palm最经典的产品 Palm V发布。出色的外型设计,颇具质感的铝合金外壳,内置可方便充电的锂电池,超轻超薄的机身,都让每一个看到的人爱不释手。当年获得工业设计大奖的外形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代典范,所以后来的M500系列也沿用其外形设计。
 

处理器: MOTOROLA Dragonball EZ 16 MHz;操作系统: PalmOS 3.1 ;显示屏幕:增强的屏幕技术;加强型STN;16级灰度;背光;RAM/ROM: 2MB/2MB Flash;尺寸: 11.5 x 7.7 X 1(cm);
重量: 113g;外壳:铝合金;电池:内置锂电;通讯:串口同步/红外

1999年7月,由于与管理层意见不合,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和唐娜•杜宾斯基(Donna Dubinsky)离开原来公司,并成立了一家新的企业 Handspring(有人直接翻译为:掌上春天),继续生产Palm OS,但比Palm便宜的PDA。1999年9月,发布了第一款产品--Visor Delux,5种颜色炫丽的外型,搭配略为透明的外壳,如同苹果电脑那般,深受年轻时尚人群喜爱。
 

Visor系列采用了Springboard扩展技术,配合各种springboard模块,例如如内存模块,mp3模块,手机模块,相机模块,Xircom 56k modem模块,扩大了各方面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机,symbian,palm,windows,windowsmobile,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