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they-are-using-vi

为什么这些死脑筋们在用 VI ? - 开源中国社区 g_user = { id:0, name:'',
  • 首页
  • 开源项目
    • Java 开源软件
    • C# 开源软件
    • PHP 开源软件
    • C/C++ 开源软件
    • Ruby 开源软件
    • Python 开源软件
    • Go开源软件
    • JS开源软件
  • 问答
    • 技术问答 »
    • 技术分享 »
    • IT大杂烩 »
    • 职业生涯 »
    • 站务/建议 »
    • 支付宝专区 »
    • MoPaaS专区 »
    • 开源硬件专区 »
  • 代码
  • 博客
  • 翻译
  • 资讯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专区
    • iOS开发专区
    • iOS代码库
    • Windows Phone
  • 招聘
  • 城市圈
当前访客身份:游客 [ 登录 | 加入开源中国 ]
开源中国

开源资讯

当前位置: 综合资讯 » Vim , 投递新闻»
搜 索
#NewsChannel {overflow:hidden;} .ListPanel {float:left;width:730px;} .ListRight {float:right; width:250px;} .ListPanel .List {margin:10px 5px;} .ListPanel .List a {text-decoration:none;} .NewsBody {float:left; width:680px;} .NewsRight {float:right; width:300px;} .News .NewsEntity {background:#fff;border:1px solid #ccc;padding:15px 10px 10px 10px;-moz-box-shadow: 0 1px 3px rgba(198,198,198,0.5);-webkit-box-shadow: 0 1px 3px rgba(198,198,198,0.5);box-shadow: 0 1px 3px rgba(198,198,198,0.5);} .News h1.OSCTitle {font-size:18pt;} .News .PubDate {margin:15px 0 0px 0;color:#666;} .News .NewsContent {margin:10px 0;font-size:10.5pt;overflow: hidden;} .News .NewsContent #NewsPic {float:right;margin:0 0 10px 10px;border:1px solid #ccc;background:#f6f6f6;padding:2px;} .News .NewsLinks {font-size:10.5pt;} .News .NewsLinks ul {list-style-type: disc; margin: 1em 0 1em 2.5em;line-height:22px;} .News .NewsLinks ul li span.pn {color:#a00;} .News .copyright { background:#efe; text-align:left; margin:20px 0; padding:3px 0 3px 10px; color:#333; font-size:9pt; line-height:22px; border-left:5px solid #40AA53; } .News .NewsPrevAndNext {line-height:30px;} .News .NewsPrevAndNext span {font-weight:normal;font-size:8pt;color:#666;margin-left:10px;} .News .RelatedThreads {padding:10px 0 0 10px;} .News .RelatedThreads ul {margin:10px 0 20px 3px;line-height:22px;} .News .RelatedThreads ul li {background:url(‘/img/a2.gif’) no-repeat left center;padding-left:12px;} .News .RelatedThreads ul li .date {font-size:8pt;margin-left:10px;color:#666;-webkit-text-size-adjust:none;} .News .RelatedNews {padding:10px 0 0 0;} .News .RelatedNews ul {margin:10px 0 20px 3px;line-height:22px;} .News .RelatedNews ul li {background:url(‘/img/a3.gif’) no-repeat left center;padding-left:12px;} .News .RelatedNews ul li .date {font-size:8pt;margin-left:10px;color:#666;-webkit-text-size-adjust:none;} #HotNewsList {background:#fafcff;} #HotNewsList .List li {background:url(‘/img/a2.gif’) no-repeat left center;padding-left:16px;overflow:hidden;height: 24px;line-height:24px;} #HotNewsList .List h3 { font-size: 10.5pt; float: left; font-weight: normal; width: 420px;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HotNewsList .List .date {float:right;margin-left:20px;color:#666;} #HotNewsList .List .stat {float:right;margin-left:10px;color:#666;} #HotNewsList .List li em {font-style:normal;color:#A00;margin:0 2px;} .RightNewsList .List li {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img/a2.gif’) no-repeat left center;padding-left:16px;overflow:hidden;line-height:24px;} .RightNewsList .List h3 {font-size:10.5pt; float:left; font-weight:normal;} .RightNewsList .List .date {float:right;color:#666;font-size:12px;} .RightNewsList .List li em {font-style:normal;color:#A00;margin:0 2px;} #RecentNewsList {margin-top:20px;background:#fff;} #RecentNewsList .List {margin:20px 10px;} #RecentNewsList .List li {overflow:hidden;border-bottom:1px solid #eee; margin-bottom:10px; padding-bottom:10px;} #RecentNewsList .List li h2 {margin:0 0 5px 0;} #RecentNewsList .List li .date {color:#666;} #RecentNewsList .List li .detail {color:#666;margin:10px 0;line-height:20px;} #RecentNewsList .List li .newsImg {margin:0 0 10px 0; } #RecentNewsList .List li .newsImg img {border:1px solid #fff;max-width:600px;} #RecentNewsList .List li .newsImg a:hover img {border:1px solid #40AA53;} #RecentNewsList .List li .img {float:right;} #NewsReplies ul {margin:10px 0 0 5px;} #NewsReplies ul li {margin-bottom: 10px;border-bottom:1px dashed #ccc; padding-bottom:10px;overflow:hidden;} #NewsReplies ul li .content {display:block; margin-bottom:8px;} #NewsReplies ul li .outline {color:#888;} .TOP_OSCER{margin:0 10px 10px 10px;display: inline-block;} .TOP_OSCER li{float:left;margin:10px 10px 10px 13px;text-align:center;} .TOP_OSCER li a {display: inline-block;width:90px;} .TOP_OSCER li img{padding-bottom:5px;width:60px;height:60px;} .TOP_OSCER span.name{font-size:12px;display:block;} #WeeklyProject {} #WeeklyProject #ProjectText {font-size:9pt;padding:5px;color:#666;} #WeeklyProject #ProjectText img {max-width:265px;margin-left:3px;} #WeeklyProject #ProjectLink {text-align:right;} #WeeklyProject #ProjectLink a {display:block;font-size:9pt;margin:0 10px 5px 5px;} .lbox {border:1px solid #ccc;margin-bottom:10px;} .lbox strong {display:block;background:#cfc;height:24px;line-height:24px;padding:0 5px;overflow:hidden;} .lbox strong a {float:right;margin-right:5px;font-weight:normal;} .lbox ul {line-height:20px;margin:5px;} .lbox ul li {height:24px;overflow:hidden;} .lbox ul li span.date {color:#999;font-size:8pt;float:right;-webkit-text-size-adjust:none;} .HomeHotNews ul li {height:18px;line-height:18px;overflow:hidden;margin-bottom:5px;} .HomeHotNews ul li a { background:url(‘/img/a2.gif’) no-repeat 0 7px; padding-left:13px; } /* 评论相关 */ .Comments {margin: 20px 0 0 0;} .Comments h2 {font-size:11pt;background:#40AA53;color:#fff;line-height:24px;padding:0 5px;} .Comments h2 .more {float:right;font-weight:normal;font-size:9pt;color:#fff;} .Comments ul {list-style-type:none;padding:0 10px 0 0;} .Comments ul li {margin:10px 0;} .Comments ul li span.user {background:url(‘../img/u.gif’) no-repeat center left;padding-left:18px;} .Comments ul li span.time {font-style:italic;margin-left:10px;} .Comments ul li a.delete {font-style:italic;margin-left:10px;} .Comments ul li span.content {display:block;margin:10px 0 5px 10px;} .Comments ul li.row_0 {background:#f6f6f6;} .Comments ul li .portrait {width:45px;vertical-align:top;} .Comments ul li .portrait img {width:32px;height:32px;border:1px solid #eee;padding:2px;background:#fff;} .Comments ul li .portrait a:hover img {border:1px solid #40AA53;} .Comments ul li .body {vertical-align:top;font-size:9pt;word-break: break-all;} .Comments ul li .body .r_title {font-size:9pt;color:#888;} .Comments ul li .body .r_content {margin:5px 0 0 0;color:#00A;overflow: hidden;} .Comments .pager {margin:20px 0 10px 5px;} .Comments .pager li {margin-right:2px;} .CommentForm {margin:0 5px;padding-left:45px;} .CommentForm form {margin: 20px 0 20px 0; padding:0;} .CommentForm form textarea {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999;margin:5px 0} .CommentForm form input.SUBMIT {font-size:14px;height:28px;line-height:26px;padding:0 5px;} .CommentForm form input.TEXT {padding:2px;border:1px solid #999;}

为什么这些死脑筋们在用 VI ?

清凌渡 发布于: 2012年02月20日 ( 143评)
#TagsSwitcher{color:#A00;} #RecTags,#MyTags{margin:5px 0;} #RecTags a.tag{line-height:24px;} #favor_form{width:200px;} #favor_form p:first-child{margin:5px 0;} #favor_form p {color:#666;} #favor_form form{min-height:85px;width:200px;} #favor_form form ._favor_input{display:block;margin:2px 0;width:199px;} #favor_form form ._favor_button{float:left;padding:2px 5px;} .favor_ok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0.5pt;width:199px;height:60px;margin-top:10px;} #TagsSwitcher{cursor:pointer;float:right;margin-top:10px;} #MyTags{display:none;width:199px;} #MyTags a.tag {float:left; background-color: #E0EAF1;border-bottom: 1px solid #3E6D8E;border-right: 1px solid #7F9FB6;color: #3E6D8E;font-size: 8pt;line-height: 16px;margin: 2px 2px 2px 0;padding: 2px 4px;text-decoration: none;white-space: nowrap;} #MyTags a.tag:hover{background-color: #3E6D8E;color: #FFF;} #toolbar_wrapper{padding:10px 0 5px 0;} .toolbar{height:33px;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 middle;border:1px solid #CCC;-moz-box-shadow: 0 1px 3px rgba(198,198,198,0.5);-webkit-box-shadow: 0 1px 3px rgba(198,198,198,0.5);box-shadow: 0 1px 3px rgba(198,198,198,0.5);} .toolbar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black;} .share{float:left;margin:0;padding:3px 0 0 0;line-height:25px;width:280px;} .share_sina{float:left;background:url(/img/toolbar.gif) -1px -278px no-repeat;padding-left:25px;padding-right:5px;margin-left:3px;} .share_qq{float:left;background:url(/img/toolbar.gif) -1px -316px no-repeat;padding-left:25px;padding-right:5px;} #share_weixin {float:left;background:url(‘/img/weixin.gif’) 5px 4px no-repeat;padding-left:25px; cursor:pointer;} .options{float:right;margin:3px 5px 0 5px;padding:0;height:30px;line-height:25px;} .tool_title {float:left;text-align:center;vertical-align:middle;margin:0 0 0 5px;line-height:33px;} .options .tool_title{line-height:30px;} .favorite{float:left;} .soft_collec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0 -1px no-repeat; cursor: pointer;padding-left:20px;} .soft_collected{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1px -28px no-repeat;} .soft_collect_count{font-size:12pt;font-family: Arial;color:#8B0000;margin:0 10px 0 10px;} .soft_collect_count:hover {color:red;} .soft_used{float:right;margin:0 0 0 20px;padding:0;position: relative;} .soft_used_button{z-index: 1; position: relative; cursor: pointer;margin-left:10px;} .arrow_holder{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1px -350px no-repeat;} a.soft_used_button_n{} a.soft_used_button_y{color:#40AA53;font-weight:bold;} .soft_used_level{ z-index: 99; position: absolute; top: 28px;left: 0; width: 80px; background-color: #f9f9f9; border: 1px solid #ccc;} .soft_used_level li{ line-height: 34px; padding-left: 30px;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3px -390px no-repeat; cursor: pointer;} .soft_used_level li.choice{ background-color: #e9e9e9; background-position: 3px -418px} .soft_used_level li.level{ background-position: 3px -418px} .options .report{float:lef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0 -113px no-repeat;padding:0 10px 0 15px;border-top:1px solid #CCC;border-bottom:1px solid #CCC;border-right:1px solid #CCC;} .options .vote{float:right;width:120px;margin:0 0 0 20px;padding:0 5px;border:1px solid #CCC;text-align:center;vertical-align:middle;} .options .vote-up-on{float:lef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0 -160px no-repeat;padding-left:15px;} .options .vote-up-off{float:lef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0 -137px no-repeat;padding-left:15px;} .options .vote-down-on{float:righ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0 -209px no-repeat;padding-left:15px;} .options .vote-down-off{float:righ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0 -184px no-repeat;padding-left:15px;} .options .vote-count-post{font-size:12pt;font-family: Arial;color: #8B0000;text-align: center;vertical-align:middle;margin:0 5px;} .options .news_deliver{float:left;background: url(/img/toolbar.gif) 3px -243px no-repeat;padding:0 10px 0 24px;border-top:1px solid #CCC;border-bottom:1px solid #CCC;border-right:1px solid #CCC;} #p_used_count{cursor:pointer;} (document).ready(function(){ .ajax({ url:"/action/favorite/attentionUsersCount", type:"get", data:"id="+25882+"&type="+4, success:function(msg){ ("#p_favor_count").html("+"+msg);
        }
    });
('#favor_trigger').click(function(){ add_to_favor(25882,4); }); });

不管你们信不信,现在有很多人迷恋这个30多年历史的VI编辑器(最好的克隆和改进版本VIM也已经有15岁了).

他们不是守旧派,跟不上时代潮流——VI用户的社区正在不断增长着,我自己用VI已经2年了(在有了10年编程经验之后),我的很多朋友也都开始使用VI了,有趣的是,有很VI用户在VI出现前还没有出生。

当然,VI/VIM编辑模式比其它任何编辑嚣都出众肯定有原因的,你不必非得是Unix高手才能用它,相反,VIM可以免费在任何平台下使用,并且它也可以作为其它主流IDE的插件使用,现在让我来澄清几个误解,并用一些真实例子说明为什么它是极好的编辑器。

误解#1:模态编辑

你第一次被VI/VIM难住,可能是对必须先用”i”才能开始编辑感觉震惊和厌恶,记不住使用”hjkl”来移动光标方向,并且需要按”a”才能在光标后面追加内容.因为你可能已经习惯使用其它编辑嚣,并且方向键在插入模式管用(90%情况下是这样的,如果系统配置正确的话),你可能除特别需要,保持在插入模式而不会返回到正常模式. 你可能会花20分钟在插入模式下,并且会抱怨:”我到底可怎么记住现在正在插入模式下还是正常模式下?”

很显然,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使用VI/VIM的方式,正确方式是,你不会在意模式,你会一直在正常模式下,只有当需要插入或修改字符时才会进入插入模式,编辑完成之后马上按返回到正常模式.因此,如何记住当前模式问题并不存在.当你在编辑文字的时候,不要在插入模式去接听电话,而应该退出插入模式,接听电话,或者返回的时候按进入正常模式.不要把插入模式当成一种状态.

让我来解释下这其中的哲学.

VI/VIM中的命令是可以组合使用的,比如”d”代表删除,”e”代表”移到单词末尾”,而”de”的功能就是删除从当前光标位置至单词结尾间的字符(有点像Ctrl-Shift-Right, Left, Del 快捷键在其它编辑器中实现的功能)

这样的好处之一是,”.”命令可以重复上次执行完成的组合命令(不包括移动命令), 执行完”dw”后,”.”会重复执行”dw”命令, 你可以移动光标,然后再按”.”会快速地删除当前光标处的下一个单词,这样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强大.

现在我们来看下插入模式. 一些命令(比如i,a,s等)可以让你进入插入模式键入文本直到按, 说到这些命令, 整条命令也包括你在”i”命令和之间键入的所有字符.

比如”iHello”, 会在当前光标处插入”Hello”字符,而现在”.”命令可以在当前光标处重复插入”Hello”, 现在你应该能够明白强大之处了吧, 但还有更强大的, “A”会将光标移到当前行末尾并进入编辑模式, 因此, 当按结束输入后,你可以按”.”在任何位置的行末插入相同的字符.

另外一个更加强大的例子是: “ce”命令, 由”c”和”e”组合而成,”c”(修改)命令会删除指定范围内的文本并进入插入模式,与”d”(删除)命令一样,但唯一不同的是它会进入插入模式而不是停留在正常模式. 这样的好处是你在这条命令之后所键入的文本同样也会作为这条命令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你输入”ceHello”, 将会替换当前光标位置到行末的内容为”Hello”, 而”.”命令同样也会重复这个运作.

动作(光标移动命令)也可以更加复杂, 有很多各种进入插入模式的命令(“o”会在当前行下插入新一行,”O”会在上面插入新一行,”S”会删除到行末的内容,等等…所有这些命令都会进入插入模式), 因此你可以想象,使用”.”可以创建重复执行多么强大的编辑命令.

示例#1: 完美的点命令

让我们来一个示例. 比如你已经在你的头文件中声明了三个新函数, 然后你需要在模块里实现它们. 你复制下面文本内容到你的实现文件里:

All code starts like this, doesn't it?

编程差不多都这样开始,不是吗?

现在你必须删除这些分号,并且添加一个空的函数体. 在上图光标处,你可以输入”A”直接将光标移到行末并进入编辑模式:

After 'A' - see the insert mode cursor (vertical line) at the end

按"A"之后,注意进入插入后光标的位置

现在你使用键删除分号:

Deleting is simple

删除很简单

然后 键入{},添加函数体:

Inserting too, as in any other editor

插入跟其它编辑嚣一样

最后,按下返回到正常模式下:

And now, quickly!, we return to normal mode

现在我们返回到正常模式下

现在你得重复以上步骤修改另外两个函数。怎么做呢?很简, 首先按”j”移动下移一下光标,然后 点”.” 复制上一次执行的命令(”A”,删除分号,插入文本),  如果你按”j.j.”, 两次,你会得到如下结果:

Just j.j. to do this!

j.j. 命令之后

VI的命令架构是关键,和正常的输入都将作为命令的一部分, 并且命令是完全可以重复执行的。回想一下,日常编辑工作中有多少是重复的操作?

误解#2: 这不仅仅是正则表达式

VI/VIM对正则表达式的支持很好,很多编辑器都支持查找、替换等操作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但是只有VI(据我所知)可以更加高级地使用正则表达式,比如执行一次正则查找,然后替换”begin”第二次出现的行的包括”proc”的下一行,或者任何你能想到的复杂操作。

这不是贬低正则表达式,或者VI/VIM的正则表达式支持,VI的主要强大之处,当你习惯使用它之后依赖的强大之处 是它的基本编辑模式:

  • 一两个键就可以在一行或一个屏幕中任意移动到指定位置
  • “d”或”c”等命令可以跟其它运作相结合从而直接编辑某些文字,或者进入插入模式,并且可以使用”.”重复任意多次
  • 你的双手可以不离开主键盘区就可以做任何事!这下不必担心使用笔记本键盘了

示例#2: 智能范围标记

让我们下看下下面这个典型示例。这是一个嵌入在某个复杂表达式中的函数调用:
Complex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call

复杂表达式中的函数调用

如你所看到的,光标处是函数调用开始的位置,现在想象我们想要展开它并将它保存在一个内部变量中,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这个调用函数,然后复制再将它移动到上面,输入变量名,然后再移动到上面输入函数声明。 在通过编辑模型中,你需要用Ctrl-Right 和左右键不断查找定位,在VIM里不需要这样。 “%” 会自动移动到相匹配的圆括号(或相似的分组字符), 但是如果你没有定位到这些特殊字符位置,它会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向右扫描,直到找到第一个,然后再去查找跟它匹配的字符。因此,在上面这种情况下,它会移动到右边的匹配圆括号。

我们知道”c”命令,可以删除字符(同样会把它复制到剪切版  译注:其它是VI里的BUFFER, 并不是系统剪切版,下同)并且进入插入模式,我们可以在上面这种情况下输入”c%”,然后我们将得到下面结果:

After just 'c%' (

输入'c%' ("change match")之后

函数调用代码被放到了剪切版中了,然后我们现在可以输入变量名称了,输入两个字符不算太难,输入完变量名之后按返回到正常模式,如下:

输入字符然后按

 

现在进入正常模式,你可以键入”O”在上面新建一行并进入插入模式,然后开始键入声明语句:

Just pressed 'O' and typed the start of the declaration

键入 "O" 之后,输入函数的声明 语句前半部分

现在,我们需要插入之前的函数表达式,由于它已经在剪切版里了,我们可以使用Ctrl-R,”在插入模式下插入粘贴(我承认它有点不好记,但它支持复合剪切版功能). 这将把我们之前声明的函数调用语句插入到当前位置”, 我们键入一个分号,然后 按 返回到插入模式:

Finished

完成

误解#3:只有书呆子或天才能用它

好吧,我希望看过以上的解释和示例,你已经体会到VI/VIM的强大之处了。学习它是艰难的(如下),但如果你会看复一年地第天8小时甚至以上地编码,这将是继你学习打字之后的第二次最好的学习投入(你已经理解了,是吗?如果没有,不要怪VI,先学习它试试)。几个周的困难学习会让你一生受益,并且,至少不会有一个“哑巴助手” 把你烦得要死(译注: 记得微软office 97 的曲别针 吗?)

关键是,用VI时,你的键盘变成了一个有上百个按钮的超级文字输入专用手柄, 上面的每个键至少有两个功能, 上档和下档,因此你至少每次按键(不包括Shift键)可以实现200个功能。文字编辑命令非常强大,并且你甚至可以组合使用它们来得到最好的结果,当你输入一些字符时,它是普通的键盘,但当你回到正常模式下,它是一个文字录入设计最好的机器。

示例#3:操纵区块受限

另一个简单例子, 这种只有VIM支持(使用了VIM的一个特别动作),假如你的光标在尖括号之间,就像在XML下经常遇到的:

Life at an XML tag...

Life at an XML tag...

怎样选择尖括号内的内容呢? 在其它编辑嚣中,你需要把手从现在舒适的位置移到到键盘的方向键区域,或者更糟糕,用鼠标, 无论怎样,这可能都是很痛苦的,尤其当使用笔记本电脑时。 但,在VIM里你怎么做呢?你只需要用”i”或”a”开头的文本对象动作命令, “i>”代表“当前尖括号内的区块”, 所以你可以用”di>”(“删除尖括号内的内容”)来删除上面情形下的尖括号内的全部内容:

After typing di> ("delete inner angle-block")

 

你可以使用”(“或”)”代表当前括号的内容区块(或者”b”), “[" 或"]“,”{“或”}”, “w” 代表语法分隔的单词,或者”W”代表空格分隔的单词, 或者在它们前面加上前缀”i” 或”a”实现相应的插入或追加功能。

误解#4:用hjkl来移动光标吗?

很多人对使用hjkl来代替方向键移动光标感到很诧异,原因可能是在当时出现VI的那个时代并没有方向键,而且当时的终端电脑的键盘上还特别为hjkl键加印上了方向提示。但这样设计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移动光标方向的时候不必将双手移开主键盘区,这很不错。

ADM3A:VI作者Bill Joy最初用它来编写VIADM3A的hjkl键

(译注: 当Bill Joy编写VI的时候,用的是这台电脑,由于时代久远,当时这台电脑只有一个主键盘区(如图),并且它的hjkl键上还印有方向)

但无论如何,即使你最初使用hjkl, 一旦你完全掌握了VI/VIM之后,你可能根本不会再用”h”和”l”(左和右),很少使用”j”和”k”。 为什么呢? 因为有其它更强大的移动命令可以让你更快地将光标移动到你想到达的位置。 当在一行内移动时,我发现总会有一个移动命令可以将光标直接定位到我想要的地方,所以我会有那些移动命令:”f”后接着任何其它字符 会 定位到字符下次出现的位置,”%”用来匹配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的模式,等等.. . 当在文件中导航时,有命令可以直接定位到屏幕的 顶部/中间/底部 的位置,”/“ 可以非常容易地输入想要查找的字符串,”]]” 可以在函数间导航 ,等等。

ADM3A的hjkl键

示例#4:非常有用的命令

有些命令非常有用一旦你学会使用定会爱不释手,”H“,”M“,和”L”可以将光标直接定位到屏幕顶部、中间和底部。”zt”,”zz”和 “zb”会将光标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变,滚动视图将它移动到屏幕顶部、中间或底部。“×” 会查找当前光标所在的单词的下一个出现位置(“#”向后查找,在键盘上的对称位置所以很好记),而且还有更多这样的命令。。。

误解#5:由于花90%的时间思考,10%的时间编辑,也许有生产效率,但它仍然没有用处

这些都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这经常被提出来反对编辑过程中获得的对提高开发生产效率很重要的好处。我打赌这是错误的。

首先,有时候我的确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而不需要去看代码,我骑上我的自行车出去骝了一小时,或两小时,如果天气好的话,这比呆在电脑前思考好多了。

或者,当我必须要分析一些困难的问题或设计一套方案时,我经常拿出一本笔记本(真的纸做的笔记本),一支笔,然后用它们来梳理我的思路。

我们可以打赌,除非一些特别情况,生产工作不得不在电脑前做。这是因为,大多数时候,你必须看着代码来思考或设计,而这包括在编辑器里浏览代码,而且,通常你的确正在继续键入或编辑。你可能刚思考了一分钟,然后 你花了另一分钟来编辑实现你刚刚所想到的,而当你编辑的时候,你想要一个最好的工具来工作。

舒服的编辑让你保持在那个“思考的领域”, 这个集中精神的状态让你有最大的生产效率,因为你掌握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像一款文本编辑器, 而它其实从你的意识中消失了,你可以自由地集中精神于解决问题,你会下意识地去编辑实现你的想法。 通常的编辑方法是你查找定位,用Ctrl-Right, Ctrl-Right, Ctrl-Right, Ctrl-Right, Ctrl-Right 定位到你到的地方,然后你要将你的手移到鼠标上,打开菜单,选择一个选项,进入一连串的对话框然后点击“OK” 确认应用。 而在VI/VIM中,你所要做的只是简单按几个键,简单明了。

其它一些VI用也跟我分享了这些,所以我知道并不只我一个人有这种感受: 一旦你掌握了vi,  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在30秒钟编辑之后,你脑中会响起一种持续敲击键盘声音的记忆, 当你在文本的各行、区块中穿梭,移动和编辑时,感觉就像这声音在你脑中响起,而这时候,你会有一种强大力量的感觉。

示例#5: 缩进一个区块

VI和VIM能够理解你的代码结构,这可以从许多命令中体现出来。像 在上面示例#3中提到的”aB”:选择当前”{“和”}”以及它所包含的内容(”a}”同样).  下面让我们把它与”>”操作符相结合,”<”是用来缩进一块区域的很有用的命令。代码如下图:

Improperly indented

不恰当的缩进

你多长时间会碰到这种情况?是的,你可以粘贴自动再次缩进(在VIM只需要”]p”),但通常情况下你会忘记,或者你不是因为粘贴这段代码而导致的这种情况,而是因为你添加或删除而导致的。你只需要再缩进一下即可。在其它编辑嚣里,你要移动光标,选择,然后再按TAB键。而在VIM里不需要这样麻烦,只需要键入三个键:”>aB”(“缩进一个区块”):

We didn't even have to move the cursor!

我们甚至没有移动光标

很酷是吧?你没有移动光标或选择,你只是直接告诉VI我想怎样做,然后VI就这样做了。我相信正是这种“直接”编辑方式让你感觉到了力量并且让你进入并保持在你的状态中。

误解#6:它只是执着快要消逝的过去

VI已经存在30多年了,而它现在戛然存在着。VIM,一个引进甚至比VI更多特性的VI的完全克隆,已经存在了15年了,可以在世界上差不多任何一个平台下运行。喜欢VI的人们已经找到一个在任何地方使用它的办法:在Eclipse里有VI的模拟插件,在许多Mac OS X apps 有VI的模拟插件,在IntelliJ IDEA里有VI的模拟插件,这些甚至Emacs都没有一个,而却有一款Emacs 的 VI模拟插件several, Viper, 我开发并且出售ViEmu,一个家庭插件套装,使VI可以在Visual Studio, SQL Server, Word 和Outlook中运行, Paul Graham 仍然用它来编写list和arc, Tim O’Reilly 也公开承认它是Vi用户,SlickEdit和Crisp也有VI模拟器…

当然,VI/VIM的社区并不是很多:许多计算机用户甚至不会熟练打字,并且VI的学习曲线又很陡峭,那些见过轻巧、简陋的编辑系统的人,因此VI/VIM编辑器肯定会继续存在很多年。实际上,用VI/VIM的键绑定功能可以让你更习惯使用VI并且在未来任何环境下都可用, 从旧的Unix操作系统到最新的流行IDE。

示例#6:可视性质

作为最后一个示例,即使看起来VI是关于一些神秘难以理解、让人看不懂的命令,但现在我们将会看到它的一些更加可视化的方面(事实上,它们是VIM的特性,而不是原始的VI). 其中之一:当”hlsearch”配置打开时(在VIM中默认是关闭的,但是可以使用”:set hlsearch”打开), 当你搜索一个字符时,所有匹配的结果在屏幕中都会高亮显示。假设你有以下html代码:

Some html source

HTML代码

如果你按”*”,会查找当前光标下的单词(”div”),结果会是这样子:

Powerful asterisk!

强大的星号

正如你所看到的,光标移动了,而且不同地方的结果都被高亮了。

还有更多,我们知道像”d”和”c”这样的操作符会根据下一条命令执行,好的,如果我们想要可视化反馈,我们可以使用可视化模式:按”v”, 移动光标时你会看到从初始位置的区域到光标处会被高亮,然后接着按下操作符可以直接看到效果。搜索命令在这里同样适用。 如果你用”V”替代“v”, 会以行为单位高亮。 现在我们按下 “V”,然后 “k”(上):

After Vk (

按下 Vk之后

如你所见,这两行被高亮以示选中。假如我们想要选择直到div的闭合标签(如高亮显示),输入”N”(上个匹配结果):

After 'N' (

按"N"之后

现在我们可以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了,假如”gU”操作会让所有字符变为大写(然后返回到正常模式下):

Lovely upper case

华丽的大写

好吧,现在让我们来为VI/VIM的理解做下正确的解释:

正确的理解#1:陡峭的学习曲线

有一件事是大家所一致认同的,并且也是正确的,这张图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是,学习VI/VIM是非常费时(几周到几月),并且第一次尝试是很不愉快的。我把这一点当作是为什么VI/VIM不是,并且将不可能是流行的编辑器的主要原因。相比其它编辑器,你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去学习、记忆,然后将30条或更多的命令运用娴熟才会让你使用VI/VIM更有效率。由于这些命令都是些粗略的一键命令(纵使它们都有一些助记方法,甚至有些形式是用起来是一致的),这仍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简单的是认输并且返回使用熟悉的jedit或pico, UltraEdit或TextMate, 或者甚至emacs, 但是一旦你努力学习了,我知道没有人会想要再返回用那些编辑器,并且我知道有很多人说他们已经用VI超过了10年,并且他们已经习惯,并且在期待即使是最小的细节改进。

结尾语

随便你想用还是不用,如果你觉得学习使用VI/VIM会白费力气,那就去学习Emacs, 或者继续用你的差劲的IDE。 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再说”用VI的人都是些死脑筋“,我希望我已经成功地向你展示了为什么他们(我们)坚持使用VI/VIM, 并且你至少应该能够理解它的强大,即使你仍然偏向不使用它。

如果你想研究VI/VIM编辑器的更多功能,这里有一些有用的资料:

  • Learn why I got started
  • Use my graphical cheat sheet and tutorial to learn vi/vim editing
  • The awesome “vi lovers” home page
  • Learn Jonathan McPherson’s hints for effective editing with vim
  • Go to vim’s homepage for anything you want

(特别感谢 Ivan Vecerina, Andrey Butov, Jose Gonzalvo, Mark Petrik Sosa, Aitor Garay and Woody Thrower 对这篇文章的草稿的评论)

(所有的截图是从 Visual Studio with ViEmu, 我的商业版VI插件, 以及 codekana, 我的下一个产品,提供更加强大的语法高亮功能)






旧一篇:SchemaCrawler 8.11 发布 3年前

新一篇:Google+中国正式开放 官方仍无正式声明 3年前
    
相关资讯
相关讨论话题

回到顶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共 143 条

  • 清凌渡
    1楼:李毅 发表于 2012-02-20 23:37 回复此评论
    作者:Jon Beltran de Heredia
    翻译:ijse
    标题:Why, oh WHY, do those #?@! nutheads use vi?
    出处:http://www.viemu.com/a-why-vi-vim.html
    说明:翻译较为注重作者意思,也有几处为意译,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 2楼: Linux校园社区 发表于 2012-02-20 23:48
      回复此评论


      emacs的学习曲线太NB了,貌似是阿基米德螺旋线吧。







    • 梵高


      3楼: 高老庄壮猪 发表于 2012-02-20 23:51
      回复此评论


      mark zhi










    • 4楼: 周翼翼 发表于 2012-02-20 23:55
      回复此评论


      di< di( di{ di[一通三通,这个我原来真不知道.过几天又发现一个功能 ,










    • 5楼: dyc 发表于 2012-02-20 23:59
      回复此评论


      我很讨厌做事之前还要在各个模式切换……很多快捷键还要手伸老远的……
      你说vim强大,Textmate就不强大了吗?就连gedit都可以配置的很棒。
      叫嚷IDE太"差劲"了的人,我看就是标准的死脑筋










    • 6楼: 谦谦君子 发表于 2012-02-21 00:18
      回复此评论


      很赞,vim真的是神器。。










    • 7楼: 手机访客 发表于 2012-02-21 00:19 (非会员)


      每天都在用gVim,没他的话文本我没法处理










    • 8楼: zantesu 发表于 2012-02-21 00:27
      回复此评论


      示例1...
      ctrl+h,上边写分号,下面写一对括号,一下不就完事了,啥也不用记,多简单好用!(ctrl+f/h可是通用命令,不管在word,eclipse还是什么编辑器里都能用)

      示例2...
      虽然没太看懂不过和各种IDE强大的重构比起来我觉得还是麻烦得很...至少不用去敲打各种特殊字符不是么

      示例3...
      我还是觉得鼠标点一下一拖一松手完事更简单...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偏偏要选整个尖括号内的东西呢?如果是编辑其中的部分内容,全选只会更麻烦.如果是全部都要修改替换,那和用鼠标单击左侧全选该行有啥区别----反正自动完成也能迅速补齐新的尖括号?

      示例4...
      对hjkl的适应恐怕不止一星期...更何况,我觉得闭着眼睛去摸home,end配合ctrl什么的更容易些

      示例5...
      ctrl+shift+f不解释...更何况自动保存里设置了格式化之后,一个ctrl+s你懂得...

      示例6...
      就不举例子了,用过eclipse的都清楚










    • 9楼: goodluck 发表于 2012-02-21 00:44
      回复此评论


      引用来自“周翼翼”的评论

      di< di( di{ di[一通三通,这个我原来真不知道.过几天又发现一个功能,

      新发现阿新发现……










    • 10楼: ExtremeTalk 发表于 2012-02-21 01:19
      回复此评论


      VI is great!







    • 迹墨


      11楼: 墨迹 发表于 2012-02-21 01:31
      回复此评论


      手机mark







    • Mallon


      12楼: mallon 发表于 2012-02-21 07:32
      回复此评论


      VI明显落伍了,但是作为Linux的标配,基本用法要记一下,救急用







    • antipro


      13楼: antipro 发表于 2012-02-21 08:29
      回复此评论


      引用来自“mallon”的评论

      VI明显落伍了,但是作为Linux的标配,基本用法要记一下,救急用

      我也只在急救的情况下才使用,基本上只要几个命令就可以了。







    • 林希


      14楼: 林希 发表于 2012-02-21 08:36
      回复此评论


      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开发人员,我的选择是MAC OS X + TextMate;
      Windows7 + Notepad










    • 15楼: nate_yhz 发表于 2012-02-21 08:46
      回复此评论


      引用来自“dyc”的评论

      我很讨厌做事之前还要在各个模式切换……很多快捷键还要手伸老远的……
      你说vim强大,Textmate就不强大了吗?就连gedit都可以配置的很棒。
      叫嚷IDE太"差劲"了的人,我看就是标准的死脑筋

      Textmate对中文支持不好







    • freish


      16楼: freish 发表于 2012-02-21 08:48
      回复此评论


      当需要refactor(改个类名,改个方法名。。。)的时候,表示很蛋疼,长类长方法名。。。呃。。整天真的就是去码字了










    • 17楼: fenghuang 发表于 2012-02-21 08:48
      回复此评论


      作为新手学习一下很好










    • 18楼: 桔子 发表于 2012-02-21 08:49
      回复此评论


      用鼠标的人,永远不会觉得vi的强大,就像用图形界面的人永远不知道shell的强大










    • 19楼: 墨水深蓝 发表于 2012-02-21 08:49
      回复此评论


      emacs的学习曲线看起来很诡异啊……







    • tiantian_orz


      20楼: name=天天 发表于 2012-02-21 09:01
      回复此评论


      引用来自“Linux校园社区”的评论

      emacs的学习曲线太NB了,貌似是阿基米德螺旋线吧。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网名: (必填)
      邮箱: (必填,不公开)
      网址:




      groupFlag = false;
      function changeFlag(flag){
      groupFlag = flag;
      }
      function showMenu(){
      var left = ("#f_vcode").position().left;  
                                var top =
      ("#f_vcode").position().top - 45;

                            $("#f_vcode_menu").css({"left":left,"top":top});
                            if($("#f_vcode_menu img").size() == 0){
                                $("#f_vcode_menu").prepend('... 
      '); } $("#f_vcode_menu").show(); } function hideMenu(){ if(!groupFlag) $("#f_vcode_menu").hide(); }
      验证码: 换一个
      与内容无关的评论将被删除,严重者禁用帐号 回到顶部 回到评论列表

本周热点资讯
  • Visual Studio 2015 正式发布,...3天前
  • Linus Torvalds 发公开信:狂喷...6天前
  • 即将改变软件开发的5个Java 9新...2天前
  • OSC职位推荐:腾讯 SNG 喊你来面...2天前
  • 开源中国招聘频道全新改版上线 ...3天前
  • 微软证实 Win10 将获十年免费更...5天前
  • SourceForge 网站服务故障,然而...1天前
  • 微软给安全环境恶劣的 XP 用户再...7天前
  • HTML5的崛起之路——不只是励志...3天前
  • 小码哥有活推荐:初创小贵来招人4天前
本站最新资讯
  • 切图触景微场景 js 发布 1.2 版...4小时前
  • Eova 1.3.1 发布,Java Web 快速...7小时前
  • Coreboot 4.1 发布, BIOS 系统...9小时前
  • TinyMCE 4.2.2 发布,可视化 HT...10小时前
  • Hacking Team 恶意程序被发现使...10小时前
  • 全球最流行BT客户端 uTorrent 遭...10小时前
  • swoole-1.7.18 版本已发布,支持...10小时前
  • OpenSNS 2.3.0 V2 正式版发布,...13小时前
  • ECharts 2.2.7 发布,修复热力图...13小时前
  • 8月2日,深圳 DockOne 技术沙龙...13小时前

网名: (必填)
邮箱: (必填,不公开)
网址: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mou,开源中国,v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