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

本文的内容主要涉及TS 36.211,版本是C00,也就是V12.0.0。

本文具体内容为该协议的一章中的5.4节。

概述

PUCCH会携带上行控制信息。UE是否支持同时传输PUCCH和PUSCH由高层决定。对于帧结构类型2,特殊子帧的UpPTS域不用于传输PUCCH。

PUCCH支持多种格式,同时不同格式所用的调制方案和比特数也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1张图片

其中格式2a/2b只支持正常CP。

所有的PUCCH格式使用一个循环偏移(cyclic shift),会随着时隙符号编号 l 和时隙号变化,具体公式为:

其中伪随机序列在TS 36.211 7.2节中定义。伪随机序列生成器在每个无线帧的起始应该使用进行初始化,由TS 36.211 5.5.1.5节给出,这里给出协议原文: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2张图片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根据传输对象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取值,只不过与主小区有关。

 同时用于PUCCH的物理资源取决于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均有高层给出。以资源块的形式表示带宽,这些资源块可用于每个时隙中PUCCH格式 2/2a/2b 的传输。表示PUCCH格式 1/1a/1b 和 2/2a/2b 混用的资源块中的PUCCH格式 1/1a/1b 使用的循环偏移数目。是的整数倍,该整数的取值为,其中由高层提供。如果表示当前没有混用的资源块。同时每个时隙上最多只有一个资源块支持混用。

用于资源PUCCH 1/1a/1b,2/2a/2b 和 3 分别使用非负索引n_{PUCCH}^{\left( {1,\widetilde p} \right)},n_{PUCCH}^{\left( {2,\widetilde p} \right)} < N_{RB}^{\left( 2 \right)}N_{sc}^{RB} + \left\lceil {\frac{​{N_{cs}^{\left( 1 \right)}}}{8}} \right\rceil \cdot \left( {N_{sc}^{RB} - N_{cs}^{\left( 1 \right)} - 2} \right),n_{PUCCH}^{\left( {3,\widetilde p} \right)}\表示。

PUCCH格式 1/1a/1b

对于PUCCH格式 1,信息由UE是否存在PUCCH传输来表示。

这点由上图PUCCH格式对应的调制方案即可看出,PUCCH格式 1 没有对应的调制方案和比特数,那么只能由是否存在PUCCH传输来表示。

 在本文后续内容中,均假定为PUCCH格式 1。

对于PUCCH格式 1a/1b,分别会传输 1 个或 2 个显式的比特位。比特块应当按照下图进行调制,生成一个复数值符号。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3张图片

 对于用于PUCCH传输的 P 个天线端口,复数值符号应该和循环移位长度序列相乘,具体公式为:

{y^{\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n \right) = \frac{1}{​{\sqrt P }}d\left( 0 \right)r_{u,v}^{\left( {​{\alpha _{\widetilde p}}} \right)}\left( n \right),n = 0,1,...,N_{seq}^{PUCCH} - 1\

其中在TS 36.211 5.5.1节中定义,表示参考信号序列,这里看一下协议的对应定义: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4张图片

只不过这里,而天线端口特定的循环偏移则会在符号和时隙间变化。

因为PUCCH格式 1a/1b 经过调制后生成的复数值符号数目为1,因此在上面的公式中便只有,因此从上述公式的表达来看,便是将该符号逐一与长度为 12 的循环偏移序列相乘,从而得到复数值符号块。也就是说原来的一个或两个比特,到这里变为了 12 个复数值符号。

复数值符号块应该使用加扰,并根据下式使用天线端口特定的正交序列逐块扩展。

{z^{\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m' \cdot N_{SF}^{PUCCH} \cdot N_{seq}^{PUCCH} + m \cdot N_{seq}^{PUCCH} + n} \right) = S\left( {​{n_s}} \right) \cdot {w_{n_{oc}^{\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m \right) \cdot {y^{\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n \right)\

其中:

对于正常的PUCCH格式 1/1a/1b,其两个时隙都有,而对于短PUCCH格式 1/1a/1b,其第一个时隙有,第二个时隙有。

这里对相关参数的物理意义描述不是特别清楚,不过可以先看一下公式的形式,从公式的形式来看,经过处理后的符号长度与循环偏移长度、正交序列长度和PUCCH是正常格式还是段格式有关系,正常格式长度为96,短格式长度为72。

下方的公式说明了与加扰相关的操作,从公式可以看出,加扰操作与CP类型、是否存在混合PUCCH等有关系,但其物理意义仍不明确,需要在随后进行补充。

而序列由下图给出: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5张图片

 而上述公式中还存在,其来源如下文。

用于传输PUCCH格式 1/1a/1b 的资源通过资源索引标识,根据该标识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确定正交序列索引和循环偏移。

n_{oc}^{\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n_s}} \right) = \left\{ {\begin{array}{*{20}{c}} {\left\lfloor {​{​{n'}_{\widetilde p}}\left( {​{n_s}} \right) \cdot \Delta _{shift}^{PUCCH}/N'} \right\rfloor }&{normal\begin{array}{*{20}{c}} {} \end{array}CP}\\ {2\left\lfloor {​{​{n'}_{\widetilde p}}\left( {​{n_s}} \right) \cdot \Delta _{shift}^{PUCCH}/N'} \right\rfloor }&{extended\begin{array}{*{20}{c}} {} \end{array}CP} \end{array}} \right.\

 其中: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6张图片

 PUCCH的映射子帧对应两个时隙中的两个资源块内的资源索引由下式给出,下式表示的情况。

 下图表示的情况。

 其中,当normal CP时,d=2,extended CP时,d=0。

参数deltaPUCCH-Shift,由高层提供

上面的公式有点多,这里先理解一下整个过程:整个过程表达的无非就是PUCCH的比特信息的处理过程。整个过程首先要经过调制,和循环偏移序列相乘,和正交序列相乘,加扰。这一过程之后生成的便是进行物理资源映射前的数据,至少从公式符号的表达上是如此。

PUCCH格式 2/2a/2b

比特块应该使用UE特定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从而生成加扰比特块,其具体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加扰序列,不过用的还是伪随机序列,该伪随机序列具体在TS 36.211 7.2节中定义。同时该加扰序列生成器在每个子帧的起始处应使用下式进行初始化:

其中表示C-RNTI。

加扰比特块应使用QPSK进行调制,生成复数值调制符号块。

 对于用于PUCCH传输的 P 个天线端口, 中的每个复数值符号都应该应该和循环移位长度序列相乘,具体公式为:

其中在TS 36.211 5.5.1节中定义,表示参考信号序列,只不过这里。

因为PUCCH格式 2/2a/2b分别存在 20/21/22 个比特,而上面的公式只说明了前 20 个比特需要加扰,形成 20 个加扰比特,再经过QPSK调制,形成 10 个调制符号。而从公式形式来看,每个调制符号都需要与长度为 12 的循环偏移序列相乘,这样前 20 个比特也就形成了 120 个待映射到物理资源的符号。

用于传输PUCCH格式 2/2a/2b 的资源通过资源索引标识,根据该标识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确定循环偏移。

其中:

而时,为:

 而时,为:

 而对于只支持正常CP的PUCCH格式 2a/2b来说,应该使用下图进行调制,从而产生单调制符号。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7张图片

 该单符号同样用于TS 36.211 5.5.2.2.1节中用于PUCCH格式 2a/2b 的参考信号的生成,这里看一下协议原文。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8张图片

从上面的协议内容来看,该单符号用于生成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但似乎与PUCCH格式 2a/2b 无关,可能是该符号演化为了PUCCH解调参考信号,用于表示该PUCCH格式信息。其处理后的长度为48(normal CP)或24(extended CP)。

PUCCH格式 3

比特块应该使用UE特定的加扰序列进行加扰,从而生成加扰比特块,其具体公式为:

上式中表示加扰序列,不过用的还是伪随机序列,该伪随机序列具体在TS 36.211 7.2节中定义。同时该加扰序列生成器在每个子帧的起始处应使用下式进行初始化:

其中表示C-RNTI。

加扰比特块应使用QPSK进行调制,生成复数值调制符号块。其中。

复数值符号应该使用正交序列和进行逐块扩展,生成组值,具体公式为: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9张图片

 其中,对于使用正常PUCCH格式 3 的子帧的两个时隙,都有。对于使用短PUCCH格式 3 的子帧的两个时隙,第一个子帧有,第二个子帧有。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在本文开始处有说明,但是其具体值与用于上行的符号数有关,而每个符号上面公式中都要做乘法,其对应生成后具体的符号数目有多少,还需要具体计算。

比如正常CP,一个子帧内用于上行的符号数为 3,同时使用正常PUCCH格式 3,则会生成 5*floor((24*2+24+8)/64)*24*10=1200个符号。也就是说,48比特最后变成了1200个符号。这里只是假设了这种情况,进行大致计算而已。 

正交序列和由下图给出: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10张图片

用于传输PUCCH格式 3 的资源通过资源索引标识,根据该标识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确定和。

\begin{array}{l} n_{oc,0}^{\left( {\widetilde p} \right)} = n_{PUCCH}^{\left( {3,\widetilde p} \right)}\bmod N_{SF,1}^{PUCCH}\\ n_{oc,1}^{\left( {\widetilde p} \right)} = \left\{ {\begin{array}{*{20}{c}} {\left( {3n_{oc,0}^{\left( {\widetilde p} \right)}} \right)\bmod N_{SF,1}^{PUCCH}}&{N_{SF,1}^{PUCCH} = 5}\\ {n_{oc,0}^{\left( {\widetilde p} \right)}\bmod N_{SF,1}^{PUCCH}}&{otherwise} \end{array}} \right. \end{array}

每个复数值符号集合应该利用下式进行循环偏移:

\widetilde y_n^{\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i \right) = \widetilde y_n^{\left( {\widetilde p} \right)}\left( {\left( {i + n_{cs}^{cell}\left( {​{n_s},l} \right)} \right)\bmod N_{sc}^{RB}} \right)

其中在本文之前已给出,是无线帧内的时隙号,l 是时隙内的SC-FDMA符号编号。

复数值符号偏移集合应该根据下式进行转换预编码: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11张图片

 其中 P 是用于PUCCH传输的天线端口数目,生成复数值符号块{z^{(\tilde p)}}\left( 0 \right),...,{z^{(\tilde p)}}\left( {\left( {N_{​{\rm{SF,0}}}^{​{\rm{PUCCH}}} + N_{​{\rm{SF,1}}}^{​{\rm{PUCCH}}}} \right)N_{​{\rm{sc}}}^{​{\rm{RB}}} - 1} \right)

从上述公式形式可以看出,一个符号经过转换预编码之后会生成10*12+12=112或9*12+12=120个符号。

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UCCH格式 3 的48个比特,会进行加扰,调制,利用正交序列进行扩展,循环偏移,最后进行转换预编码。这就是整个PUCCH格式 3 在进行物理资源映射前的处理过程。

物理资源映射

复数值符号块应该乘以幅值缩放因子,以达到TS 36.213 5.1.2.1节中指定的传输功率,并将以起始的序列映射到RE。PUCCH在子帧的两个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使用一个RB。

在用于传输的物理资源块中,在天线端口 p 上,将映射到资源块,并且该物理资源块不能用于参考信号传输。同时该物理资源块排列应该以子帧的第一个时隙起始,先在频域上以 k 递增,再在时域上以 l,最后是时隙号递增排列。索引与天线端口 p 之间的关系由下图给出: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12张图片

 在时隙上用于传输PUCCH的物理资源块由下式给出:

{n_{PRB}} = \left\{ {\begin{array}{*{20}{c}} {\left\lfloor {\frac{m}{2}} \right\rfloor }&{\left( {m + {n_s}\bmod 2} \right)\bmod 2 = 0}\\ {n_{RB}^{UL} - 1 - \left\lfloor {\frac{m}{2}} \right\rfloor }&{\left( {m + {n_s}\bmod 2} \right)\bmod 2 = 1} \end{array}} \right.

其中变量 m 取决于PUCCH格式。

对于格式 1/1a/1b来说: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13张图片

 对于格式 2/2a/2b来说:

对于格式 3 来说:

PUCCH的调制符号映射由下图给出:

TS 36.211 V12.0.0-上行(3)-PUCCH_第14张图片

当只配置一个服务小区时,在SRS和PUCCH格式 1/1a/1b 或格式 3 共同传输的场景中,应使用短PUCCH格式。该格式中,子帧的第二个时隙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应该被空置。

小结

这里对上述内容简单总结一下:

  • 该过程生成的是进行物理资源映射前的数据
  • 对于PUCCH格式 1,信息由UE是否存在PUCCH传输来表示
  • PUCCH格式1a/1b对应的比特要经过调制,和循环偏移序列相乘,和正交序列相乘,加扰的处理
  • PUCCH格式2/2a/2b对应的比特要经过加扰,调制和循环移位相乘处理
  • PUCCH格式2/2a/2b比特位置在20之后的,是用于计算解调参考信号的,后续继续介绍
  • PUCCH格式3对应的比特要经过加扰,调制,利用正交序列进行扩展,循环偏移,最后进行转换预编码
  • PUCCH格式2/2a/2b和3的加扰和调制过程是相同的,PUCCH格式1/1a/1b调制前不用进行加扰处理
  • 最后进行物理资源映射

你可能感兴趣的:(#,LTE_PHY,TS,36.211,3GPP,LTE,移动通信,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