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比特币,人为加速弱共识变强进程

说到正视比特币,第一个敢于正视比特币的挑战者是谁呢,是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引领者以太坊吗,还是比特币的分拆币BSV,BCH,我个人认为他们都不能算是敢于正视比特币的角色,因为这些币都是瞄准比特币的某些不足,然后推出的优化方案。个人认为第一个敢于正视比特币的项目是PoC的明星项目BHD。在PoW(Proof of Work)之后,出现了PoC(Proof of Capacity),两者都是足够简单的共识机制,PoW采用计算奖券答案的思路,PoC采用存储奖券答案的思路,为何PoW能在比特币上具有先发的优势,我想主要是中本聪更容易想到这样一种简单的思路,直接计算比存储后再扫盘来得更直接。

image

下图大家可以看到比特币的PoW和BHD的PoC两个共识的一些优缺点。

  • 比特币PoW的优点:先发优势,作为开创者往往能够容忍一定的不足,比如http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就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先发优势和后面的路径依赖绑定导致了其能够成为绝对的主流。能够促进芯片的发展,比如台积电最先进的8纳米工艺,除了给苹果iphone11做芯片外,还接到比特币矿机厂家的芯片订单。比特币PoW还有一个庞大的利益绑定,没有哪个交易所没有开比特币交易对,比特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绑定的利益链条很长,其实这就是比特币先发优势所带来的路径绑定。PoW还有最后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那就是比特币的算力具有护城河,不可能再做一个PoW币来瓜分比特币的算力,不是技术上不可能,而是经济模型上行不通,因为从挖比特币切换到挖新的币的收益是不划算的,还有就是会遭遇比特币算力的51%攻击,共识不安全就不可能形成强共识。
  • 比特币PoW的缺点:说实在的,PoW的缺点有一箩筐,巨大的能源消耗是一直被诟病的,在比特币挖矿顶峰的时候,消耗的电力相当于意大利一个国家的电力消耗;还有硬件消耗大,基本一台比特币矿机挖三年不到就会进入报废缓解;矿工容易被矿机厂商收割,因为比特币芯片具有技术门槛,比特币矿机厂商都会高价出售矿机收割矿工;比特币矿机还需要特定的挖矿场地,由于其能产生热量,还有巨大的噪音污染和能耗,很多比特币矿场都建设在荒山野岭;还有比特币PoW出现了算力垄断,矿池集中算力后,几大矿池形成了算力垄断的局面;最后是参与门槛高,不再是一个人人可参与的项目。人人可参与是中本聪在一开始设计PoW的初心,一CPU一票的机制后来走向了定制芯片GPU的军备竞赛道路。
  • PoC的优势:其实针对一箩筐的PoW的缺点,可以说都能转变成PoC的优点。低功耗,PoC矿机的功耗只需要比特币矿机的1%;硬件消耗有限,PoC矿机能够轻松支持5-10年;矿工不会被预先收割,PoC的矿机目前不存在技术门槛,家庭电脑都能够参与挖矿;挖矿场地随意,门槛低,不管是家里车库,还是办公室仓库都可以改造成矿场;真正实现了人人可参与挖矿,还原了中本聪人人可挖的初心;后发优势,PoC挖矿能够促进存储技术的发展。
  • PoC的劣势:没有先发优势,需要面对强大的比特币共识,这一点是决定PoC是否能够挑战PoW成功的关键所在,算力护城河可以巧妙设计出来,先发优势就不是一下就能追赶上的。

但是从结果成败论英雄,BHD的二级市场表现不太乐观,其挑战比特币的角色定位总的来说不太算成功。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其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BHD的自身算力缺少护城河,随着更多PoC项目采用更加激进的返利策略,都能够瓜分BHD的算力,只要BHD的算力进入下行通道,其比价也会进入下行通道,最后其共识没办法强大起来。BHD的PoC共识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需要抵押,后面的PoC币也学会使用增加抵押来抵御算力攻击,所以其他币都能瓜分BHD算力而不需要担心BHD的算力攻击,所以说BHD的算力没有护城河和壁垒。

那么如何构建PoC算力的护城河呢?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而且还是开源的,那么就不存在不能模仿的算力,只要是针对存储单元进行设计的算力,那么其他项目就同样能使用相同的设计,也能够使用相应的存储算力。如果还不能对后来瓜分算力的项目进行算力51%攻击的话,那就只能通过一种方式来保证其他PoC项目不瓜分自身算力。

image
  • 切换算力收益更低,也就是说切换算力去挖其他PoC链的收益更低。
  • 发链不如发Token一起挖,也就是说模仿发一条新的PoC链,收益还不如在现有链上发币一起挖。

在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一个PoC项目出来,很多都是拿Burst的代码改几行参数和名字就上了,这些项目当然都没有算力护城河,但正是由于大家都没有算力护城河,所以每个项目都依靠早期红利和高回报返利来争夺算力。我们深入思考后,觉得围绕硬盘存储这一块,PoC算法是像PoW一样经过实践考验过的,然后还有一个事实摆在眼前,那就是一个12盘位的存储服务器,作为矿机用来存储有效有用数据,在1-2年是存储不满的,那剩下的空间和盘位如果不利用,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觉得PoC如果能增强共识,能制造一条从弱共识变强共识的路径,那是极好的。

我们设计出了共轭PoC(Conjugate PoC)的思路,共轭是化学里面的概念,两个原子之间的共轭键断裂能释放能量。在共轭PoC生态中,一份PoC的算力,能在一条链上挖多个代币,当然这些代币都是这条链发出来的,然后有一个原生代币,其他团队都能在上面发布属于自己的代币,然后矿工只要抵押了相应的代币,就能挖到多个代币。基础的规则如下:

    1. 抵押足够,足额奖励,抵押不够,30%奖励,剩下70%归入国库池。
    1. 共轭双挖,矿工任选2个代币进行共轭,然后可额外奖励10%,从国库中拨出这10%的奖励,直到国库中没有了。
    1. 其他团队如果要发行新的代币,需要锁仓原生币已发行量的10%两年,两年期间逐步释放,2年后释放完毕。
image

我们设计的共轭PoC,还兼具了PoS(Proof of Staking)的功能,只是这部分用来监督辅助出块节点维持网络共识安全。由于我们采用Substrate来构建项目,使得共轭PoC具备支持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功能,也就是说基于PoC的底层挖矿逻辑,还能构建落地应用生态。共轭PoC有两个基本的优势:

  • 老币带新币,也就是说老的币,比如原生币能够通过共轭挖矿的方式带动新的币,能让矿工购买新币抵押共轭挖矿,给新币带来买盘力量。
  • 新币抬老币,也就是说新币的发行需要锁仓原生币,减少原生币的流通量,抬高原生币的二级市场表现。
image

还记得上一讲我们总结的,要重走比特币从弱共识变强共识的路径,就需要不断降低代币的流通比例。那具体到共轭PoC上,我们看原生代币是如何降低流通量的。

  • 第一方面是挖矿需要抵押,矿工出设备,持币人出代币,可以合作挖矿。
  • 第二方面是新币发行,需要对原生代币进行锁仓,每个代币锁仓10%,如果有5个团队合作发行5个代币,那么一半的流通量就会被锁住。
  • 第三方面是PoS的设计,持币人有抵押生息的机会,不会被新挖出来的币不断稀释价值。
  • 第四方面是落地应用和治理体系需要使用到原生代币,比如发起提案,投票等都是需要持有原生币。

共轭PoC同时也拥有永不分叉的迭代升级功能,还将接入Polkadot的跨链生态,不会瓜分加密数字经济体的网络效应。关于跨链设计和本讲中涉及到的Substrate和Polkadot等,将在下一讲中详细分享。

稍微简单总结这一讲分享的知识点:

  • PoC相比于PoW的优缺点,存在的众多优点可以使得BHD敢于正视比特币。
  • 没有算力护城河的BHD终将难以成功,如何构建护城河是关键。
  • 共轭PoC用来构建算力护城河的同时,极力降低原生币的流通比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视比特币,人为加速弱共识变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