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校庆,校友交流会


                                 80校庆,校友交流会

                                                    2019年11月2日

        11月2日下午和晚上,我们分别在创客中心以及校外基地接着80年校庆的大喜日子,和几个校友(三月毕业的学长)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分别有张学长王猛学长郭洋学长还有百度t7的学长。


        会议总结的内容如下:

1.外功、内功

2.搞清底层原理

3.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4.机会成本

5.源码

6.固化——>僵化——>优化

7.数据结构,算法

8.学习永无止境

9.技术层、技术方向比较适合单纯的人

10.突破阶层

11.技术类行业是为了成长

12.一个可以激励自己的人

13.拖延症

14.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15.大学培养的是学习能力

16.到国外工作

17.人工智能

18.校招和社招

19.计划总结

20.方向



    外功、内功

        其中外功指的是自己平时走的阶段,做的项目等等。其中内功指的是专业课,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内外功必须兼修,即在走阶段的同时绝不能丢掉自己的专业课。而我们这学期就有这内功中的四大专业,所以我这学期对自己的阶段要求的并不高,走完javaEE即可,主要是跟随着老师学习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带来的价值不比急走阶段少。

    搞清底层原理

        当你在VC++或是eclipse上输出了一句hello world时,你需要明白当你运行main方法的那一刻,电脑都进行了哪些操作,你的编译软件有进行了哪些操作,最后返回到了控制台或者dos窗口,你需要明白者之间的全部步骤,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结构化学习。

    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说实话我并没有用过这个方法,我个人感觉我的时间管理还是ok的,四象限法把事件分为了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和不紧急不重要。但是一般在我的脑子里只记着重要的,可能会通过紧急来进行处理划分。对于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我可能就忘掉了。

    机会成本

        这个是指如果你每天都把一些时间花在了放松上面,时间短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影响,但你把这个量扩大化,几年以上,如果这些你玩的时间全部都用在了学习上带了效益和机会将会有多大。对于这方面我个人觉得如果我要玩游戏那就是我认为我可以玩,如果这个时间我不应该玩我也不会玩。(而且我是一个游戏区up主,所以需要录游戏实况,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之一了)。

    源码

        对于一个新框架,先看文档保证这个框架会用。使用框架做过两、三个项目或是使用了超过一年以上后再对这个框架进行源码的钻研。钻研源码主要是学习框架作者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模式,为什么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又助于开阔自己的设计思路,结构化自己的思维。确实如果刚刚学一个框架就去钻研源码很困难,而且极大拖慢自己的学习时间。还记得学习mybatis框架的时候,视频讲师开始深挖底层原理,看的我是快头疼死了,一个方法被调用了那么多次才返回回来。但是我懂得了多创建重载方法的重要性,用于处理不固定参数。

    固化——>僵化——>优化

        其实我不太明白这几个词有什么意思,感觉像一个软件的生命周期,又像一个产品的成熟度等级和能力等级,软件工程里讲了一个软件的开发模型叫做增量式开发,指的是第一次根据主要需求搭建出一个第一版本,再让客户增添新的需求,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提交第一版本,并且可以减少客户的需求。RUP做为一个过程指导,是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增量迭代式开发。我感觉这些都有相通的地方,体现的都是一个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思想。我到网上搜了一下这个是关于流程管理(BPM)相关的知识,感觉和自己相差的有些远。以后我再深入研究研究吧。

    数据结构,算法

        这个是百度的学长提出的,专指在校招的时候要着重考察的地方。几乎一提到校招,就会重复一次数据结构和算法,可见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重要性。学长也说可以多在力扣上做一些算法题。这可能也和学长在技术部门有一些关系,学习着人工智能,肯定离不开算法。对于数据结构我已经把这门课作为这学期里最重要的一门了,老师留的上机作业全部完成,要求了解的内容我也尽力搞懂(比如KMP算法),因为我知道这门课对于我是真的重要。对于算法这一块我肯定也是不会放弃,因为目前正在学习着数据结构,所以基本上练习的都是书上的算法题,而且用的都是c++写的,能感觉c的指针是真的好用,也很灵活。

    学习永无止境

        学习永无止境这个是肯定的,就像学长所说的,计算机行业知识迭代很快,每一届新毕业的学生都很厉害,因为他们的视野更新。而且学长自己平时除了带孩子,就是看书,学知识,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比如加强自己的数学功底,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感觉彭远远走人工智能会很有优势,因为她就是数学院的。李老师也提到,学的越多,不会的就越多;对于现在的我也要保证一直学下去,保证与时代同步,保证自己的知识能够不断扩充,更新迭代。

    技术层、技术方向比较适合单纯的人

        哈哈哈,这句话可算是说到我心坎里了,因为我就是一个比较单纯老实的人,我也知道自己的表达能力比较差,但比学长差的远,虽然学长是技术部门说自己比较单纯,但可以从和学长的交流里感受到学长的表达能力还是很高的,给人很温柔亲切又很有权威的感觉,我还差的远。不过技术方向肯定还是最适合我的。当然我肯定不会一直保持着单纯,我至少要有像学长这样表达的水平与底子。

    突破阶层

        学长又说一些专业例如金融等一类的行业,想要突破各种阶级阶层,确实是得有些人际关系才可以做得到。但是对于计算机行业,你只要技术能力够强,就可以突破阶层。例如学长在百度是t7位置,往上4级的位置就是李彦宏,对于一开始都是底阶层群众的我们,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假设说你以后去了微软或者是苹果,去到了国外工作,碰见了比尔盖茨或是库克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甚至说上几句话。用技术打破阶层,计算机行业应该是最容易的职业之一了。

    技术类行业是为了成长

        这个主要是提到了我们自考的事情,学长说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去自考还不如去考个研究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兼顾到一切。而且如果你是为了拿个自考的证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必要。这时大学姐反驳道说:”自考是为了自身得成长,不是为了拿证而自考“。学长这次点头道,技术行业得学习是为了自己得成长。确实,想要兼顾是不可能得,我有幻想过自己可以过了自考,过了软考,在小组阶段不落下得前提下还考上了研究生,但这实在是太难太难了,除非我不睡觉。而且就算我都做到了,也不可能每项都做得很好,必须要砍掉一些。学习技术是为了自身的成长,我在第一次自考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这些书的重要性,特别是《软件工程》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软件的开发,这些书上知识的收获我觉得是一生的,对以后会很有帮助,而不是仅仅为了自考。即使我不自考了,我也会学习这本《软件工程》,因为学得还不够深。

    一个可以激励自己的人

        其中有一个同学问:”学长,你是如何设定目标提高自己并来管理自己的?“。学长说:”我老婆也在百度,也是t7,工资也比我高,我就一直那她来作为自己的目标“。我们之后都哈哈大笑了。我也有很多的目标人物,比如核心部的楚瑞涛、申玉豪、小二,大四的李闪磊学长,毕业后的各个学长们都是我学习上的目标。如何超过李闪磊学长?要他的简历,当你的简历上写的东西比他的还要厉害的时候,你就没问题了。同时家里人和自己牵挂的人也是激励自己的一个动力,我已经不想再让我父母劳力工作了,每次打电话我都很惭愧,很心疼他们。对于我自己牵挂喜欢的女生,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给她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

    拖延症

        学长说他自己其实是有拖延症的,对于计划完不成这方面拖延症有很大的原因,而且学长推荐我们去听一听TED。对于我自己吧,拖延症感觉不是很明显,如果我不想做哪件事,我不会拖,我压根就不去想它,甚至直接砍掉。因为自己平时安排的时间已经比较满了,自身的压力也比较的大,所以我一般不会出现拖延情况,只是对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有时就直接忘掉了。

    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这里我是问了学长关于拼多多市值的问题。学长也比较庆幸我能比较关注大公司的市值走向。他说拼多多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市值,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钻了空子,拼多多面向的基层群众从农村开始,因为拼多多意识到中国城镇建设还并不完善,大多家庭还是普通温饱家庭,更应该从国情、民情的角度出发,考虑市场需求与用户需求。虽然,你可能在拼多多花了两三块钱买了一袋洗衣粉都是假的,但是便宜啊,便宜就能俘获更多人的青睐,这就是事实。相反京东面向的就是城镇的人群,对于质量和服务要求很高,口碑虽然好,但是收益群众还是小众。所以对于拼多多的这次创新是成功的,他做了别人没有做的,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重要,甚至比技术能力都要重要。(再举个例子就是快手,现在也是再走下坡路,被新兴的app取代,例如抖音。)

    大学培养的是学习能力

        这个主要是彭远远提出了非计科专业会不会对找工作有什么影响。学长的回答是不会的,并且说越厉害的人物反而不会计算机类专业的,比如百度公司高层的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因为底子更扎实,计算机的大多数技术只是个工具。所以,在大学更多培养的是一种学习能力,并不代表也不决定你以后要发展的方向。这点其实很常见,很多大学习生毕业后并不一定从事就是自己学习的专业,我也能感受到大学更多培养的就是自身的能力,大学课堂所能够获得专业知识其实很少。

    到国外工作

        我问了学长当时去国外工作是有什么机遇还是自己直接去的,对于我们以后有什么机会去国外工作。学长说的是自己当时算是有机遇吧,才去的雅虎工作。对于我们一般刚毕业很难去国外工作,可以先在大公司里工作几年,再去国外工作就比较容易了,也就是所谓的镀金。其实我是有想去国外工作的想法,并不是说我想一直呆在国外,就是想去国外工作看能否更高的提升自己,毕竟国内的大多技术都是源于国外,在国外肯定会有着更高的视野,到时候回到三月也可以给老师同学们一些更新的指导。

    人工智能

        在与学长聊天的过程中,学长一直提到的词语就是人工智能。先是分析了百度为什么这些年的发展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的转型过度,以往都是以pc端为入口,干什么都要经过百度搜一下,而现在各种app的集成,在手机上已经无需再通过百度这个入口访问了,这就导致了需求量的下降。而且李彦宏这些年也是一直比较看重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目前的景气不是非常好,但看重的是将来,也愿意砸钱往这方面搞研发。这里学长还调侃李彦宏说他也是一个技术型人才,但是不怎么会搞商业。确实,目前来说软件开发代来的效益更高些,但是我也相信人工智能的潜在价值也是不容小视的,将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还会有大爆发。

    校招和社招

        校招主要是针对核心部的和家族里大二的,学长阐明现在大公司更喜欢校招,因为新人都是一张白纸,可以更好的培养,融合自己公司的文化。校招也是比较简单,更加侧重的就是基础知识,学校的专业课,对于做过的项目更多的是一个加分项。李老师也提到了这次三月实习生有一个拿到了百度的sp,想必就是闪磊学长了,他确实很厉害。但是对于社招要求就比较严格了,要有比较突出亮眼的地方,如果社招时的水平还和校招的人一样那肯定就不行了。我和家族大三的之后可能走的都是校招,所以我对这方面也是背着一些压力,虽然听老师说社招工资高,但是门槛确实也是比较高的。我能想象到我的大四大五可能会疯狂的做项目。

    计划总结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次学长主要说了总结这一方面,学会总结时非常重要的,他是你晋升的一大有力依据,你说你在公司里累死累活干了大半年,不总结不汇报,不向上级表现自己,谁知道你的贡献有多少呢?表现自己、向上汇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技能,这里一般指的是述职报告。当然计划也是必不可少,学长知识粗略提及了一个周计划。我记得我之前有写过一篇《对以后记录的设计与展望》,里面提到了有周计划、周总结,月计划、月总结,以及现在的述职报告,但我实施的并不好,我只是做到了日计划和日总结和一个学期计划,这样造成的一个直接不利因素就是我在写述职报告的时候我要扒着日计划总结一篇一篇的看,如果有周计划总结和月计划总结,写述职报告就会快很多了。

    方向

        这是最后一个话题了。这也应该是我问学长的最后一个问题了。比较看好的方向有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软件开发应该是目前BAT都在努力的地方,知识投资力度不一样。例如百度就比较看重人工智能产业化,愿意砸钱研发。不同公司对于语言的使用也有不同,人工智能这块都是python就不说了,阿里主要是java,腾讯这块可能是c++、php多一些。还有目前很流行的go语言,我还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这次会议的交流主要是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当今计算机行业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自身建设这块我觉得还按着自己的节奏走就可以,期望之后还能和这些学长洽谈。

你可能感兴趣的:(80校庆,校友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