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20220503管理七(三)剑听课笔记之四
追过程之价值几何
一、追过程是个矢量
矢量就是方向。
把时间放进去,追过程就是从现在追明天,未来,还是从现在追昨天,过去。
从现在追明天,未来,追的是执行过程,追的是目标、流程、心态、KPI/OKR,等等,是Execute。
从现在追昨天,过去,追的是过往总结,追的是经验、教训、方法、可复制的流程,等等,是Review。
在酵母工坊、马步七剑中,这一点没有区分,这是学-习-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过程和结果Both重要
无过程,无结果。
这是站在今天看明天,看未来,看目标,看战略,看愿景,看使命,是要从定目标,追到过程,拿到结果。
这一追过程的前提是,在系统思考力、结构思考力、逻辑思考力的基础上制定了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年、半年、季度、月,这一过程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战略解码、策略、方法,而在Execute中,是从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半年、年,一路走下去的。
有了战略、目标、策略、方法,还要根据实际动态调整,思辨执行。
好战略都是活的,动态调整出来,一般方向不会大变。
能不能在过程中,追出美好前程,“苛求过程,释怀结果”。
没有目标,期望结果,就不需要做了,也就没有所谓过程了。
要做,就是结果和过程都重要。
三、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是马氏味道的管理土味情话。
有几层意思。
1、背景溯源
早期的阿里,产品不那么好、没钱、没人才队伍,要活下去,还要发展,业绩结果当然重要。
业绩都是人干出来的。
还是缺人才。
但是又没钱。
没钱还要去买马干活,相马的过程基本可以省略了,只要不是瞎马瘸马,有马来就收了。
Cherry投身阿里就淋漓地演绎了早期阿里的境况。
上等马不会来的。
但组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机制,可以让一个状态中的271之7,通过赛马的过程,优化精进到2,再进行新一轮的271。
赛马有赛马的规则。
规则就是识人心、懂人心之后的视人为人,马云发现了击中人心灵扳机的密钥。
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
终于在机制的牵动之下,阿里赛马赛出了“中供铁军”。
这一过程的文化底蕴是“平凡人干非凡事”。
组织只是组织,是中性的,只要有对的机制,都可以伟大的。
2、拿到结果的过程不能复制不值钱
一个二舅关系拿到的十万回款只是十万回款,二舅不能复制,这个十万是死十万。
这个结果马云肯定是要的,只要不违法。
但是马云更嘉许的,更想要的是一个拿到十万回款的过程可以复制,从流程到心态到方法到技能。
不能复制的结果不是好结果,正常拿提成奖励就好了。
能复制的是活十万,母十万,拿单人可以加持自己,坚定信心,优化方法,精进技能,继续拿第二个、第三个以至更多。
马云更厉害的地方是,想到这一可以复制的过程复制别人身上,这个十万的价值就更放大了,虽不至于实现几何级数增长,但可以实现乘数级数的增长。
马云要的是,拿到结果的过程,经得起复盘,能够提炼,能够分享复制,自己复制,“用绘制的旧地图”,按图索骥,找到很多的瓜;别人复制,“用别人绘制的地图”,导航引领,找到自己的瓜。
出现这种情况,马云是重奖的。
只有有了可复制的过程,才能有好结果的可持续。
管理动作的最优解决方案永远都是在市场一线,在和客户交融处。
这就是管理的地头力。
这一过程的纸上推演,对于现在的一般公司,一样有现实价值和可操作性,因为面临的境遇是同样的没钱,同样的没有人才队伍,同样的没有可以让公司躺赢的垄断资源、政策归口、技术引领、品牌美誉。
3、单看“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就是屁话
在阿里的早期,销售就是简单,粗暴,直接,没有结果就没有话语权。
因为生存,还想发展。
管理者想得永远是业绩增长。
这句话也是有阿里当年的语境的,也是马云的困境写照。
对于赖以生存的常规销售业务,无论是2B,还是2C,这么说不为过。
但对于2G业务,创新业务,2B中的大客户业务,很多时候就是没有结果的过程。
这是组织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必然交的学费。
马云不清楚这一点,就不是马云了。
早期的阿里不做2G业务,也没有创新业务,主要是靠“11”路扫街,大客户也不给机会的。
管理都是有味道的。
管理的心法多不具有普适性。
不然,拿着马云的这句话去标准现在是公司行为、业务过程,那就是拿着马云当年的鸡毛屁话当今天的生死令箭了。
不是马云错了,是自己错了。
苛求了过程,没有结果,也要释怀,个人、团队、组织都要释怀,尤其是对于组织中创新业务,还想触摸的2G业务,不仅要释怀,还要鼓励,至于是否嘉许那要看组织情况了。
四、“没有结果的员工价值观一定不会好!”也是雷语
管理的土味情话都是有语境的,多是基于当时当下的管理场景的感性论断。
在当时当下的场景是对的,换个时间,换个平台,换个组织,十有八九就对不上了,就错了。
经常看到,听到,恶意攻击的断章取义,拉旗扮虎的一瓢三千,那是存心,是人心背后的人性动机使然,多为社会的,政治的语境。
在企业中,还不至于如此。
但,一个不小心,也会掉沟里。
Cherry总结的阿里情话修正为“长期没有结果的员工价值观一定与组织的价值观不吻合”就有一定的普适性了。
所谓一定的,是因为不能保证此时此刻的组织价值观就是对的。
价值观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只是一个价值取向的称谓。
很多价值观,个人的,组织的,是很不堪的,不仅不堪,而且反人性。
这时的不吻合,就在“一定”之外了。
在组织的价值观跑在正确的方向上之后,在这个组织中的员工,经过长时间之后,依然没有组织想要的结果,这时的断语就没毛病了。
因为组织给了时间,给了机会,给了空间,给了场域,给了辅导,给了产品,给了方法,给了技能,甚至给了秘籍,“扶马上路”的牵引,还是没有结果,就是员工的问题了,或许不适合,或许能力不在此,要么调岗,要么Pip池,要么离开。
五、结语
从现在往前看,执行,追过程,结果是必然中带有的偶然性。
从现在往后看,复盘,追过程,结果是偶然中带有的必然性。
前提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从天到地的体系,有了上三路,中三路,下三路的架构体系,有了七种能力--十大素养,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搭班子,练团队,建文化--的融合滚动运行。
向前,执行,追过程,追的是美好前程。
向后,复盘,追过程,追的是能量加持。
追的价值在于,追事,追人,追组织,追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成长。[/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