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带外管理(Out-of-band-management)和带内管理(In-b-management)是服务器管理中的两种不同方式。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带外管理带内管理的来源、发展、以及它们的区别。

来源:

带外管理最初是由Intel在2000年提出的,通过使用网卡或专用管理口与服务器连接,实现对服务器的远程管理和监控。而带内管理则是指在服务器本身运行的管理软件,例:网管软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来实现对服务器的管理和监控。

发展: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服务器的管理和监控需求不断增长,带外管理带内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一些服务器厂商已经开始将IPMI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管理和预测维护。同时,带内管理也在不断升级,SNMP、RMON等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了服务器管理的标准。

区别:

带内管理带外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和范围。

管理方式:带内管理是通过服务器内部的接口进行管理和控制,带内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对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但它的缺点是需要占用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可能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带外管理则是通过专用的网卡或管理口来实现对服务器的管理,可以不受操作系统和硬件故障的影响,提供更加稳定的管理方式。而带内管理则是在服务器本身运行的管理软件,需要依赖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受操作系统和硬件故障的影响较大。带外管理可以通过一些专用硬件设备(例如BMC、DRAC、iLO等)进行实现,也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和云平台实现。带外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不需要物理接触服务器,同时也不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带外管理可以对服务器进行开关机、重启、系统安装、远程控制等操作,非常适用于远程数据中心、云计算环境等场景。

控制范围:带外管理可以对服务器进行全面的远程控制和管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服务器进行管理。而带内管理则只能在服务器本身运行的操作系统范围内进行管理,对于操作系统故障或者服务器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带外管理带内管理都是服务器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服务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实现服务器的管理和监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务器,运维,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