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明德堂马老师2016年10月在桂林的分享,这是她第一次在学堂之外的地方演讲,讲述明德堂发展的经历与办学的实操,毫无保留,诚意满满。程堂主听后说:“想不到马老师能讲得这么好,快赶上我了。”
为什么他们能走到30万字包完
但是这条路真的不容易的,越小的宝宝越不容易。而我们又都知道教育越早做越好,但是三五岁的孩子,他面对的种种困难阻力,压力大的不得了,要想走完这个十年,真的是太难了,所以每一个三五岁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来的时候,我都会招呼打在前面,因为我比较有经验。
我们有一个家长,他孩子三岁的时候把孩子送过来,送来的时候他就跟我吵,吵了一个多小时,为什么呢?她孩子还是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就听别人介绍明德堂,她就一直关注我们学堂。关注了两年多,因为小我们不收,要三岁才收。她终于等到三岁多的时候,在去年9月份我们学堂最动荡的时候就把孩子送来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大家庭条件又好,在我这动荡的时候送来了。那不可谓决心不大。
她每一年都会给我打一两次电话,一直在强调:“我儿子一满三岁就送过去,你一定要收!”然后就跟我讲,“我一定会做通我老公的工作的,你放心好了。”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后来,她真的把她老公工作做通了,然后快三岁要进我们学堂的时候,然后她跟我讲一句话说:“能不能让我姐姐跟着去。”因为她孩子是她姐姐给她带。她姐姐一直在给她带孩子。她讲了这句话以后,我立马就不高兴了。我说:“你不要来了,我们广州有个点,有一个小学在合作,那里有个点,你先送到那边去过渡去。”她立马给我叫起来了,“你这人怎么言而无信!我们都关注你们学堂两年多了,现在要把我的孩子送到你的学堂了。你现在又不让我的孩子进,还找个借口把我们推开。”她跟我这样讲,她是一个做生意的,那我就跟她讲,我说:“那你是做生意的,你会不会有钱不赚?你条件又这么好,我出多高的学费你都会照给的,你又不会跟我讨价还价的。那我做教育的人,那我为何不希望多一个孩子来教呢?多一个孩子来学堂来说又有什么呢?多一个不嫌多的,少一个也不嫌少。”我说:“你考虑的是怎么样让你的孩子早一点进入我的学堂来读经,但我考虑的是什么呢?你的孩子进入了我的学堂能够在这走多久,谁都不希望一个孩子来到我的学堂,读个三五个月、一年就不读了,我希望每个孩子能跟随我读完三十万走进文礼书院,甚至更多50万80万,这才是我作教育的更大的成就,才能实现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抱负,那我作为老师也是希望培养人才的。”这是我们做教育这个行业跟别的行业有所不同的,别的行业都以越大越好,大到上市最好。那做教育不是按大小来论的,哪怕学堂很小,但我只要培养出一个大师,就叫成功。而并不是我的学堂,要扩展成多大的一个集团企业那才叫成功。不是的,只要培养出一个孩子它就叫成功。”只有教育这个行业是跟别的行业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做教育,办明德堂,我就无所谓办多大,一直以来,我都有个非常好的心态去对待家长,我从来不会渴望家长说:“你快点把孩子送过来。”不是的,我认为每一个孩子他送到明德堂他都是跟我有缘分才会来的,有缘才会来,没有缘他想来也进不来的,那这个孩子他进了明德堂他跟我的缘分有多深,这不是我所能把控的,我们能把控的是什么呢?他只要在我学堂在一天,那我就尽我这一天作为老师的责任,我就把这一天让他踏踏实实的,充实的读好书,让他这一天尽到最大的长进,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的。
尽管,我内心很期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跟着我至少要读完三十万,甚至五十万甚至更多,但这个东西是不是我能把控的。每一个孩子进来的时候,我都会跟家长讲:“来我这里就是要进文礼书院的,不去书院的我不收的。”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孩子是走不下去的,那是不是学堂的责任呢?那明德堂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孩子他背得完三十万呢?能够进得了文礼书院呢?难道老师就对这些孩子特别吗?那当然,对他们也可能会有特别,特别什么呢?特别严格在明德堂。所以我们老师不会对哪一个孩子说,对这个看重一点,对那个看轻一点,这个要多关注一点,那个要少关爱一点,一定不存在的。做读经教育的老师不会存在这样的一个心态的。否则那不是做教育了,因为教育它不是财富和地位能够决定的,这些东西都代替不了家长的见识和决心,孩子在学堂能走多远是由家长的见识来决定的,所以你这孩子为什么会走不下去?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自我反省,只要这个学堂他确实是用心了。他这个方向没错了,那走不下去,那应该反省的就是家长。我们每个家长要自己反省。所以我经常会跟家长一定要这样想,不要想孩子送到学堂了,适不适应,只要有一个人适应我的孩子就一定没有问题,那怕所有的孩子不适应我的孩子都要适应。一定要有这种决心,那你的孩子才会长久,老师教起来才会踏实。
你把孩子放在一个学堂,你说:“我就是奔着30万,就是冲着文礼书院走的,我决心真的非常大。”哪个家长这样子跟我讲,我会跟他们说:“我只看做的,我不看你说的。你说的,先放在这儿,到时候印证,哪一天你走不到30万的时候,我就拿你的话来对。”我就是这样的,在学堂里,我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绝对不会厚此薄彼的。
你看我们学堂有一个孩子夏梓朝,从江西过来的,他父母都是农民,15岁才来我们学堂的,他父母我们只见过两次。哪两次呢?他兄弟两个来的,一个13岁,一个15岁,来到我的学堂。今年两个孩子就全部都去文礼书院了,都走完三十万了。哥哥是4月15号入学的,弟弟是这次9月28号去文礼书院的,总共是两年半的时间。两兄弟都走进了文礼书院,都完成了30万,哥哥是完成了45万。我只见过他的父母两次面,第一次就是他父母送这两个孩子来入学见了一次,最后一次是接弟弟今年9月28号去文礼书院入学,就这两次一前一后,来过我的学堂。他在中途,从来都没有来过。他的孩子两年半的时间一共只过四次家。他最后一次来接他的孩子,你就给我备了很多礼,给我带了家里自己种的番薯等农产品,开了个车来,带了很多过来。我非常感恩他,他也非常感恩我,他说多亏我。这是第一次给我备礼,也是孩子在学堂的最后一次,很真心诚意的。所以我们做教育的,不是看哪个父母家庭背景怎么样?财富多少?不是的,所有我经常跟我的家长讲,你再有钱,也只是我也只需要你一年交四万给我,不要你交八万。所以我们不需要特别,我们就需要特别的就是家长要特别信任我们,特别坚定地走这条路,我们需要这样的家长。这样才会令我们做教育的人产生最大的成就感——培养好孩子。
学堂的99%与1%
所以做学堂这一块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那也真不容易,我们经常程堂主经常讲,说做学堂99%的功劳是我的,他是1%的功劳,但是他的1%功劳是最重要的,是起领导性的。说的没错,我虽然做了99%的事情,但那个99%是面对孩子的,教孩子真的是很容易,他的那个1%是面对家长的,这块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孩子的所有决定权是在家长,他能不能走到底,他也是看家长的,不是看孩子的,我就99%是管理孩子的,是陪伴孩子的,所以是容易的,那1%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学堂这一块确实是比较容易,因为这一块无非就是生活的琐碎,吃喝拉撒和读书这两部分,我觉得读书是很简单的。家长干扰学堂最多的,我想很多时候都是在生活这一块,很多的家长就是生活放不下,因为生活这一块吃喝拉撒很多东西马上就会现在眼前,这个还是放不下。孩子瘦一点了就怀疑学堂的伙食怎么样,孩子生病了,就是想到老师照顾的怎么样,所以我经常会跟家长讲,我说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非常发达,是不缺吃的,就在学堂这一块,不光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包括帮我做后勤的,我都是用的家长,我们也是经常会给家长讲,我说你不用太担心这一块。我们不会太过于克扣孩子,因为整个学堂的老师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大家每天都是跟孩子一起吃的,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但是每个人的生活观念不一样,这是很难调平的,每个家长都他有自己的生活观念。就拿饮食来说,很多家长说,吃素好,最好你们学堂都不要吃肉了,吃全素最好。那还有的家长,他孩子要是瘦一点了,他就会说肉太少了,要多一点肉。那还有一些家长,说那这样不行,我要搞一点这个保健品补品来,让孩子补一补。在我学堂这一块,很多我们明德堂家长都知道在这块我是不太好讲话的。凡事所有这一切,我都会不允许谈,不允许带这些补品保健品,一律把它撤掉。所有我都跟家人讲:你即便带来了,我都不允许,必须给我带走。学堂所有的孩子都不允许吃这些东西。
这个年代还缺吃的吗?我们想想自己是怎么长大的。那有的家长就会说,那以前我们小的时候都吃的是有机食品,那现在孩子,吃的大多都不牢靠,都不保险的。那我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谁也没有办法,普遍现象就是这样的。你不是上学,即便是放在自己在家里面,你能怎么保险呢?你还不要上街去买菜。你在城市里生活,你哪里自己种菜,种粮啊?当然我们老师,我们都会尽量的会考虑这一块。像我学堂孩子吃的米,那我都不会在市场上去买的,我就会从老家调。我老家一个亲戚,他是托米的,我就叫他每年给我屯一批稻谷在那,我们每个月吃完了,我就叫他给我发。只能是这样最低的保证了。那还能怎么样?
如何给孩子培福
所以这点就是吴老师上午讲的非常好,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只能自求多福,所以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堂主就跟我讲了一个事,他说:人生就是三部曲:培福、修福、享福。那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他怎么培福呢?那孩子这么小,他不可能懂得自己培福的,所以就必须要靠我们做家长做父母的来帮他培福。那怎么培福呢?教授讲:“经典读得越多,福气就越。”那就教他读经就好了嘛,多读经他的福气不大了嘛。但是在我这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还发现一点就是:父母的心量,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父母,他虽然觉得这个读经很好,他愿意让孩子走这条路,但是他这个心打不开,很局限。他总把这个孩子当成他自己唯一的宝贝,拽得很紧。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一定要想到,一定要打开心量,你的孩子他将来成就才会越大,他为会这个时代、为人类造福就越大,我们要培养一个孩子,你是要为天下人来培养你的孩子,你作为父母,你要有这样的心量,你不要只为你家,为这个小家庭来培养你的孩子,那你就把你的孩子给局限了。父母和孩子骨肉血脉相连,你的心里的状态就会牵动你的孩子,你的格局这么小,你怎么可能把你的孩子培养的格局那么大呢?你的孩子的格局是大不起来的。所以我经常跟家长讲,我是你心量要放大一点。他不但是你家的宝贝,你要让他成为天下人的宝贝啊!(掌声)。这才会你家祖上增光啊。所以我们学堂到目前为止进文礼书院的16个孩子的家长,他们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他们觉得孩子进了文礼书院,他就感觉这个孩子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们了,已经属于天下人了。你看这个感觉多好啊——他是天下人的孩子。天下的苍生会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生命能够替他们造福而感到高兴。多好啊!你何必那么小家子气把你的孩子拽的那么紧呢?
我们做为父母养孩子,就是要放飞的,你硬是把他拽在身边那么紧干什么呢?孩子就是要放飞的,他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你把他当成私有财产,他将来就不够大气,他就小里小器了,你要把心量放大一点,格局要大一点,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好不好,学堂还在其次,最重要的还在父母,有个格局大的父母,然后加上好的学堂——有这个方向了,用心做的学堂,你的孩子就一定是成功的,不会有错的。
背到30万、50万是很容易的
我们不是在主流教育下上考个北大、清华是那么难,不难的,孩子就是从第一本《学庸论语》背到30万、50万是很容易的。吴老师上午讲,只要你会认字会读书,就没有问题,但是除非你先天性不足。我们有一个小姑娘今年十九岁进了文礼书院,她十三四岁来的,读了六年多,够久的,她在体制内她的这个身体很弱,还出过车祸,骨头撞断过。她经常生病,而且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她来到明德堂,她只花了6年时间,今年终于成功完成三十万字,进了文礼书院,就是台湾的女孩子叶竹萱。我经常讲这样的孩子都可以,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很多孩子都是没有问题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学堂有没有问题呢?那我学堂培养出三十万的孩子,我想是没有问题的,那即便没有培养出三十万的学堂,堂主他这个理到了,用心做了,他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这个不要间断,坚持走下去,不要被外面的很多的琐碎干扰,你就坚持住,坚持就是成功,他就一定会达到你所想要的教育的成果,不难的。你做为一个家长,你看你一个孩子,你只要坚持那么几年十年,你就可以达到你所想要的教育成果,可以培养好一个孩子。那你像学堂呢,学堂他又不是这个孩子送到文礼书院了,就可以停下来休息的,他还要继续去做,他年年年都要送孩子去文礼书院,天天都要这样坚持,我们做家长的只是要有一个信念,有这么一份诚意就可以成功了。你说你多容易呀。
所以,我做学堂这么久以来,我觉得做学堂真的很不容易的,他需要天天、时时刻刻、年年都要这样子坚持一刻都不能放松,只要有这样一个孩子在,老师的那根神经都是悬着的,他就像父母牵挂儿女一样的,儿行千里母担忧,那我们做学堂的也是这样的。只要学生在学堂,我们的那个弦都是悬着的,无论身在何处,我想很多的学堂堂主他跑出来演讲,他的心还在悬在学堂了,因为学堂还有孩子在呀,那学堂会不会出这样那样的事情,他的心都是悬在那儿的,他都没有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