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

特征选择和提取是模式识别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前面讨论分类器设计的时候,一直假定已给出了特征向量维数确定的样本集,其中各样本的每一维都是该样本的一个特征;

这些特征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它强烈地影响到分类器的设计及其性能;

假若对不同的类别,这些特征的差别很大,则比较容易设计出具有较好性能的分类器。

 

特征选择和提取是构造模式识别系统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往往不容易找到那些最重要的特征,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测量;

因此在测量时,由于人们心理上的作用,只要条件许可总希望把特征取得多一些;

另外,由于客观上的需要,为了突出某些有用信息,抑制无用信息,有意加上一些比值、指数或对数等组合计算特征;

如果将数目很多的测量值不做分析,全部直接用作分类特征,不但耗时,而且会影响到分类的效果,产生“特征维数灾难”问题。

 

为了设计出效果好的分类器,通常需要对原始的测量值集合进行分析,经过选择或变换处理,组成有效的识别特征;

在保证一定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减少特征维数,即进行“降维”处理,使分类器实现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分类。

为达到上述目的,关键是所提供的识别特征应具有很好的可分性,使分类器容易判别。为此,需对特征进行选择。

应去掉模棱两可、不易判别的特征;

所提供的特征不要重复,即去掉那些相关性强且没有增加更多分类信息的特征。

 

说明

实际上,特征选择和提取这一任务应在设计分类器之前进行;

从通常的模式识别教学经验看,在讨论分类器设计之后讲述特征选择和提取,更有利于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所谓特征选择,就是从n个度量值集合{x1, x2,…, xn}中,按某一准则选取出供分类用的子集,作为降维(m维,m)的分类特征;

所谓特征提取,就是使(x1, x2,…, xn)通过某种变换,产生m个特征(y1, y2,…, ym) (m,作为新的分类特征(或称为二次特征);

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尽可能保留识别信息的前提下,降低特征空间的维数,已达到有效的分类。

 

 

以细胞自动识别为例

通过图像输入得到一批包括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的图像,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这些图像区分哪些细胞是正常的,哪些细胞是异常的;

首先找出一组能代表细胞性质的特征,为此可计算

细胞总面积

总光密度

胞核面积

核浆比

细胞形状

核内纹理

……

 

这样产生出来的原始特征可能很多(几十甚至几百个),或者说原始特征空间维数很高,需要降低(或称压缩)维数以便分类;

一种方式是从原始特征中挑选出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征,称之为特征选择

另一种方式是用映射(或称变换)的方法把原始特征变换为较少的特征,称之为特征提取

 

4.1 模式类别可分性的测度

 

距离和散布矩阵

 

1. 点到点之间的距离

在n维空间中,a与b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为:

D(a, b) = || a  b ||

写成距离平方:

其中,a和b为n维向量,其第k个分量分别是ak和bk。

 

 

2. 点到点集之间的距离

在n维空间中,点x到点a(i)之间的距离平方为:

 

因此,点x到点{a(i)}i=1,2,…,K之间的均方距离为: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1张图片

 

3. 类内距离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2张图片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3张图片

 

4. 类内散布矩阵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4张图片

5. 类间距离和类间散布矩阵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5张图片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6张图片

6. 多类模式集散布矩阵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7张图片

 

4.2 特征选择

设有n个可用作分类的测量值,为了在不降低(或尽量不降低)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减小特征空间的维数以减少计算量,需从中直接选出m个作为分类的特征。

问题:在n个测量值中选出哪一些作为分类特征,使其具有最小的分类错误?

从n个测量值中选出m个特征,一共有种可能的选法。

    - 一种“穷举”办法:对每种选法都用训练样本试分类一下,测出其正确分类率,然后做出性能最好的选择,此时需要试探的特征子集的种类达到      种,非常耗时。

    - 需寻找一种简便的可分性准则,间接判断每一种子集的优劣。

        -  对于独立特征的选择准则

        -  一般特征的散布矩阵准则

 

对于独立特征的选择准则

类别可分性准则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不同类别模式特征的均值向量之间的距离应最大,而属于同一类的模式特征,其方差之和应最小。

假设各原始特征测量值是统计独立的,此时,只需对训练样本的n个测量值独立地进行分析,从中选出m个最好的作为分类特征即可。

 

例: 对于ωiωj两类训练样本的特征选择

对于ωi和ωj两类训练样本,假设其均值向量为mi和mj,其k维方向的分量为mik和mjk,方差为,定义可分性准则函数:

GK为正值。GK值越大,表示测度值的第k个分量对分离ωiωj两类有效。将{GK, k=1,2,,n}按大小排队,选出最大的m个对应的测度值作为分类特征,即达到特征选择的目的。

 

讨论:上述基于距离测度的可分性准则,其适用范围与模式特征的分布有关。

三种不同模式分布的情况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8张图片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9张图片

(a) 中特征xk的分布有很好的可分性,通过它足以分离ωi和ωj两种类别;

(b) 中的特征分布有很大的重叠,单靠xk达不到较好的分类,需要增加其它特征;

(c) 中的ωi类特征xk的分布有两个最大值,虽然它与ωj的分布没有重叠,但计算Gk约等于0,此时再利用Gk作为可分性准则已不合适。

因此,假若类概率密度函数不是或不近似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就不足以用来估计类别的可分性,此时该准则函数不完全适用。

 

一般特征的散布矩阵准则

类内:

 

类间:

直观上,类间离散度越大且类内离散度越小,则可分性越好。因此,可推导出散布矩阵准则采用如下形式:

行列式形式:

迹形式:

其中,λi是矩阵的特征值。使J1J2最大的子集可作为选择的分类特征。

 

类内、类间的散布矩阵Sw和Sb

类间离散度越大且类内离散度越小,可分性越好。

散布矩阵准则J1和J2形式

使J1或J2最大的子集可作为所选择的分类特征。

    - 注:这里计算的散布矩阵不受模式分布形式的限制,但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模式样本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4.3 离散K-L变换

全称:Karhunen-Loeve变换(卡洛南-洛伊变换) 前面讨论的特征选择是在一定准则下,从n个特征中选出k个来反映原有模式。

这种简单删掉某n-k个特征的做法并不十分理想,因为一般来说,原来的n个数据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识别对象的某些特征,简单地删去某些特征可能会丢失较多的有用信息。

如果将原来的特征做正交变换,获得的每个数据都是原来n个数据的线性组合,然后从新的数据中选出少数几个,使其尽可能多地反映各类模式之间的差异,而这些特征间又尽可能相互独立,则比单纯的选择方法更灵活、更有效。

K-L变换就是一种适用于任意概率密度函数的正交变换。

 

离散的有限K-L展开式的形式

 

设一连续的随机实函数x(t),,则x(t)可用已知的正交函数集{φj(t), j=1,2,}的线性组合来展开,即: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10张图片(1)

式中,aj为展开式的随机系数,φj(t)为一连续的正交函数,它应满足:

其中φm(t)的共轭复数式。

将上式写成离散的正交函数形式,使连续随机函数x(t)和连续正交函数φj(t)在区间内被等间隔采样为n个离散点,即:

 

写成向量形式:

 

将式(1)取n项近似,并写成离散展开式:

 

其中,a为展开式中随机系数的向量形式,即:

a = (a1, a2, , aj, , an)T

Φ为n x n维矩阵,即: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第四章 特征选择和提取_第11张图片

其中,每一列为正交函数集中的一个函数,小括号内的序号为正交函数的采样点次序。因此,Φ实质上是由φj向量组成的正交变换矩阵,它将x变换成a。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UCAS,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