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详解)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基础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一组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比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比较大的数放在后面,如此继续,直到比较到最后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重复步骤,直至全部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冒泡排序(详解)_第1张图片

  1. 假设一共有M个元素需要排序,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或小),则进行交换。

  2. 按照既定顺序,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第一轮比较完成以后,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整个元素列中最大(或最小)的数。

  3. 第N(N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算法示意图
冒泡排序(详解)_第2张图片
代码实现

#include
//冒泡排序由大到小
int sort(int *a,int n)
{
	int end = n;
	while (end>0)
	{
		int m = 0;
		int i = 0;
		while (i < end-1)
		{
			//将a[i]与a[i+1]交换
			if (a[i] < a[i + 1])
			{
				//使用异或操作符
				a[i] = a[i] ^ a[i + 1];
				a[i + 1] = a[i] ^ a[i + 1];
				a[i] = a[i] ^ a[i + 1];
				m = 1;
			}
			++i;
		}
		//如果一个循环以后没有交换则说明已经有序,退出最外层循环
		if (m == 0)
		{
			break;
		}
		//一个循环以后最小的已经被排到最后,所以再次进入循环则少比较一次
		--end;
	}
	return 0;
}
//打印一个数组
int print(int *a,int n)
{
	int i;
	for (i = 0; i < n; ++i)
	{
		printf("%d ", a[i]);
	}
	printf("\n");
	return 0;
}
int main()
{
	int a[] = { 3, 4, 2, 6, 6, 7, 8, 4, 5, 6, 7, 9, };
	int n = sizeof(a) / sizeof(int);//整型为四个字节
	print(a, n);//排序前
	sort(a, n);
	print(a, n);//排序后
	return 0;
	
}

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

若文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记录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小值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进行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上,因此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稳定性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