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基础(基本概念+测试方法)

一、相关概念

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
并发用户数: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所有用户数量;
吞吐量:在一次性能测试过程中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的总和;
吞吐率:单位时间内服务器处理的请求数(吞吐量/传输时间);
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数;
点击率HPS:每秒钟用户向web服务提交的HTTP请求数;
资源利用率: 系统资源(CPU/内存/磁盘/网络)使用占比(使用量/总量*100%);
思考时间:也成为“休眠时间”,从业务层面来讲,指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

二、测试方法

1.性能测试: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模拟运行的业务压力量,测试系统性能是否能达标。(知晓性能指标,对比实际和预期差异)
2.基准测试:在特定环境下,模拟用户运行业务,将测试作为基线数据,供后续测试活动参考。(通过测试得到指标,为调优提供依据)
3.负载测试:通过在被测系统上不断加压,直到性能指标达到极限。
4.压力测试(强度测试):系统在一定饱和状态下,系统能够处理会话的能力。(压力测试的关注点在于系统在峰值负载或超出最大载荷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在压力级别逐渐增加时,系统性能应该按照预期缓慢下降,但是不应该崩溃)
5.并发测试:模拟同一时刻与有大量用户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时是否存在性能问题(内存泄漏、线程锁、资源争用)。
6.稳定性测试:是指长时间运行被测系统,检查系统运行时的稳定程度。
7.配置测试:通过调整被测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了解不同配置下性能差异,从而找到最优资源分配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能测试,软件测试基础,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