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


又到了星期五,书评君的福利派来啦!


本周推荐的图书,是学者王红旗、画家孙晓琴合著的《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册,价值268元)。对于今人而言,《山海经》吸引了无数学者意图绘制出其描述的全部地理方位图,皆因过于繁复而失败。作者历经三十年的研究、考证及绘制,全书包含近700幅彩色插图,20幅山海经艺术地理方位复原图、多幅远古部落景观图等,包含有历史上首次对《五藏山经》26条山脉447座山的地理方位进行的全面文献考证,弥补了多年来“山海经”地理方位图缺失的遗憾。其中,恢弘震撼的远古文明《帝禹山河图》,被袁珂盛赞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


帝禹山河图

相传,与《山海经》同时成书的还有《山海图》,而《山海经》正是《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山海图》曾被铸在九鼎上,由于九鼎失踪,《山海图》亦随之失传。宋代欧阳修在《读山海经图》诗里说:“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炎海积熇蒸,阴幽异明晦;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群论固殊禀,至理宁一概;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未能识造化,但尔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但他并未言明山海经图为何人所绘。

五藏山经

可以说,《山海经全集精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山海图》遗失,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插图又大多过于简单的缺憾。



本周福利

《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册)


前方预警,福利来袭

据王红旗考据,《山海经》一书应该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周代的《海内五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和海内经)合辑而成的。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1张图片

大荒北经图

《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并不洪荒,因为它是文字成熟使用后的作品,文字数量多达三万余字,而且用字简洁准确,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即有什么说什么。那么,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在阅读《山海经》时会感到非常困难呢?

王红旗认为,原因如下:一是其所使用的许多字到今天已经变得相当生僻了;二是其所记述的自然社会环境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章节、文字的错讹;四是其所指称的事物与其所使用的字面意义存在着许多差异;五是其文本身存在着缺陷或疏漏,例如对每一条山脉内的山与山之间有着距离和方位的记述,却没有对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及其26条山脉之间的方位进行描述;六是今人在阅读《山海经》时不大容易设身处地地思考那个时代的现象和理念,往往把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当成了《山海经》的问题。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2张图片

中山经荆山图

那么,《山海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呢?王红旗说:“《山海经》撰写者并不关心历史王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管理结构,而是关注各地山川物产,远方异国的特殊习俗,以及历史名人望族及其后裔的事迹。”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3张图片

山海经昆仑丘图


【精彩试读】


世界许多地区都流传着远古大洪水几乎毁灭人类的故事。对比之下,唯独中国的洪水泛滥故事里同时有着详尽的治水内容。古史传说中解释洪水的原因,一是人为,例如雷公降雨、共工振滔洪水;二是自然灾变,《淮南子·齐俗训》:“禹之时,天下大雨。”《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均向东流入大海,“水逆行”,当指全球气温转暖、冰川消融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西侵的现象。此外,强烈的台风、突发的海啸,都可能造成海水涌上近海平原导致洪水泛滥(海啸的水头高度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我国华北平原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00米之下);而形成海啸的原因,既有海底地震、火山爆发,也有天外星体坠落海洋事件。有必要深思的是,十日并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共工撞倒不周山等传说记述的内容均与天空灾异现象有关,而其后续或相关效应又多有洪水泛滥发生。

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开(启)筮》曰:‘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踊长五六里,高二丈,即息壤之类也。”其实,土地暴长乃一种地质运动现象。鲧窃帝之息壤而被杀,当指鲧部落只顾本族利益而从相邻部落(尧、舜)取土构筑堤坝,从而导致部落战争,并以鲧部落失败告终。此处之帝,或谓天帝、黄帝,但从洪水泛滥和治水情节来说,亦可指帝尧、帝舜。“祝融杀鲧”,祝融或为黄帝后裔,或为炎帝后裔,其身份为火正,似乎有以火克水之意。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4张图片


可以对比的是,《美洲神话》讲到的居住在美国东南的切罗基人的创世神话,当初没有大陆,人们居住在位于天空的石头上,下面都是水,越来越拥挤,经过多番讨论,一个名叫海狸孙子的水甲虫终于同意潜到水里,从水里带回的泥浆自动膨胀变成了大陆。类似的美洲神话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本。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其中的“禹卒布土”当即指“禹鲧布土”,或者“禹卒”乃“禹鲧”之误,或者“禹鲧”乃“禹卒”之误。《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拾遗记》卷二:“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尚书·舜典》:“(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表明帝尧、帝舜时代,一直都与鲧部落存在着激烈的冲突。羽郊即羽山,郭璞注:“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即鲧所殛处。”其地或说在今山东蓬莱东南,或说在今山东郯城东北(郯国为少昊后裔);亦有人谓羽山即委羽山,位于北极之地。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5张图片


郭璞引《开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袁珂引《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大副之吴刀,是用出禹。”《楚辞·天问》:“(鲧)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腹)鲧,夫何以变化?”《五藏山经》中次三经青要山帝之密都以南有渊“禹父之所化”,当亦指鲧化生禹的故事。一般来说这种化生故事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通常都表明两者存在血缘关系,但是不一定具有父子关系,也就是说鲧和禹之间可能存在若干代的跨越;同时也表明,作为部落首领的鲧死去之后,鲧部落仍然继续存在。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禹卒布土”亦即“禹鲧布土”,这种说法表明“布土”工作是由禹、鲧共同施行的,同时也说明这项工作经历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布土又称敷土,敷即布,意为分布、展开、遍布;疑“布土”原作“步土”,步为测量。《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意思是禹测量土地,划分疆界,命名山川。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6张图片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其所划分的九州范围,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黏土。五、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河南、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七、豫州,起自荆山、黄河下游,涉及河南、湖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与此同时,《禹贡》还记述了各州所在地的居民,向中央政府上贡的土特物品,及其缴纳赋税的等级。为了能够及时运输上贡物品,以及消除水害,又根据各州的山川地形,疏通了各地的水陆交通。从此大禹建立的王朝“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赐玄圭,告厥成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显然,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王朝,尽管它的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岁月淹没了,但是它的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保存在《山海经》等古籍之中。

《山海经》全书最后一句话落在“禹定九州”上,当寄托着撰写者或编辑者对中华民族统一兴旺的厚望。刘秀(歆)《上山海经表》称大禹治服洪水后“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海外东经》记有禹命竖亥步量天下,相传同时绘有《山海图》,而这些图又铸在了九鼎之上,正所谓: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7张图片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一书中,采纳清代学者毕沅的分类方法,将全书内容分成《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即《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十三篇。其中,《山经》地理脉络相当有序,而《海经》方位却言之不详。

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_第8张图片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海外南经》方位自西南隅至东南隅,《海外西经》自西南至西北,《海外北经》自西北至东北,《海外东经》自东南至东北。《大荒东经》自东南至东北,《大荒南经》自西南至东南,《大荒西经》自西北至西南,《大荒北经》自东北至西北。《海内南经》自东南至西南,《海内西经》自西南至西北,《海内北经》自西北至东北,《海内东经》自东北至东南,《海内经》方位顺序已难确考。每一部分的起始点,在图中都用特殊符号标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三部分内容撰写于不同时代,其内容多有重复,涉及地域亦多有重叠。因此,《海经方位图》所绘诸经彼此内外位置,并不表示某经所述场景的地理方位就一定在另一经的南面或北面、东面或西面。不过,大体而言,《海外四经》叙述的地理范围要比《大荒四经》和《海内五经》略小一些,这也是图中把《海外四经》方位绘在内圈的缘故。图中的山海经地理中心字样,表示的是《海经》撰写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根据《海经》的内容,其方位约在今渭水、汾水、南北洛水及其与黄河交汇处一带,与《五藏山经》的地理中心大体相当。


《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两册

作者:王红旗 编译

绘者:孙晓琴

版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


如何

参加

1

想要书的朋友请在下方留言区直接留言,给我们发来你想要《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两册)的理由!你给出的理由越真切,你距离收到赠书也就越近。

2

《山海经全集精绘》(上、下两册)系列赠书共2套。

3

活动截止日期:2020年9月19日10时(我们会通过回复留言确认福利获得者,然后请被选中的读者另外单独发一条留言,告诉书评君你的寄书地址和联系方式)。


文案:安也;编辑:董牧孜。



福利派



阅读需要主张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利丨这套价值268元的《山海经全集精绘》“重现”了远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