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
  1.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
  2.功能:资源共享、数据传输和集中处理、负载均衡和分布式处理、综合信息服     务。
  3.演进:

         a).简单联接,终端通过modem连接计算机,提供应用程序执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
          b).网络化连接,出现LAN,此时的拓扑主要为总线型拓扑。
          c).网络间互联,出现了WAN,将各地的LAN连接起来。
二:网络类型
  1.按地域分类: LAN(局域网)、MAN(城域网)、WAN(广域网)。
   a).LAN中的拓扑:总线型、环形、星型、网状型。
   b).802标准:
    IEEE802.1 概述局域网体系结构以及网络互联。
    IEEE802.2 定义逻辑链路控制(LLC)
    IEEE802.3描述CSMA/CD总线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规范。
    IEEE802.4 描述令牌总线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IEEE802.5 描述了令牌十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IEEE802.6描述了城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相应物理层规范。
    IEEE802.7描述带宽技术进展。
    IEEE802.8描述光钎技术进展。
    IEEE802.9描述语音和数据综合局域网技术。
    IEEE802.10 描述局域网安全和解密问题。
    IEEE802.11描述无线局域网技术。
    IEEE802.12描述用于高速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方法及其物理规范。
   c).广域网按照其提供业务的带宽不同可分为:窄带广域网和宽带广域网。
       窄带公共网络:PSTN(数据通信的最高速率不超过64Kbps)、ISDN(各种专用网络(模拟的、数字 的)集成到一起)、DDN、X.25、FR。
      宽带广域网:ATM(ATM+IP=MPLS)、SDH(目前应用最广的光传输技术)。
  2.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
  3.按照数据交换的形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a).电路交换: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一条物理链路。延迟小、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电话系统使用。
   b).报文交换:存储转发的网络。延迟大,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c).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的升级版,延迟比较大,网络资源利用率高。IP phone是用分组交换技术。
 4.按网络组件分: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网络。
   a)、对等网络:设备是平等的,比如文件共享。
   b)、基于服务器网络:S/C类型。
三.网络性能。
  1.带宽:指网络上数据在一定时刻内从一个节点传送到任意节点的信息量。
  2.延迟:是指将一个比特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花费的时间。延迟分为三类:
   a)、介质传播延迟
   b)、发送一个数据单元花费的时间。
   c)、排队延迟:因为分组交换在将分组转发出去之前需要将该分组存储一段时间,
  3.部分网络延迟的解决方法:流量控制,它可以分为缓存技术和窗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