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ajax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什么是Ajax

1、Ajax的全称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即异步JavaScript+XML。

2、在Ajax出现之前,更新页面内容必须刷新或者跳转页面,这在某些时候很不方便,于是ajax出现了,使得一个页面可以动态的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渲染在页面上

3、它依赖的是现有的CSS/HTML/Javascript,其中最核心的依赖是浏览器提供的XMLHttpRequest对象。这个对象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和解析服务器响应提供了流畅的接口,使得页面可以使用这个对象发出HTTP请求与接收HTTP响应,这样就可以动态的获取数据,实现在页面不刷新的情况下和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

【补充】Ajax和XMLHttpRequest 两者的关系:我们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来发送一个Ajax请求。
 

二、怎么实现在页面不刷新的情况下和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
1、XMLHttpRequest对象
2、fecth(暂不讨论)

XMLHttpRequest对象

为了便于我们理解怎么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实现在页面不刷新的情况下和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代码。


这样就是一个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发送的Ajax请求了,现在我们来分析分析这段代码。
首先,XMLHttpRequest构造函数通过new的方式构造一个XHR对象,并将这个对象赋值给xhr(可取任意名字)
然后,调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方法opensend

原生ajax原理及使用方法_第1张图片

XMLHttpRequest对象的两个重要方法


调用send方法之后请求被发往服务器,由于这次请求是同步的,JS代码会在xhr.send()这个步骤暂停掉,一直等到服务器根据请求生成响应(Response),传回给XHR对象,再继续执行。
最后,在收到响应后相应数据会填充到XHR对象的属性。有四个相关属性会被填充:
1、responseText——从服务器进程作为响应主体被返回的文本。
2、responseXML——从服务器进程返回的DOM兼容的文档数据对象。
3、status——响应的HTTP状态。即从服务器返回的数字代码,如404(未找到)和200(已就绪)。
4、statusText——HTTP状态的说明。伴随状态码的字符串信息。

 

但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发送异步请求,才能让JavaScript继续执行而不必等待响应。为了更好的理解ajax发送异步请求,我们来看以下代码

   

上述代码中,XHR对象的readyState属性,表示请求响应过程的当前活动阶段。该属性可取的值如下:

  • 0:未初始化。创建了XMLHttpRequest对象,尚未调用open()方法。
  • 1:启动。已经调用open()方法,但尚未调用send()方法。
  • 2:发送。已经调用send()方法,但尚未接收到响应。
  • 3:接收。已经接收到部分响应数据。
  • 4:完成已经接收到全部响应数据,而且已经可以在客户端使用了。//onload表示readyState = 4

【注意】
1、只要readyState属性的值由一个值变成另一个值,就会触发一次readystatechange事件
2、必须在调用open()方法之前指定readystatechange事件处理程序才能确保跨浏览器兼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ajax原理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