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1级主要定义的是HTML和XML文档的底层结构。DOM2和DOM3级则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的交互能力,也支持了更高级的XML特性。为此,DOM2和DOM3级分为许多模块(模块之间具有某种关联),分别描述了DOM的某个非常具体的子集。这些模块如下:
DOM2级和3级的目的在于扩展DOM API,以满足操作XML的所有需求,同时提供更好的错误处理及特性检测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意味着对命名空间的支持。“DOM2级核心”没有引入新类型,它只是在DOM1级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方法和新属性来增加了既有类型。“DOM3级核心”同样增强了既有类型,但也引入了一些新类型,
类似地,“DOM2 级视图”和“DOM2 级HTML”模块也增强了DOM 接口,提供了新的属性和方法。由于这两个模块很小,因此我们将把它们与“DOM2 级核心”放在一起,讨论基本JavaScript 对象的变化。可以通过下列代码来确定浏览器是否支持这些DOM 模块。
var supportsDOM2Core = document.implementation.hasFeature("Core", "2.0");
var supportsDOM3Core = document.implementation.hasFeature("Core", "3.0");
var supportsDOM2HTML = document.implementation.hasFeature("HTML", "2.0");
var supportsDOM2Views = document.implementation.hasFeature("Views", "2.0");
var supportsDOM2XML = document.implementation.hasFeature("XML", "2.0");
有了XML命名空间,不同XML文档的元素就可以混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格式良好的文档,而不必担心发生命名冲突。从技术上说,HTML不支持XML命名空间,但XHTML支持XML命名空间。
XHTML的命名空间是http://www.w3.org/1999/xhtml,在任何格式良好XHTML页面中,都应该将其包含在元素中,例如:
Example XHTML page
Hello world!
在DOM2级中,Node类型包含下列特定于命名空间的属性。
DOM3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又引入了下列与命名空间有关的方法。
alert(document.body.isDefaultNamespace("http://www.w3.org/1999/xhtml"); //true
//假设svg 中包含着对的引用
alert(svg.lookupPrefix("http://www.w3.org/2000/svg")); //"s"
alert(svg.lookupNamespaceURI("s")); //"http://www.w3.org/2000/svg"
DOM2级中的Document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包含下列与命名空间有关的方法。
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传入表示命名空间的URI(而不是命名空间前缀)。
//创建一个新的SVG 元素
var svg = document.createElementNS("http://www.w3.org/2000/svg","svg");
//创建一个属于某个命名空间的新特性
var att = document.createAttributeNS("http://www.somewhere.com", "random");
//取得所有XHTML 元素
var elem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NS("http://www.w3.org/1999/xhtml", "*");tps://blog.csdn.net/Jane617_min/article/details/49683873
NamedNodeMap 类型也新增了下列与命名空间有关的方法。由于特性是通过NamedNodeMap 表示的,因此这些方法多数情况下只针对特性使用。
DOcumentType类型新增了3个属性:publicId、systemId、internalSubset。其中,前两个属性表示的是文档类型声明中的两个信息段,这两个信息段在DOM1级中是没有办法访问到的。
Document类型的变化中唯一与命名空间无关的方法是importNode()。这个方法的用途是从一个文档中取得一个节点,然后将其导入另一个文档,使其成为这个文档结构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节点都有一个ownerDocument属性,表示所属文档。如果调用appendChild()时传入的节点属于不同的文档(ownerDocument属性的值不一样),则会导致错误。但在调用importNode()时传入不同文档的节点则会返回一个新节点,这个新节点的所有权归当前文档所有。
importNode()方法与Element的cloneNode()方法非常相似,它接受两个参数:要复制的节点和一个表示是否复制子节点的布尔值。返回的结果是原来节点的副本,但能够在当前文档中使用。
createDocumenttype()方法用于创建一个新的Documenttype节点,接受三个参数:文档类型名称、publicId、systemId。由于既有文档的文档类型不能改变,因此createDocumentType()只在创建新文档时有用;创建新文档需要用到createDocument()方法。这个方法接受3个参数:针对文档中元素的namespaceURI、文档元素的标签名、新文档的文档类型。
createHTML-Document()方法用来创建一个完整的HTML文档,包括、、
元素。这个方法只接受一个参数,即新创建文档的标题(放在
元素中的字符串),返回新的HTML文档。
Node类型中唯一与命名空间无关的变化,就是添加了isSupported()方法。与DOM1级为document.implementation引入的hasFeature()方法类似,isSupported()方法用于确定当前节点具有什么能力。这个方法接受两个参数:特性名和版本号。如果浏览器实现了相应特性,而且能够基于给定节点执行该特性,isSupported()就返回true。由于不同实现在决定对什么特性返回true或false时并不一致,这个方法同样也村子啊与hasFeature()方法相同的问题。为此,建议在确定某个特性是否可用时,最好还是使用能力检测。
DOM3级引入了两个辅助比较节点的方法:isSameNode()和isEuqalNode()。这两个方法都接受一个节点参数,并在传入节点与引用的节点相同或相等时返回true。所谓相同,值得时两个节点引用的时同一个对象。所谓相等,指的是两个节点是相同的类型,具有相等的属性(nodeName、nodeValue等),而且它们的attributes和childNodes属性也相等(相同位置包含相同的值)。
setUserData()方法会将数据指定给节点,它接受三个参数:要设置的键、实际的数据和处理函数。
框架和内嵌框架分别用HTMLFrameElement和HTMLIFrameElement表示,它们在DOM2级中都有了一个新属性-contentDocument。这个属性包含一个指针,指向表示框架内容的文档对象。在此之前,无法直接通过元素取得这个文档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