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逆袭大学》连载

返回到【全文目录】

目录

7.4 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

用周计划安排好你的时间

番茄钟来帮忙

用思维导图用好我们的大脑


7.4 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到这些,我们头脑中闪现的是农民的锄头、工人的斧头、战士的武器。对于学习,称手的工具也要有,只不过来得没有那么直观而已。学习是个复杂的事,但是,这样的工具却不复杂,一经使用,就会让复杂的事情简单下来。

用周计划安排好你的时间

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最珍贵的特殊资源。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前进,没有后退,永远不可能重新再来。无论贫富,所有人在时间面前都平等,所有人每天都是24小时,不争自来,也无法积蓄。有限的青春时光,包含着对未来的无限展望,一切都寄托在对大学四年时光的期盼中。

然而在大学里,尤其是在学习、生活方面陷入混乱的同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时间安排极度不合理。进入大学,可以真正自由地去支配这样一个特殊的资源时,竟然发现完全手足无措。各种事务似乎永远处理不完,想要的休闲总是不够,不该有的懈怠时常来袭,只是,用来学习的时间却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甚至找不到可以用来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们一起去寻找时间的杀手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手机,不少男生特别提到,是游戏,我笑着给他们补充:手机游戏。的确,现在通信工具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移动应用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了无尽的机会,但是,接电话、打电话、发短信、看短信,手机QQ、社区、移动应用,时时刻刻,大段的时间就会被拆成碎片。再细数过来,时间真的是游走在各种有形、无形的杀手中间:凡事缺少计划、遇事不辨轻重缓急、缺乏效率、方法不当、无序的组织、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作息时间不当、健康状况欠佳等,这些都成为时间不能充分利用的原因,极大地影响着生活、学习的状态和质量。作为未来的社会人,在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美好的愿望,都应该学会有序、有效地利用时间,形成充分、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这是充实度过大学的必要,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需要。

关于时间管理,有很多专门的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不少时间管理的措施并无深奥之处,举手之劳就可以完成,然而难度就在于轻而易举地也可以不做。例如,不少同学的手机上,时刻挂着QQ和人人。QQ等即时通信工具对大学生而言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学会保持不从众,不保证总在线,拥有这样的风格,不会影响交往,而却真正地将自己大段的时间保护住了。

按计划工作是让时间有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计划按照实施周期可以有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大学学习的日常活动体现在我们的课程表中,是以周为单位进行的。大学生的学习节奏应该与学校安排一致,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周计划表,实施以周计划为中心的学习时间安排。

制作周计划表的步骤是:

Step 1:画一张空白的,包含了全天所有时间段的时间表格。

Step 2:将所有的课程填进去,这是不能由你支配的时间。

Step 3:为生活、休息、体育、娱乐、社团工作等必要的非学习活动安排时间。

Step 4:安排自主性自学。

Step 5:在余下的空白处安排各门课需要配备的自习时间,即限定性自学与主动性自学的时间。

可以很容易地完成Step 1Step 2中的任务。

学习并不是大学中的全部。将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的大学,造就的只是书呆子。充足的休息要有,丰富的生活要有,适当的社团工作和社会实践也是合格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很看重体育锻炼,在我的周计划表中,有每天下午五点开始的一小时运动,除非给我排了课或天气原因不能执行,否则这个安排会被坚决执行。在Step 3中,安排了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务,其优先程度也仅次于选定的课程。

有不少的学习项目不能搞突击,长期坚持才可以见效,在Step 4中可以给这些自学项目优先安排,例如每天20分钟英语阅读。英语阅读可以安排在早饭后上课前完成,为此,吃早饭的时间需要比8点上课前不学习的同学至少提早20分钟。对于不能早起的同学,可以将英语阅读放在睡觉前,只是得约束住自己在那个时间不要急于进入和舍友的卧谈状态。我鼓励我的学生养成看专业杂志和报纸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形成不是很容易,尤其是低年级时,很多术语不明白,阅读存在障碍。可行的方法是,如果星期二上午有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安排,那就将“阅读”当作自己排定的不用老师教的一门课,写到课程表中,这里体现的就是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再如网易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也完全可以将之安排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不求两个星期都看完,只求每周都有进展,长期坚持,必有大的收获。低年级时,自主性自学可以少一些,而到高年级时,学校安排的课程会更松一些,自学能力也强了,自主性自学增多,自学的收益也将体现。

在这张貌似已经拥挤的课程表中,用心发现,还真是能发现一些空缺。各门课程需要配备的预习、复习、作业,以及拓展实践能力需要时间等等,均可以根据需要一一填入表中,这是Step 5的任务。

适合自己情况的周计划表就此完成。

制作出来的周计划在实践中可以再进行完善和补充。我要强调的是,计划的价值在于执行。需要学会评价面临事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计划外的事务的优先级低于计划内的学习,尊重计划对自己学习、生活节奏控制的权威性。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要及时补做被挤占的项目,这需要在执行计划中适当地调整。

番茄钟来帮忙

安排好时间,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时,要做到有序、高效,需要一些意志力,“管”住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去做合适的事情。但往往这种意志力并不很可靠,我也并不希望大学生太过于发扬“悬梁刺股”、“以苦作舟”等传统精神。如此做法,大学生活变成了苦难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体验,也不能是大众的选择。我们对于学习、工作、时间的管理,其实依赖的也就是一种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制度,很自然地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这些有意而为的行为,将无意中养成习惯,甚至成为可贵的品质。这种制度区别于外界强加的规矩,是完成自我管理的一个培养过程,形成的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风格。有一些爱动脑筋,善于总结的人也将他们的好办法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其中,番茄工作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番茄工作法得名于发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最早的“计时教练”——一枚番茄形状的厨房定时器。在这个番茄钟的帮助下,他改变了大学生活中一度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而后迎来了自己高效的工作和精彩的人生。番茄工作法将一个番茄时间定义为25 min的专注工作时间加上5 min休息时间,利用整个番茄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减少打断,提高时间的感知和掌控。3~4轮一个番茄时间加短暂休息交替的工作后,休息10~15 min,操作者在劳逸结合中获得了非常高的效率。

番茄工作法有两个要点:一个要点是在每天工作开始前要规划待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确地写到任务列表(To do list)中;另一个要点是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计划好的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围绕制定任务列表和实现专注,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在一个番茄时间内,会有突发事件,以及突然而来的想法干扰当前正在完成的任务,所需要做出的处理也并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任凭打断,而是在任务列表中简单记录后继续专注正在完成的工作。利用番茄工作法,不仅有效地控制工作节奏,而且借此总结,激励自己以更大的热情继续投入学习和工作。

我花费了4个番茄时间看完了《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给我的工作也带来了颇多的收益。花少许时间砍柴,换来的是能多多砍柴的轻松、有趣、有效的工具,无疑是我们有效利用时间的好帮手。

用思维导图用好我们的大脑

随着对大脑工作原理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对大脑的浪费出人意料。人类的脑力只发挥了很小的一部分,从1%到10%,说法不一,总之是很少。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具有爱因斯坦一般的智慧潜能,如何充分利用大脑,成为不少智力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

大脑的无限潜能,与其构造有关。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发现了一些这两部分大脑的工作机制和特点。

分开来讲,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左脑。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将左脑称为“现代脑”,也称为“理性脑”。人在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条理,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善于统计,方向感强,善于组织,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

相对地,右脑的潜力被我们长期忽视。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不具有语言功能。右脑信息的来源渠道,一部分是人出生后凭直观感受直接摄取的,还有些是经过左脑反复强化的信息转存而来的,更重要的是,500万年来祖先所经历的人和事经过浓缩以后遗传下来知识,“编码”之后,地保存在右脑中。因此,右脑又称为“祖先脑”。右脑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具有想象、创意、灵感、超高速记忆和计算的功能,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称“感性脑”。将左、右脑放在一起对比,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是一种“劣质记忆”,不管记住什么,很快就忘记了,右脑的记忆是高速记忆,并且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件绞尽脑汁无法想清的事,却不一定在什么时候神奇般地“冒”出了一个独创性的构想。这是用语言、文字工作的左脑,完败于由情商、联想、感觉支配的右脑的表现。

了解到这些几乎可以将我们吓一跳。在长期接受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居然自废武功,只利用了一半的大脑,并且抛弃的是更加强大的右脑!单纯以文字、数字为载体进行的知识传授,通过分析、推理去理解、掌握经过整理的知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左脑使用得越来越多,而右脑的使用却越来越少。右脑所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超高速记忆能力和灵感,这是让天才成为天才的资本,却在我们的学习中被忽略。我们在3岁之前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凭借的就是强大的右脑,自从开始认字、识数,学校教育中严重依赖的就是左脑。尽管现代社会利用套装知识传递知识是必需的选择,但应试教育中将右脑的功能长期压抑进入到沉睡状态,这是教育之罪。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我们的学习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左脑和右脑,并且要注重让左右脑之间产生联系。这样做,是为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是让右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激活沉睡已久的右脑。否则,我们付不起这个代价。

为此,我介绍一种盛行于欧美国家的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mind map)。借助于思维导图这样一个有形的工具,可以将自由的思想、创新的思维画出来,在左右脑之间搭起一座桥来,发挥右脑的作用,改善我们的学习,开发我们的大脑潜能。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大脑的潜能过程中发明的,一本小书《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宣告了它的诞生。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之间建立起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承载着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给我们带来了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的形状与人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相似,是画出来的思维,是可视的思维,反映的是人类最为自然的放射性思考,并将这种思考具体化后进入大脑中进行储存。

思维导图简单却又极其有效,能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凭借的是对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记忆,增进创造力,也让学习更加轻松和有趣,而且可以将学习变得极具个人特色。作为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领域还可延伸到创作、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成为未来职业生涯中工作、学习的支撑。

将思维导图用于学习,从学画思维导图开始。图7–3中给出的就是一张思维导图,讲的就是画出思维导图的规则。从用什么样的纸,如何开始,使用图像、符号、色彩、文字的原则,运用的线条的要求,思维导图的结构特点,以及要采用的风格,就这样层层看下去,是否已经感觉到了思维导图魅力?一件可能需要一大堆文字,费上半天口舌也说不明白的事情,竟然如此简单地用思维导图刻画了出来。更重要的是,颜色、线条、立体的图形、突出的主题、有趣的图标,无论是画图的人,还是看图的你,已经在无意识当中左脑和右脑兼用,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之间的联系,默默无闻但功力非凡的右脑已经实质性地参与了你的认知过程。

7.4 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逆袭大学》连载_第1张图片

好了,请立即、马上,找一张空白纸出来,备几支彩笔,模仿着画出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 C++学习中函数部分有不少概念搅得你头昏脑涨,画一画,越画越清楚。
  • 复习高等数学了,定积分、不定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原来把这些概念、公式、图像组合画到一起是如此的有序,它们原本就是一家子。
  • 35岁的科比•布莱恩特受伤了,作为科蜜,你知道心爱的球星可能就此结束他的职业生涯,一张思维导图,画出他的成长、成名,画出他的球场内外。
  • 发小就要走进婚姻的殿堂,婚礼安排好复杂,新娘化妆、婚车布置、迎娶过程、酒店安排、婚礼仪式,连同晚上的闹洞房,一张思维导图画下来,一层层细化,原来也可以这样有条不紊。

学以致用,只有用下去,精彩才会展开。我学习思维导图是从《图谋职场——思维导图实战手册》开始的,3个番茄时间的投入,找到了一个可以终身受益,提高效率的工具,这是件一本万利的买卖。提醒想去尝试思维导图的同学,不必为你拙劣的画技而担心和自卑,自己画自己看,没有什么,而且画技可以就此得到提高。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尽情挥洒即是。尽量手画,这样才够味。而有时想要向别人做些展示了,或者技艺已经纯熟,不妨也让计算机参与到你的思维活动中来,有多款好用的软件可供你选择。学IT的,用什么软件,该怎么用,我再讲就多余了。

返回到【全文目录】【下一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袭大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