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理性考研——《逆袭大学》连载

返回到【全文目录】

目录

11.4 理性考研

给考研一个靠谱的理由 

钱途与高学历并无绝对的关联 


11.4 理性考研

铁打的大学,流水的学生。大学四年一晃而过,毕业是大学生活的结束,也意味着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新的开始,新的选择,有欣喜,有迷惑,有揪心。为了新的选择,该有的准备要提前开始。

在众多的选择中,考研似乎是一个非常高端的选择。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对考的感情太深了,求学的历程就是上完一段考下一段,终点待定。不少大一学生,刚刚入学时就宣称:“我要考研。”其实有很多家长,尚且搞不清楚学历和学位有什么区别,就告诉孩子大学出来考个研究生上。

可是,为什么要考研?起点高、工作好、机会多、薪水足?其实,这样一些理由还是需要斟酌斟酌的。

给考研一个靠谱的理由 

有位大学生在博客中给我留言:

我今年大三,不太想考研究生。但是身边的人都说在文凭很重要,没有研究生的文凭,以后很难有发展!所以我有点犹豫了,我希望老师能给点建议,搞软件开发,文凭真的很重要吗?我想从事软件开发,即使考研究生我也想考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研究生。我这辈子一定会上研究生的,但是我现在困惑的是:到底现在考研究生还是等到上班了考一个在职研究生?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能相差多大?这个在职研究生有价值吗?

留言中这位大学生反复提到了考研,但是没有提他自己的现状和将来。要求解未知数为“考研”的这个方程,他应该告诉我已知量。我私下里怀疑,他在给出自己这道题目时,已知部分也没有给出。我对这位“不太想考研究生”却“这辈子一定会上研究生”的大学生提出了补充“已知条件”的要求。

他给我的回复中讲了他的学习经历。他很喜欢Java、web及信息安全,希望将来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周围的人给他灌输的一个思想就是,如果不考研,以后想发展的更好是没有机会的。“因为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你不能改变它,只能学会去接受。”他说:“中国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文凭的社会,我不想一直从事底层工作,我想有更高的发展,所以我现在考虑考研,能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做一个铺垫!”

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实在,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问题:考研与发展的关系。要对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考研与面子、优越的社会地位、工作机会、薪水,会有一些关系。但你知道,这不能也不应该是人生追求的全部,也支撑不起对研究生所寄托的期望。研究生的价值,对于要从事技术类岗位工作的人而言,在于能够解决更多基础性问题,能够以更抽象的层次去看待问题,从而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这些能力通过“研究”的训练,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等待才能获得,将成为你立足岗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看家本领,谋得更重要的、更持久的发展力。越是高级的人才,做的越是基础性的、“底层”的工作,越需要不断地学习,为从事“高层”工作的同事们提供支持,这是自己事业成就的表现形式。所以,如果考研能够为自己带来发展的保障的话,在于通过“研究”的经历,提高了学习力,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然而从就业机会来说,学历越高,就业的路子反而是越窄,机会可能越少,越是需要你有竞争力。至于薪水,从总体上会高一些,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应验,有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至少有几年时间需要耐得住性子,手捧研究生毕业证的你,与实践经验已经丰富,能直接创造价值的同龄人相比,工资更少完全正常。你周围的人可能只看到有那一张毕业证带来的可能机会,而真正根本的,应该是你内在素质的提升。工作机会和薪水,并不是学历单一条件就可以决定的。是否考研与以后发展的关系没有那么绝对,看你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怎么选。你说的中国看重文凭,以前是这样,现在也存在,但从趋势上来看,将不会是这样。现在很多企业在招收新员工时,更多地依靠他们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文凭的重要性在下降。实际上,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学的问题。如果你真的在意通过考研谋求发展的话,考是一个条件,关键是怎么去上,怎么去学。现在本科生中有人不学,也有不少人热衷于具体的技术而不重视专业基础课学习,把大学当作了职业培训,还有人光死学课程不实践,这些都不对。大学中的学法是很重要的。我之所以提出如何学的问题,是看到你目前关注的学习都是语言层面的内容,而没有提你如何对待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果忽略了这些基础课的学习,或者现在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还找不到感觉,不必考虑考研的事了。考研的课程是这些基础课,涉及考上考不上的问题。为什么考研要考这些,是有其道理的。这些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基础,也是研究生毕业后体现价值的地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将在专业基础理论上更进一步,如果现在的学习中你对此没有感觉,将来的学习感受会是怎样?你所言“我想在学校待3年,绝对不会有在公司待3年收获大”更加加重了我的担心。如果你要做一名熟练的程序员,去公司;但如果要收获更加厚实的专业基础,上研合适。不认清这一点,我相信你的研究生经历会验证你的断言,追求那一纸证书丝毫没有意义。

第三个问题:现在上还是将来上。只要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应该选择在本科毕业后立刻去上。我在上博士阶段,有两个同学是在公司工作后考博的,他们为此辞去了工作,拖家带口的,上得相当艰苦。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决定要上,一路上下来为好。

如果你关注过我以前的文字可以发现,我是极力反对盲目上研究生的。研究生毕业后也必须面临就业问题,我也反对将上研究生与找好工作、高工资放到一起想,因为这两方面的关系没有到那种绝对紧密的程度。给予求学越多的功利,意味着越多的走样,其中的失望也会越大。有些大学生将大学当作了高中的延续,考研课程就是一切,其他课程可有可无。这种危险做法的背后,是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仍然在迷茫中挣扎。更悲剧的是,那种死学考研科目的,并不一定会在考研中占据多大的优势,考研的目标没有实现,还落个低能的结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单位在面试环节的力度在加大,一些著名的考研大学上了不公开的黑名单,一味以考研为目标的学习者的空间进一步缩小,以成绩为单一依据的格局在改变,这是促进大学生回归学习本原的一个很好的引导。

然而,也并不是我一味地反对考研,要分情况对待。我期望的是学生能够清清楚楚地去考。我很少给人直接的建议,但从你所描述的努力程度,以及对未来事业的追求上看,你可以开始着手考研的准备。只不过,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需要有大的调整。要准备考研,现在就把旁人的言论(包括我的)抛开,自己思考问题,不要再讲“往上混”、“拿文凭”、“这辈子一定会上”之类的,而是要给自己一个内在的、真实的、积极的理由。

如果希望通过具体的技术做些看得见的工作,做很有激情的软件开发工作,就应该利用大学剩余的时间,更有针对性地做些准备。这需要你放弃那种空洞的研究生情结,快乐地接受自己的选择,以一个本科生毕业生的身份,在合适的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设计未来之路的事情上,你自己是主要因素,其他的证书等身外之物只能是次要的。在追求主要因素的过程中,那些证书、机会也会随之而来。主次分开,不要本末倒置了,道路才能够清晰起来。

钱途与高学历并无绝对的关联 

在一场针对大三学生普及嵌入式开发的课外讲座结束后,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嵌入式开发的人员招聘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能相差多少?”主讲的工程师给了一个大概的数据,研究生薪资会有点优势,但不明显。

我问:“你研究生毕业后和同年毕业的本科生比,合适吗?”

同学稍一迟疑,心领神会,以大欺小确实不齿,问:“那和谁比?”

我指着身边的另一位同学:“和他比。你上了三年研究生,他工作了三年。要比就要和他比。”

提问的同学有些接受不了。

我接着讲:“或者你研究生毕业两年,他本科毕业五年的时候再比,甚至隔更长时间再比,那才有意义。”

通过上研究生,使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更大的“钱”景,无可厚非。但我的观点,考研首先要排除挣钱之外的因素,尤其是刚一毕业能拿多少银子的问题。在我们这个行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真的没法比。最抢手的人,是工作两年以后的毕业生,老老实实地度过实习期,做了几个项目,工资马上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那些在大公司以其智慧、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品质成为骨干的员工,老板会以各种手段留人,待遇是首要法宝。

要考研,多想想是否有热情追求学术,加上对自己未来在整个行业中居于什么层次的期望等。钱的问题,最终将不是问题。但如果这个问题不放一放,则会严重影响上研究生整个过程中的心态,在累身累心中,在无法释怀的迷惘中学习,以至于影响到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钱”途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解答完了,事后细想,这种比较根本不值得去做。整个的人生是单向的,我们的生存由薪水、个人价值、幸福感等诸多的变量决定,这些变量相互关联,不同人对不同变量的偏好还各不相同,由此构成的方程将异常复杂,甚至没有人能够写出来。各种比较,不值得多想。身在大学的年轻人都应该有体会,没进过大学校园的小学同学,人家的宝贝闺女都会去打酱油了。这也是幸福的生活,但这种比较没有意义。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有些行业不发财不对,有些行业发了财不对。职场中高学历的价值会体现在多个方面,但却也不都是可以按钱衡量。有一个统计数据表明,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总体收入水平是高于本科,但低于硕士。其中的原因是博士更多地从事了学术、教育之类的工作,而硕士参与的实业工作更多。我们要相信知识的力量,有这种力量在,基本生存不是问题,我们还可以有更多追求。如果抱着一大堆毕业证、学位证吃不上饭,首先还是自己的问题。学历到一定程度,钱多钱少越来越不是核心的问题。

返回到【全文目录】【下一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袭大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