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

工作站

1.定义:一种高端通用·微型计算机,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式网络为基础。提供比个人电脑更强的性能,尤其在图形处理和任务并行方面。
2.分类: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1张图片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2张图片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3张图片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 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机器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拥有唯一网络地址(IP地址)的设备为网络节点

  • 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4张图片

  • 计算机网络硬件组成
    1.网络传输媒体
    双绞线:用于局域网建设,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距离不超100m。
    同轴电缆:最大传输距离500m。
    红外线:用于无线传输,可由几个接收器同时接收。
    微波:用于无线连接,分为地面传输和卫星传输系统。
    2.中继器:将两类完全相同的网络互联。
    3.集线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放大和整形,以扩大网络传输距离,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他为中心的节点上。
    4.交换机:基于MAC(网卡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帧功能的网路设备。
    5.路由器:链接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备,是互联网络的枢纽。

  • 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5张图片
    1.总线型拓扑结构:一条线路连接所有节点,同一时刻只允许一对节点占用总线通信。
    2.星形拓扑结构:各节点与中心节点连接、呈辐射状排列在中心节点周围。
    3.环形拓扑结构:各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点传输。
    4.树形拓扑结构:最上端为根节点,对根节点依赖很大。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指用分层研究的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1.OSI参考模型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6张图片
    2.TCP/IP参考模型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7张图片
    3.计算机网络协议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使用最广,所有Web程序都必须遵守主要作用是访问资源服务器的文件。

  •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让用户与文件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文件。

  • DNS:计算机域名系统。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当用户输入域名时,DNS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信息,即IP地址。

  • talet:远程登录协议。允许用户把自己的计算机当做远程主机上的一个终端,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登录到远程服务器上,连接并控制远程计算机。

云计算和互联网

云计算

  • 云计算概述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8张图片

物联网

1.概念:随时随地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交互。
2.硬件平台组成:

  • 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 架构: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9张图片
    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_第10张图片
    reference:
    1.https://blog.csdn.net/sinat_36098122/article/details/80930168
    2.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955257635984380&wfr=spider&for=pc

个人体会: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这一块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讲到过,包括了各种网络的逻辑结构和硬件组成,可以按照需求、距离等根据不同计算机结构和硬件传输方式。然后介绍了最近很火热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云技术通过软件层面上的升级,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更充分的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物联网则通过网络和硬件的密切结合实现万物互联,使生活更加便利和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导论课后总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