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创建簇
    • 二、簇顺序
    • 三、使用簇函数
    • 总结

前言

簇可以将不同类型数据,组合到同一个数据结构中。类似于文本语言中的结构体或记录。
将几个数据元素捆绑成簇,可以消除程序的接线混乱,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子VI连接多个数据时可以将其中一些对象组合成簇,然后分配到子VI的接线板上(子VI程序在后面介绍)。

一、创建簇

  1. 簇控件创建簇
  • 在面板上添加一个簇外框。
  • 再将数据或对象元素拖入簇外框中,这些对象要同为输入或同为输出类型,如果不同,程序会根据0号元素自动做出调整。数据对象可以为:数字、布尔、字符串、路径、引用句柄、簇等。
  • 右击控件,选择自动调整大小里面有个调整大小方式,可以用来自动将簇中的元素位置排列整齐。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1张图片
  1. 创建簇常量
    在程序框图中选择簇常量,可以创建一个簇常量,将需要的常量数据放入簇常量中,可以生成簇常量。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2张图片
  2. 捆绑函数生成簇
    使用“捆绑”函数,可以将单个元素组合成簇(后面有详细介绍)。

二、簇顺序

簇元素是有序的,簇元素有自己的逻辑顺序,与在簇外框中的位置无关,放入簇中的第一个对象是元素0;第二个为元素1,以此类推。如果删除某个元素,顺序会自动调整。使用“捆绑”函数跟“解除绑定”函数时,簇元素顺序为接线端出现的顺序。
如果需要调整簇中元素的顺序,可以右击簇–>重新排列簇中控件,然后按顺序点击或者写入序号后点击控件就可以改变元素顺序。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3张图片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4张图片

三、使用簇函数

  1. 簇函数介绍
    簇函数用于创建簇和操作簇,例如执行以下操作:
  • 在簇中添加元素。
  • 从簇中提取单个元素。
  • 将簇拆分成当个元素。
    使用“捆绑”函数组合簇;使用“捆绑”函数和“按名称捆绑”函数改变簇;通过“解除捆绑”函数和按名称解除捆绑函数分解簇。
  1. 组合簇
    使用“捆绑”函数,可以将单个元素组合成簇。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5张图片
  2. 改变簇
  • 用捆绑函数改变簇
    如图:将某个簇,从“捆绑”函数上输入端输入,函数会将左输入框输入端自动与簇中元素对应,将需要更改数据数值输入左边端子,可以仅改变需要更改的元素,其它元素值不变。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6张图片
  • 用“按名称捆绑”函数改变簇
    如图:将某个簇,从“按名称捆绑”函数上输入端输入,点击该函数个标签,可以选择需要更改的簇元素。然后把新数据从左接线端输入。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7张图片
  1. 分解簇
  • 使用“解除捆绑”函数将簇分解为独立的单个元素。
  • 使用“按名称解除捆绑”函数,按名称提取簇中某个元素。
    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_第8张图片

总结

簇在Labview应用比较广,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创建簇、更改簇、分解簇,就能掌握好这部分知识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白自学习Labview笔记(六)------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