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念佛法门》(五)

                  明· 蕅益大师
            妙果寺  则庄法师  讲解
             二O一六年十二月四日
       下面一段,“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这句话其实道理也非常的明白,修净土法门最忌讳的就是你今天这么修修,明天那么修修,老是改换题目,改换门庭,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到教下的人,就是学教的人,就跟他学教去了,学教就要学习理论文字,要辩论、辨析道理,寻章摘句;遇到宗门的人,学禅宗的人要参究问答,就是要参究话头,要问答,公案对答,讲那一套方法了;遇到持律的人,又要搭衣用钵。当然这几个法门从本身来说,也都是非常圆满,非常的殊胜的,但这里的问题关键是你要选择一个跟你相应的法门,对机的法门,一门深入地学习,不要遇到这一个就粘到这一边,遇到那一个就粘到那一边。
       一听说哪里来了一个大活佛了,马上跑过去,其实就是结一个缘,你说真的遇到了大活佛大喇嘛,你能真正的从身心的戒定慧、身口意上受益多少,能得多少真实受益?我觉得很多人其实是没有的,但是他总觉得有个名气在那里,一听说人家是活佛,心就动了,就跑过去。
       所以如果是这种方式,老是改换门庭,“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这里开了口,没走几步,又到那里开了一个头,都没完没了;这本帐还没有记完,又打开那本账记了;这本帐还没了结掉,又打开新的一篇,就是没有深入,每一门都没有深入,结果每一门都没有成就。就好像挖井一样,这儿浅浅地挖几下,那儿挖几下,永远挖不出一口井。所以这里蕅益大师劝告大家,劝告学人一定要一门深入,不要老是换来换去的,这样的话,人生几十年时间很快就会耽误掉。
       我们看下一段“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他们这些人怎么会知道,只要你念得阿弥陀佛熟,你把阿弥陀佛这样的念下去,念到功夫纯熟的时候,三藏十二部教理,从教理来说,最高妙,最圆满的教理都包括在里面。千七百公案,禅宗的公案是为了打破我们的习惯性的迷情执着,所以经常是答非所问,让你不要按着寻常思路走,在破掉你的妄想的时候,夺掉你妄想的时候,然后让你有所受益,有所悟处。那么这个向上的机关,禅宗公案的最最秘密的关窍、关钥呢,也在念阿弥陀佛的功夫里面。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讲声闻戒律,有三千威仪,有一部经专门讲威仪的细行,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还有三聚净戒,是从菩萨戒来说,菩萨戒所有的内容都包括在这三聚净戒中,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大类的戒,叫三聚净戒,大乘菩萨的戒。大小乘戒律的清净,也在这念佛的功夫里。
      我们说戒是佛的身,佛的行为;教理,三藏十二部,它是佛的口,佛的语言;禅宗,禅是佛心。只要我们念得一句阿弥陀佛熟,佛的心、佛的语言、佛的行为,佛的身口意都包括在这里面了。我们现在学佛还学什么呢?除了学佛的心、佛的语言、佛的行为,还有什么?就学这些内容。这些内容最精要的道理,只要我们念得一句阿弥陀佛熟,都在里许,都在这里面了。(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示念佛法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