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常识

大〇的表示法-简洁地表达计算时间和数据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像数组中的插入一样的操作,当数据量n翻倍时,计算所花的时间也翻倍,那么这种性质用$$O(n)$$表示,读作n的数量级。如果像链表这种数据量翻n倍,但是所花的计算时间没有改变,那么则用o(1),来表示,读作常数的数量级。除此之外,当数据量变为2,3倍时,计算所花的时间增加4,9倍,那么这个用O(n^2)表示,
当数据量变成2倍和从2倍到4倍增加的时间相同时候,叫做O(log(n))。对于大量数据,进行for循环是O(n),进行二重for是$O(n^2)$。

字符串和字节串列

在python 3.x相对于 python 2.x 对于字符串进行了大量的改变,其中unicode字符默认,以前是在字符串前面加u'abc',对于在前面加‘b'表示字符串列。

在字符串和字符串列结合时候,不管其怎样想结合都要抛出错误类型,需要提前转码

>>'hello'+b"Alice" #错误
>> "hello,"+b"Alice".decode("ASCII")

C语言中字符被定义为8bit,而java是16bit,因此0~65535中可以表现Unicode字符,而C语言0~255只能表现ASCII字符和EBCDIC字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