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真身第九(五)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通释
            第十二课  真身第九(五)
              妙果寺达照法师 通释
              二0一八年五月十三日
        生命实相的光是什么光?就“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佛实相”。当你明白生命的这个真相已经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相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事物只有光明了。所以小乘佛法破的是十二因缘当中的我执的无明;而大乘佛法要破除的是大乘佛法所说的,就是破四十二品无明、证四十二分法身。你证得一分法身清净、破除一品无明,身相放出来的光明,那就是一个无量寿光的这个光明。所以他要每一个身上,每一个毛孔,八万四千毛孔每一个毛孔,都有一个最真实的实相——就八万四千相。
        我们说这个人这个长相长得好看,你到底指的是哪个好看?有人说鼻子长得好看;有人说眼睛长得好看。那佛呢,三十二相已经是三十二个都挺好看的,那其他我们还没提到。无量寿佛他是八万四千相,就是八万四千个点,每一个点都是到达极致的。我们说这个人活得很精致,人长得很精致,就是你的五官很端正。五官很端正也就是五个官,那也没有多少。无量寿佛他是每一个点、每一个毛孔都是达到了精致到极致的——这实际上是明悟真理的人。当你从真理化身的时候,你生命的光明就透露了出来。
        我们那个佛像做得非常庄严。那个做佛像的老师,他讲过一句话,他说:“做佛像不是把佛的脸开好就算庄严了,你要把佛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每一个指甲,都把它塑得最精致。”他说:“如果照相的人,只把佛的那个指甲照下来,你都觉得这个指甲太漂亮了!这样子才算是佛的庄严。”我觉得很感动:我觉得这个老师他是深得这个无量寿佛的《观经》这个精髓了。
        就是佛有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相不是说他有八万四千个相;是八万四千个毛孔,你身上的每一个点,你看上去都是上相的。很多人不是长得很丑?不敢照相,说:“我很不上相,不想照”。那佛他是每一个点都是上相的,每个相都是极致的,都是精致的——这个相才是无量寿佛的相。所以,这个佛的佛身你观察好了以后,你坐在那里想,随便想佛哪一点,都是极致的,这八万四千相。
        而“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说“佛有八十随形好”。阿弥陀佛是八万四千的随形好,这个随形——就随便哪个形。我们这个人,有些人要减肥,太胖了,胖得不成形了。他叫“随形”,他要胖,也胖得很美;他要瘦,也要瘦得很美。无论是怎么样子,他都是美到极致。非常随意、非常自在,这么多的八万四千个形。那么前面的“相”,是坐在那里不要动,他就这个“相”;这个“随形”,就是他身体任何一个动作做起来,动作也不一样了。
        有些人坐在那里,看,坐在那里不开口还是挺好看的,一笑起来就比哭起来还难看,他的“随形”就不好看了。就说这个“随形”好跟他的“相”好还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照相照起来还是挺漂亮的,发发朋友圈,再美图一下,是吧?看去还......结果你一见他人呢,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然后有些人,他不讲话还行,他一讲话,你就发现这很丑。人是有这样,就他的这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做出来,是不是符合大家的要求。所以,佛除了他八万四千相——不动的静相,非常好以外,他的动作的“八万四千随形”每一个形态,每一个动作都是美到极致。要想到是这样子的哦。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这个“光明”指的是......包括我们说有些人,他的动作非常睿智,有些人动作很呆滞。大家看那个龙门石窟的那个大佛,那个大佛的眼神,你看,到现在看上去都非常的睿智。就是唐朝到现在,我觉得那个佛像简直就是空前绝后的,这个之前我们没有看到比他更加睿智的这个佛像,就他塑像塑起来都有这种效果。那么佛呢,就说这个阿弥陀佛,他的所有的动作都非常的美;不但美,而且那个动作当中都“复有”他的“光明”。
        什么是“复有光明”?就是所有黑暗的人,在他的动作当中就变得不再黑暗了。所以有个人跟我开玩笑说,他说:“师父啊,你跟我在一起,你变得越来越好,我变得越来越坏。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你是坏人,我是好人。”师父修行的,师父跟你在一起的,师父变得越来越好。他说:“我跟你在一起,我变得越来越坏,是因为你变坏了;这个你变得越来越好,是因为我好。”这什么道理哦?大家逻辑上思维一下。就是佛的光明所照之处,你的黑暗,就是说我们哪怕很愚蠢的、很低劣的、很恶的,是地狱众生,但是你碰到佛,你的黑暗、痛苦就消失掉了。他会有这个效果,所以他的“八万随形好”当中有“八万四千光明”是这么来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就是你遇到有些人,你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遇到某些人呢,你就会非常欢喜,也没有理由。人家跟你无冤无仇,但是为什么会这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的行为,散发出来的这种光明,使你的黑暗消除了。有些人,他的这个行为就是黑暗,你有一点点萤火虫的光,被他黑暗一堵,你发现到他那里,怎么做都做不通;怎么说也说不通;怎么想也想不通。但是到有些人这里呢,你怎么想、不用想就通了;你有点毛病,你发现在这里也不是毛病了。所以这个到阿弥陀佛那里,他绝对所有的毛病都没有毛病,所以我们赶紧去啊!在娑婆世界,你做得再好,人家说你坏人;到阿弥陀佛那里,你再坏的人,他知道到阿弥陀佛那里,他全是光明,没有任何不光明的。所以“相”当中有“形”,“形”当中还有“光”。
        那么“一一光明,他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佛的这个光明,他是遍照十方所有的世界,普遍地都照耀。简单地说,就照耀到我们的心里了。那念佛的众生,他本来是对所有众生都是摄取的。就照相机一样,那个照相头,摄像机的那个摄像头,已经对照你了,对照你的言行举止;他看得清清楚楚,就对照你了。但是“摄取”,他又“不舍”。什么人才“不舍”呢?什么人是“舍”的?就是你念佛的众生,你念他,就是这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说的“如母忆子,如子忆母,母子相忆,二忆念深”。佛正在拿着照相机照着我们,想把我们摄取过来,结果你呢,偏偏自己往那个黑暗的窟窿里面钻;你就像看到太阳光来了,你偏把眼睛闭上,就是不看。那你闭上眼睛,不管太阳有多亮照在你的身上,你也是一个瞎子,你也看不见光明。
        所以佛的光,其实照耀到我们大家每个人的每个毛孔——我的所有的善恶好坏、内心的痛苦纠结,佛都会普遍照耀十方世界,都照耀着。但是我们自己就纠结在那些是非烦恼当中,所以你感受不到他的光。如果你念佛了,你看你把你的那个执着、业障就松动了:你念一句佛,你就松动一下;念二句,你就松动二下;如果你不念,你又纠结在自己的……打回原形了。(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二课 真身第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