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读者”笔记(21)

“啃读者”笔记(2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阅读内容:

    课例《游园不值》

阅读摘录:

    1.无论是散文阅读、小说阅读还是诗歌阅读,精确分析并不表示将课文肢解。对《游园不值》而言,字与词的辨析,无法取代对整首诗的鉴赏。

    2.如何确保精确、细致赏析而不破坏诗歌的完整性?解决之道,是设计一些能统领全诗(全文)的关键问题(或作业)。这些题都存在共性:

    ①针对性。它们针对全诗发问;

    ②咀嚼性。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反复咀嚼全诗语句;

    ③排他性。能引起争论,诱发思考。

阅读反思:

    干老师的课例《游园不值》使我对理想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有效教学框架,到框架内容的落实,再到感悟古诗“意象”“符码”,寻找“文眼”;最后延展到“宋诗尚礼”以及“一支红杏”的现代意义,一步步引导我们揭开理想课堂的面纱,给我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游园不值》。

        先生从课前的文本解读、预习安排,到课堂上对各项目标的落实、环节的设定,张弛有度,都将是我不断学习解读的范例。

      以前对“教学生不会的”这句话不甚理解,因为自己在课前没有深度解读文本,直接把文本当做了教学内容,对“教什么”没有明确的界定,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

   



      回首过往,展望明天。希望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大家一起走的更远!希望我们的理想课堂,早日走进给我们的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啃读者”笔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