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参加 Growing IO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种会议,第一次是微软技术会议,但是的我还在一心学习技术,所以一天都学习的很认真,一天感觉就是值得的,随便说一句是免费的。第二次是携程前端技术分享,我已经决定做产品,所以发现技术优点听不进去,何况还是我没怎么接触过的前端。这次的GrowingIO就是我第三次参加的互联网会议,听完会,总结一下这次我参加的会议。

先说一下我参加会议的目的

产品角度:行业内比较知名的产品增长会议,应该还是值得做产品的听一听的,虽然是宣传自己的产品,总有我不知道的点。

运营角度:这是一场产品的运营活动,仔细观察流程,相信今后我是可以用到的

社交:演讲的老师,都是数据分析有名的人物,能认识是我的荣幸,能加入微信群就好,如果能记住我,那一定是个奇迹(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接下来我从这三个角度来总结一下这次会议。

本次会议,一直强调数据的作用(当然这是产品),强调现在需要的是精细化运营,以前的砸钱的方式是不行的,增长应该是可控的可见的。新来了三个字:道、术、器,道是数据为王,用户至上的增长理念,术是团队架构、写作流程、数学模型,器是具体的方法、策略、案例、脚本,接下来是上海链接研究院院长讲解关于链家希望利用数据分析带动服务增长,我的理解还是希望线上的产品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有用的信息,从会议上可以看出,像这种传统行业,链家的线上体验是最好的(我回来一样了一下,网站、APP的流畅度、地理定位、信息推荐相比之下都很好,虽然房子看起来贵了一点)。接下来通过实例,分别讲解了用户留存和用户激活,这个在我听来并没有什么新的方法论,从书本上都可以得到,可能因为是GrowingIO的商务分析,并不产品真正的开发着,他们只是从数据的角度说明问题,有点枯燥。说实话我只记得演讲的人都是毕业于国外的学校的。

这是一场活动运营,3月25号10点开始,前一天发送短信提醒,25号早上提前两小时发送短信提醒9:30。以我的眼睛来描述一下现场,首先会议的地点是在离地铁不远,还算方便。在一个酒店的会议厅里,地点够大,但会议地点是在酒店大门后面,大门处没有引导,第一观感,六百块值三百了,地方不错,可惜我没有照相的习惯。

首先是签到,签到处大约有5个人左右,使用Ipad扫码,直接打印出来,粘贴到参会的凭证卡上,出入证明,凭证卡上有大会流程,演讲人员、演讲主题和时间安排,现场微信群的二维码、餐劵,同时发放一个纸袋,里面一本增长手册(理念和产品)、笔记本、笔、一张招聘职位表、产品介绍等(这个纸袋很方便占座),进入会场前,有一个拍照区域,有专业摄影师拍照,当然自己也可以拍照,进入才听到组织人员说,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可以换取一件定制帽衫一件,进入会场,前面的大屏上播放的是GrowingIO的动态Logo。舞台右侧有3-4个工作人员,座位区有两个人,一个工作人员一个摄像师,大约每过10分钟,会有人提醒加群,和照相分享,同时提醒时间。虽然最后还是晚了5分钟开场。上午没有茶歇,30分钟一个嘉宾,最后就是每个嘉宾都说的多余30分钟,本来流程是上午12:30结束,拖到1点10分结束的。提供午饭,应该是和酒店合作的,以盒饭的方式提供,独立就餐区,虽然下午有人在群中说饭好吃,但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下午两点开始,分为两个会场,一个增长,一个金融。我听的是增长,这次是有桌子的。4点有一次茶歇,不到5点半结束的。

说一下我认为有用的点

有一个支持人,介绍嘉宾,嘉宾自己控制PPT

门口一直有两个团队,介绍产品

会后在群里发放会议调查问卷,并且可以抽奖

大约参会200多人(帽衫的个数),工作人超过20人

演讲中应该有茶歇,可以调节时间

最后,也是我最失败的一点,社交,这是个人缺陷,我不是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我是根本就不会,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今天的嘉宾中之前听说的就两个人,一个张溪梦,第一个讲的,然后人就走了。剩下的是上午最后一个,《增长黑客》的作者范冰,我看过他的书和加入他的微信群,正常我应该去介绍一下自己,但我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开这个口,我怎么就没想到拿本书让他给签个名呢(群里有个小美女就是这么做的)。中午错过了,下午茶歇的时候,我在会场外又看到了范冰老师,在和一个小美女谈话。来回走了两边愣是没敢开口,只好给自己一个理由,我不应该打扰别人谈话。

以上就是这次参会的看到的、想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参加 Growing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