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随笔

假期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小学和初中跟随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异地读书,与普通乡村小孩相比,我比他们多的也就是这样一个除乡村生活以外的生活足迹了。每年假期都会回来看看,只是今年,那间住了十几年的出租房被推倒了,爸爸妈妈已经搬了家。现在坐在一间装修良好,装有空调的房子里,我开始回忆那间充满历史气息的破旧出租房。

那是这个小镇最古老的建筑出租房,厕所墙面布了好些蜘蛛网,洗漱的水龙头借着一小节塑料管,里面或许已经有好些水垢了。水龙头探出头的那堵墙上不只有青苔,甚至长出了顽强的杂草和藓类植物。站立的地方是一小块水泥石板,黑的黄的都是生活的印迹。三间房围出一块空地,那应该是房东婆婆上世纪生活的那个年代人家中常见的院子吧,对于以工地活为职业的爸爸来说,那是摆放工具最好的地方。房子总共也就只有这么点儿大,一应家具我们倒是没有缺的,冰箱空调电视洗衣机衣柜橱柜大床,胡乱塞在两个加起来不过五六十平米的房间里,因为妈妈爱收拾倒也不是特别乱。只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过,曾经也一度嫌弃这个小小的地方,想让爸爸妈妈搬家,奈何当时四处寻房无果便搁置了。现在终于被迫不得不搬出了那个小房子,我才意识到这个地方承载着多少时光和记忆。

从老房子的旧门出来是一条小巷子,那是儿时的我回家必经之路。小巷子与大道的交点处是一间小杂铺,卖卖零食饮料,附件的人不时聚一两桌麻将,或清静或热闹,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存着点儿钱就跑进去买各种垃圾食品,像今日的妹妹一样。后来,我走了,小商铺的格局换了,老板娘成了自己的二年级语文老师,想来也是奇妙。它的对面原是一间普通的居民住房,不知哪一年,有人买下它开了家肉鸽菜馆,刚开张的那段时间,这条小巷也跟着热闹起来了。可是,这样的热闹,是成人们的热闹,远没有幼时还有我们的时候那般可爱喧闹。

走出巷子就是平坦宽广的柏油路了,记忆中似乎三年级以前它还是水泥路,那时的我背着书包踏着小步子几分钟就到了学校,没错,这个出租房最让人艳羡的地方就在于它坐落在一间小学对面,所以小学的那段时光里,我几乎是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每天可以睡个大懒觉,然后再慢吞吞地上学,还从来不会迟到。

小学叫南涌小学,占地面积不大也不小,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综合楼一个小操场,最喜欢校门前的一大片花坛,一年四季开着不同的花,小时候调皮的我们总要偷偷地摘上那么一两瓣花悄悄放在小伙伴的头上,三五成群一起狂笑,等当事人后知后觉发现后,便开启一场追逐小游戏。也喜欢那栋爬了六年的教学楼,一共三层,第一层是一二年级,第二层三四年级,第三层五六年级,安排相当合理,那时候的我觉得读书就像打怪升级爬楼梯,级别越高楼层就越高,等到终于到了最后一个等级的时候,那就是高处不胜寒了,也常常因为自己比其他五个年级都大而自豪,我可是这个地方最大的,我就要长大啦。可在离开小学六年级的第九年里,我开始想念那段似乎长不大的童年时光。

只要一回到这个地方,记忆轨迹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回那段最柔软的时光,即使承载记忆的出租房已经被推倒了,小学里的格局也已经变了样……童年的时光只会越沉淀越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