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防上瘾(一)

听说《琅琊榜》很好看,忙里偷闲看了,我也喜欢上了剧中那个武艺尽失、低眉浅笑、胸有丘壑的梅长苏。追完剧之后,我又看了原著小说。然后,又在网上看了相关评论。尽管在剧中,靖王萧景琰揭下了盖在林殊牌位上的红布,但仍有许多观众问,梅长苏到底死了没有?也有许多观众问,梅长苏是怎么死的?还有许多观众坚信,梅长苏和飞流、蔺晨悄悄回到琅琊阁,过着世外神仙的生活。总之,《琅琊榜》的结局让人意难平。

∆《琅琊榜》剧照

正如《盗梦空间》最后那旋转的陀螺,你无法知道主人公到底是在梦中,还是已经醒来。看完电影,你心里久久不能放下,你想要一个确定的已经完成的结束,比如大团圆结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总是对没有完成的事情耿耿于怀。俄国心理学家布卢玛.蔡格尼克发现了这一现象。她和她的老师及同学到柏林大学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发现很多人同时向一名服务员点餐,服务员不用笔记,端上来的菜品却从不出错。有一个人把东西落在餐厅,回去取,服务员却完全不记得他。后来经过很多研究,得到的结果是:任务未完成,目标未实现,脑子里就会有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一旦任务完成、目标实现,脑子里的声音就会消失。这就是蔡格尼克效应。

想一想你难以忘怀的初恋,和伴侣吵了架却没解决的问题,一直憋在心里没有说出的感激,无法并行完成的任务,都受到蔡格尼克效应的影响。

如今,这一效应被广泛应用到了连续剧中。每一集电视剧的末尾,都有一个新的亟待主角解决的问题,无论主角是否知道如何解决,重点是,你不知道,就算你知道梅长苏一定能成功,你也想知道他是如何成功的。一集又一集的小悬念,让你永远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我们的说书先生早就会跟我们说,且听下回分解。可是,网络时代,你不需要等到下回才知道,你只需要动动手指,跳过片头片尾,就可以把电视剧看成一部片长200多小时的电影。这就是上瘾的其中一种。

如何避免这一类型的上瘾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上瘾。“上瘾”一词总是带有贬意,事实上,很多事情会让人上瘾,茶、咖啡、运动、阅读,甚至写字画画都会让人上瘾。只是,我们把其中一些定义为好的,另一些定义为不好的。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那么你完全可以安排好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小癖好,过上一把瘾。

其次,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悬念的出现都是有规律的。在悬念即将出现之前结束观看,等有时间时再看,就可以避免受到蔡格尼克效应的影响。

最后,如果你的这些上瘾行为影响到了你的其他生活目标,那你就需要坐下来,好好梳理一下你想要完成的目标,将每一个目标细化成你可以在具体时间具体可执行的事情,然后一项一项去做,既可有娱乐的满足,也可完成自己的目标。

而我,看完电视看原著,再看网上评论,最后写下这篇文章,让我从梅长苏的结局中解放出来,不再纠结他是战死还是病亡。

相关阅读推荐

好记性的秘密
用科学方法辅导孩子作业
为什么孩子记不住知识
如何帮孩子安排好作业时的休息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防上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