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1.用例建模简介

  • 用例模型是系统既定功能及系统环境的模型,它可以作为客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契约。用例是贯穿整个系统开发的一条主线。同一个用例模型即为需求工作流程的结果,可当作分析设计工作流程以及测试工作流程的输入使用。

  • 用例图和用例描述

    1. 参与者(Actor)

      在一个系统开发前,我们必定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用户,系统的用户就是系统的参与者。除此以外,我们还会想想我们开发的系统与其他的系统有什么关联?因此,系统的参与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包括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等,另外一类是其他系统。

    2. 用例(Use Case)

      用例是对包括变量在内的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并产生传递特定参与者的价值的可观察结果。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用例是参与者想要系统做的事情。对于对用例的命名,我们可以给用例取一个简单、描述性的名称,一般为带有动作性的词。用例在画图中用椭圆来表示,椭圆下面附上用例的名称。

    3. 系统边界

      系统边界是用来表示正在建模系统的边界。边界内表示系统的组成部分,边界外表示系统外部。系统边界在画图中方框来表示,同时附上系统的名称,参与者画在边界的外面,用例画在边界里面。因为系统边界的作用有时候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个人理解,在画图时可省略。

    4. 箭头

      箭头用来表示参与者和系统通过相互发送信号或消息进行交互的关联关系。箭头尾部用来表示启动交互的一方,箭头头部用来表示被启动的一方,其中用例总是要由参与者来启动。

2.结合工程实践创建用例图

  • 抽取Abstract use case
    1. 开发者的High level use case
      • 数据获取:包括获取公开数据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中文数据转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向量。
      • 文本摘要机:实现输入一段话,输出其摘要。采用seq2seq模型,包括文本向量的编码器,解码器,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实现。还有其他一些模块帮助生成更流畅简洁的摘要,包括注意力机制和copy net。将采用大量的数据训练这个模型,并不断优化改进。
      • 摘要生成:将摘要机封装成用户使用的界面,提供摘要生成服务。
    2. 用户的High level use case
      • 摘要应用界面:对应用的使用
  • Expanded use case

    对于训练的模型的评估是对模型训练的扩展

  • 用例图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