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炮两年纪行

两年前,它被我请回家中。这是一个改变生活足迹的举动。
有了它之后,生活也多了一抹躁动不安的橙色。

钢炮两年纪行_第1张图片
Ford Focus ST 2013

鲜有的纯手动高性能车——Focus ST,来自Ford。

我就是那个傻缺

买完这台车回来,由于它的颜色实在是有些骚包,经常会被人问:“你这车多少钱?”
刚开始的时候我比较老实:26万。
于是对方脸上都会浮现出“我的天哪”和“你丫脑袋被驴踢了”的复合表情。
于是后来我学乖了,上网查了一下Focus 2.0 MT的价格,然后再有人问我的回答都是:呵呵,13万……
对方往往会看看:怎么感觉不太一样呢……
对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花26万的价格买一台手动挡小车,完全就是标标准准的傻缺行为。26万的价格,足够买一辆高配的雅阁/迈腾/帕萨特/CC/君威/凯美瑞,买一辆最顶配的Atenza还能富裕好几万,甚至都能去考虑入门级的Audi或者BMW或者Mercedes了。为什么要买个Focus?还是手动的?

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是它?

钢炮两年纪行_第2张图片

还是ta?

钢炮两年纪行_第3张图片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不论是中国,还是北美,乃至是赛车文化最为盛行的英国、芬兰,买车当工具的都是绝大多数。
于是,Corolla成为史上销量最大的车系也就不足为奇了。它的特点非常鲜明——就是没有特点。论动力,Sprinter和Levin退役之后,就算是顶级动力也只是将将够用,也因此油耗不算高,操控不算糟糕但是显然也不能算好,得益于较软的悬架设定,舒适性也颇为不错。空间够大,样子说得过去,最后,价格不贵。就这么一辆没什么特点的车,正是契合了工具车的要求。
然而,不安分的人永远都存在。除了基本的需求,似乎还是有一些更多的东西可以去追求。
毕竟男孩从未长大,他们只是变老。小男孩和大男孩之间的区别,就是玩具的大小而已。
车也是一样的。从小小的火柴盒汽车,到四驱车遥控车,再到自行车,终于,可以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附加在这些带有轮子的物品之上的,除了交通工具,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其中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它是一个大玩具。
而Focus ST,恰恰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玩具。

一辆合格的家用车,一件有趣的玩具

从本质上说,Focus ST仍然是一辆Focus。所以,很明显,它是一辆非常不错的家用车。
虽然以家用车的观点来看Focus其实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空间有些逼仄,利用率很低,导致其实际内部空间甚至不及一台Fit,即便是进口的Focus,从品控上看都不算好,甚至可以归入“糟糕”一类。2.0 EcoBoost上身之后,油耗自然也是个大问题。毕竟要让它发挥250PS的功率,多喂点粮食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如果和当时我就接了一小下的另外一台车对比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钢炮两年纪行_第4张图片
GT86

从未有一台低于30W的小车,能够像GT86这样动人心魄。这台车并不算风华绝代,2.0自然吸气的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的输出不过200PS,最大扭矩区区205Nm而且要在6600RPM才能发挥出来。但是,它对驾驶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有非常干净利落的反馈,这种直接、爽快的驾驶感才是一台玩乐之车的核心要素。
不过GT86/BRZ毕竟是后驱车,加上很轻的车身和很低的重心,在操控性上有天生的优势。但是作为一辆跑车,担任唯一一辆家用车的重任,就显得举步维艰了。
Focus ST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一台Focus,就是和欧洲第一国民车Golf大战三百回合的那个Focus。
不过,它还是和Focus有那么一些不同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同的地方,让Focus ST成为了一台妙趣横生的大玩具。

钢炮两年纪行_第5张图片
EcoBoost

上一代Focus ST Mk II采用的是一台来自Volvo的2.5L直列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而这一代换成了自家的2.0L直列四缸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看似排气量减少,但是实际输出却是有增无减,达到了250ps的功率和345Nm的扭矩。这对于一台紧凑型家用车而言,动力已经可以用“过剩”来形容了。毕竟直接竞争对手Golf GTI也不过只有210PS。
虽然对手那边厢的1.6THP已经可以打出270PS/330Nm了。。。
如此强悍的动力,让Focus ST在市区游走上简直是游刃有余。从1700-5000RPM的宽泛的扭矩平台,让它随时都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将绝大多数不明真相前来凑热闹的车甩在身后。
但是,它却没有一般Turbo Engine的恶劣毛病——总喜欢冷不丁踹你一脚。这是因为这台R9DA发动机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性——涡轮的工作方式。
一般的Turbo Engine,在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的时候,涡轮便会起压,这时候,整个发动机的输出都如同打了鸡血一样。这本是让原本萎靡的小排量发动机兴奋起来的好办法,但是,对于追求舒适的驾驶者而言,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在采用机械离合器的变速箱与之匹配的车上。嗯TSI+DSG已经躺枪无数了。
而R9DA,Turbo却出奇地懒。某次开车回家,却发现踩到3000RPM了,涡轮表一动不动。心中瞬间恐慌——不会吧,才提车半年啊,涡轮就出问题了?
后来才发现没这回事。R9DA的泄压阀设定很是奇怪。在一般驾驶状况下,踩到3、4000RPM都是不起压的。涡轮不忙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突兀的感觉。
呵呵?Focus ST竟然是这种面货?
怎么可能。
Focus ST的凶残面目,只为比它更凶残的人准备。凶残的驾驶者,自然会毫不客气,一脚油门狠狠剁下去,而这时候,就会看到三联表中间的那根指针突然跳动,然后,原本温驯如一台2.0 NA MT的Focus,突然显露出了原本属于它的狰狞面目,一股极为强大而且绵绵不绝的雄浑力道不断涌来,加速!而这会刺激驾驶者进一步压榨它的潜力,接着加速!
凶狠的扭矩随时都会让原装的Goodyear Eagle F1 235/40ZR18高性能轮胎失去对地面的把控,带着不甘地啸叫在地面上留下一串痕迹。
这就是Focus ST的直线性能——可以说在这个价位内罕有其匹。但是,毕竟一台合格的玩具车是不能光用直线性能来说话的。

男人就是要征服弯道!——树

Focus ST在弯道当中,表现令人满意吗?
这个很难说。从性能角度上讲,并不算优异,但是却够得上“好玩”二字。
Focus ST最弯道达人头疼的一点是什么呢?这货没有LSD、没有采用不等径半轴、没有斜置发动机,电子差速器又远不及VAG XDS给力。
于是Jeremy Clarkson在对比评测Focus ST、Megane RS265和Vauxhall Astra VXR的时候,对Focus ST的评语是这样:

I can feel the electric system working hard to keep the lane clean and tidy, but I can also feel them... failing...

这个评价简直感人。确实是如此。
前驱车的前轮,真的是责任重大。既要负责驱动沉重的车身向前跑,还得负责转向。后轮呢?简直不能再轻松。跟着前轮跑就行,就连轴荷也比前轮小很多。
而正因为前驱车的前轮既连接传输动力的半轴,又连接转向节,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动力传递若是不均衡,就会导致两只前轮的附着力不均,从而牵扯转向节,车子自己就这么跑偏了,而动力传输不均衡那是必然的,因为前置前驱车的动力总成布置问题,两根半轴必定不等长——这就是前驱车的通病,Torque Steering,扭矩转向。
这其实并非无解。VAG的高性能车,GTI、R,Audi旗下的A3 45TFSI、S3等等,都没有扭矩转向的问题。那是因为三层保险:

  1. 不等径半轴。VAG的动力总成,长半轴设置比较粗,短半轴比较细,这样传递的扭矩尽可能一致。
  2. 斜置发动机。通过倾斜发动机-变速箱总成,让长半轴和短半轴和地面的夹角一致,这样传递到车轮上的时候,扭矩也尽可能一致。
  3. XDS。最后的不均衡,就靠XDS来擦屁股了。而XDS也却是够给力。

但是,Ford简直是粗线条,除了安装了一个电子差速器(Torque Vectoring),就没了。尽管电子差速器尽职尽责在一般驾驶区间内尽可能地消除扭矩转向的影响,但是毕竟R9DA过于凶残,在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扭矩转向一样会跳出来干扰驾驶——这还是日常模式,ESC调整到运动模式乃至全关,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直接造成了Focus ST不容易驾驭。
于是,开着Focus ST劈弯,会有各种很好玩的事情发生。
入弯的时候,作为FF,转向不足那是自然而然的。不过这也相对比较中庸一些,带一脚刹车,继续扭方向盘。
然后,Focus ST的“FF也甩尾”大法就开始发功了。Focus ST采用了相当激进的后悬架设定,这让后轮的抓地能力大幅弱于前轮,在车后部惯性的作用下,很轻易便会突破轮胎的抓地极限,然后甩甩甩。
这种先转向不足再转向过度无缝连接的感受,实在是非常奇特。不像GTI,转向不足就老老实实地转向不足,不会突然后轮不安分吓人一跳。但是毕竟这是前驱车,甩尾不用特别去救,修正一下方向继续放心大胆地给油,嗯……方向盘开始打手了。
老朋友扭矩转向又来了。
这简直就是抖M好嘛。转向不足转向过度扭矩转向大杂烩,过一个弯走线毛毛糙糙,不是驾驶者技术不行,这车本身就够毛毛糙糙的。但是这确实得说,很好玩,很有趣。更关键的是,它的方向盘从左到右打满只有1.8圈,这么大的转向比,以及完全没有虚位的方向盘,让这台车都极为紧绷。
但是用它下赛道和Megane RS死磕……什么?你说跑04?不用我上,Top Gear已经证明了在直线加速领域,Focus ST比Astra VXR和Megane RS 265都要快。啥?圈速啊……嗯,今天天气挺不错的蛤蛤蛤……

爱买买 不买滚

Focus ST于2013年以整车进口的形式引进销售。2014年算是可以统计全年销量了。销量数据出来之后,发现这货在钢炮圈子里根本就没有存在感啊。
全年销量:471台。
我没少敲任何一位数字,也没有错将月销量当成年销量写出来。就是如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庞大、增长最迅速的市场,汽车销量最为红火兴旺的2014年,Focus ST的年销量只是三位数。
对比GTI呢?
老对手Golf GTI,月均销量300台,年销量也有接近4000台。
原因其实不难探明,Golf GTI在国内只有一种变速箱选装——DQ250(Mk VI)、DQ380(Mk VII)。

钢炮两年纪行_第6张图片
DQ250

而Focus ST则相当有性格,只有一种变速箱、一种配置,只有橙色版因为车身涂装,价格略有不同,其他一模一样。变速箱更是只有一种,没得选择——来自Getrag的MMT6手动变速箱。

钢炮两年纪行_第7张图片
MMT6

这要是在欧洲乃至北美,都好说。欧洲自是有玩手动挡的传统,就算是在北美,喜好玩车的也多数会偏向MT。然而,问题就在于,这里不是北美,更不是欧洲,而是中国。Focus ST的这种配置,摆明了是一张臭脸上写着六个大字:爱买买不买滚。横批:想要自动挡?出门右拐GTI走好不送。
在国内市场,MT的地位已经是愈加的尴尬了。Focus 2.0作为一款从动力到操控都颇为不俗的A级小车,难能可贵的扣上了“Focus S”之名,售卖2.0+MTX75的动力组合,当年和他同门的Mazda 3也提供了顶配MT的选择。然而,在Mazda 3更名Axela,Focus Facelift之后,顶配MT都没了。原因无他——卖不出去。
在中国这样一个汽车文化极为贫瘠的市场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车的功能只有两个:1、工具。2、身份标识。在这两个功能之外,车子不用追求其他任何附加属性。动力?能跑就行。操控?能拐弯就行。一台动力不俗、操控优秀的车,带来的赞誉远不及空间够大、造型够上档次同时油耗够低的车。随着自动挡的不断普及,“累人”的MT,也就渐渐地被愈来愈懒的消费者抛弃了。
但是,总有一群人,开车不仅仅是交通方式,更是一种玩乐。这时候,一台优秀的MT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MMT6正当得“优秀”二字。
和Getrag自家的买菜用江西产B5A 5MT相比,MMT6完全就是一个超级大玩具。
如何评价一台优秀的MT变速箱?
简要说来,就是“准、紧、快”三个字。
“准”,指的是挡杆和离合都极为清晰。挡杆只需要一搭手就能知道当前在什么挡位,“紧”指的是变速箱手感紧绷,而非绵软无力。
这两点,MMT6都极为出色。唯一的问题就在“快”。挡杆和离合器的行程最好可以短一些,这样的话换档速度可以更快。对于高性能车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而MMT6的问题,就在于行程略长了那么一点。这实在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与之相对的就是GT86/BRZ上的LT70,行程很短,那才是最理想的MT的状态。不过MMT6倒也不是不能纠正,可以上这个:

钢炮两年纪行_第8张图片
Cobb Short Shift Plate

痛苦的舒适

Focus ST的性格就如同一门榴弹炮。平时安静,但是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爆发。
而钢炮的精神,在Focus ST上体现得比GTI更为淋漓尽致。GTI,尤其是国产的GTI,已经退化成了一辆大马力买菜车。论及动力,虽然有效率、速度皆惊为天人的DSG,却无法提供MT那般的乐趣。
Focus ST给人更为直接的人车交流,这才是最讨喜的地方。
Focus ST的内饰和一般Focus基本一致。只有几个地方略有不同。
首先是位于中控台上方的三联表。分别显示的是油温、涡轮压力和油压。

钢炮两年纪行_第9张图片
3 Gauges

唯一的问题是……这货涡轮压力表怎么没有负值?只显示正值无从让人全面了解涡轮的工况啊。不过比起一般的买菜车,多一个三联表就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了,下赛道都足够用了。尤其是性命攸关的油温和油压。
和普通Focus的另外一点区别就是——

钢炮两年纪行_第10张图片
Recaro

Focus ST的坐椅是由著名的坐椅供应商Recaro提供的运动坐椅。而这套坐椅,真的是很好地兼顾了“运动”和“舒适”两方面的需求。
初次尝试Focus ST的时候,就觉得这套坐椅有些不同凡响。我(当时的)身高180,体重75,坐进去竟然几乎没有任何旷量,异常紧绷。感觉和其他所有的汽车座椅都很不一样。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相当英明的设计。尤其在驾驶Focus ST快速过弯的时候。如果换成一般的坐椅,离心力足够将人甩出去,而这套Recaro的坐椅则可以提供足够牢固的支撑,即便是车子正以相当高的G值过弯,驾驶者坐在里面依旧稳如泰山。
然而和Megane RS 265 Trophy上装备的那台桶椅不一样,这台坐椅并不是完全的性能向。论及侧向支撑性能,显然不能和真正的桶椅相比,但是它却有一个桶椅不具备的好处——足够的舒适性。
Focus ST并不是一辆非常纯粹的性能机器,它还兼具了相当的日用用途。比如开着它从家出发一路300多公里,买一堆家具扔后备箱再回来,如果驾驶的是Megane RS或者Civic Type-R FK2的话,那种酸爽就不用提了。但是这套Recaro则兼顾地很好,除了腰部后方地支撑略微薄弱,长时间不间断驾驶会使得腰有一些发酸之外,其他地舒适性都非常一流。
但是——我说的是这座椅的舒适性,不是整车的舒适性!
谁会为了舒适性去买一辆钢炮啊……
Focus ST的悬架,显然是很偏硬的那种。但是并不是改装Sport Kit的那种硬,而是有一定韧性的硬。弹簧的初段比较软,但是很短的一段软弹簧后就是续接的一段硬弹簧,避震机的滤震性能显然也是性能取向的。原厂的轮胎是235/40R18,比GTI的原厂轮胎要薄很多,又是一个舒适性的减分项。
其结果不言而喻。
Focus ST会将路面上每一个小小的起伏、坑包都忠实地反馈在乘员的屁股上。0虚位的方向盘虽然战斗,却也让驾驶者在开车的时候必须随时紧握方向盘,不敢有丝毫大意。转向比设定虽然让整台车在公路上完全就是贴地导弹指哪打哪,但是却也让这台车的转弯半径逆天无比——和Ford自家的Explorer完全相同!比F-150小不了多少。但是别忘了,Focus ST本质上还是Focus,只是一台紧凑型家用小车,而Explorer和F-150是个什么尺寸,这种差距让Focus ST在停车场里停车异常费劲,想要在路上掉个头也经常卡在路中间。
总之,这台车的舒适性,不能说没有,但是那些为了性能所作出的设定倒也确实为日常使用带来的一些不便。

真正的惊悚

Focus ST的黑点其实并不在日用的便利性上。毕竟,办公室那位开着Explorer想着F-150的大叔也没有抱怨Explorer使用不便。真正的黑点——
看看本文第一张图,有没有觉得这张脸有些异常?
提示:引擎盖接缝。
确实是非比寻常的宽。
事实上它宽到什么程度——某天晚上开车回家,第二天看到引擎盖里卡了个什么东西。打开一看,一只体型健硕的幺蛾子已经一头栽进了引擎盖的接缝里面,就这么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当然,这么个小东西近距离面对两百多马力内燃机的滚滚热浪,早已经是脆生生一具干尸了。阿弥陀佛。
我见过工艺更不讲究的车只有BJ40了。
而且,除了引擎盖,后门的接缝也实在是宽阔无边,塞一根手指头进去是问题不大。
现在不到两万公里,各种异响早已见怪不怪。
还有就是,车门的密封胶条。
至今为止,车门的密封条只有左后侧车门没掉过,副驾驶位置已经掉过两回。说实话,作为曾经在总装车间蹲了小半年的主,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车门密封条这东西安装的技术难度真的很大么?
更NB的事情在论坛上也见过。某Focus ST车主保养,卸下发动机底护板之后,只见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制物品“当啷”一下掉了出来。经过专业鉴定,系Saalouris总装厂的工人兄弟们的工具,就这么忘在发动机舱里面,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买车送工具,这是何等的国际主义精神!

你究竟想要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很多角度上说,Focus ST的毛病都相当多,多到数不胜数。很是恶劣的舒适性、不算大的空间、实在是不甚友好的油耗,还有最关键的,极其糟糕的品控,这台车怎么都不算是一台吸引人的车,是吧?
但是说到底,买一辆车,只要有一个角度能够吸引买主,就够了。对于Focus ST的车主而言,那就是动力和控制。而在这两个方面,Focus ST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9DA+MMT6,这个组合足够让人掏出25W,将它领回家。
在2014年惨淡的471台的销售数量当中,那个末尾的1就是我贡献的。这个数字实在是不算好。但是我很明白,我要什么,我可以舍弃什么。更关键的是,我明白,一辆车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是我的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钢炮两年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