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生存启示录》

智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判断力,对事物有透彻的认识。梁晓声老师是智慧的,又写下了《中国生存启示录》一书。

书从底线,素养,人文三块来谈(其实很难分隔清楚,各有覆盖又各有不同)。看到的梁晓声老师的用心良苦,启示录三字非一般著作能驾驭,此书亦是。启发到了,警示也有,记录居多,只是合成启示录三字更多的是看到了梁老希望国民幸福的一片赤心。

细读全书,会发觉很多地方,梁老只是挠其痒而止,这痛处不是不知道,梁老也是不敢,不愿,不忍心戳的。书中有一篇名曰《拒绝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最后一段是这样的,“在21世纪,对于一个正在全面崛起的泱泱大国,当代思想力并未见怎样地发达,却一味转身过去从古代封建思想家那儿去翻找思想残片,这是极耐人寻味的。而如此一种当代中国的思想现象究竟说明了些什么,我还没想清楚,待想清楚了再做汇报......”。梁老是略通一二的甚至五六,只是真的能说么,我还没想清楚,很聪明的回答。别人问起的确,问题太大一下想不清楚。那是心里大概有数的意思,别误会了。文中拿儒家思想与西方古代思想相比,说:“这样的思想帝王们不爱听,其实等于自言自语”,又道:“故在西方古代的思想成果中,‘天下为公’是不需要谁教诲谁的,是人类社会的公理,像几何定义一样不必讨论。”,说的很辛苦,梁老是忍住了缓缓后再字斟句酌地写下如此的话语。梁老的心通墨子更多。

梁老作为老师,书中又谈及不少教育相关的话题。其中的人文教育是心意,是呼声,是思潮。大学应该是为学生解惑的地方。一个考试禁止考生上厕所反劝其提早交卷的高等学府,我是很难发自内心地留恋的。“平等的第一步是公正”,雨果说梁老用,大学精神之一。文化是否需要公正,我也没想清楚。“改革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雨果说梁老用,大学精神之二。学生听了,听了。“进步,才是人应该有的现象”,雨果说梁老用,大学精神之二。学生听了问:“何为进步?”

就阅历来说梁老是站在峰顶,一句一句对着山下的我们耐心教诲,也是一声一声毫不留情地讽刺和批评。梁老的心血看得到的,懂得了的。共鸣之后,感激之后,反省之后,把书给身边的人,好好读读。唯一不足,梁老的题都立地太大,每个题都可拿出来单独出一本书。故文章中虽例子生动但有时读起来还是觉得压不住题,难以圆满。且以梁老个人经历为主,所感所悟都带有极强的个人经历色彩。不宜当观点读,要当纪录片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中国生存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