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

快排,快忘光了,一直因为太忙了没有复习,导致的后果就是今天阿里打了电话一面,问了快排,我就只能说:emmm,选一个基准值,然后遍历数组,把小的换到前面,把大的换到后面,然后递归……
面试官说:没关系,了解原理就好。
️谢谢面试官的安慰。

废话少说,开始吧。
ps:用JS写的代码。

快速排序(quicksort)的主要思想就是:选择一个基准元素,把小于基准的元素全部移到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移到右边。然后对左边和右边的元素分别再进行排序,如此循环到每个小分组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对元素的划分有两种算法。一个是Lomuto算法。

function LomutoPartition(a,left,right){
    var p=a[left];
    var s=left;
    //交换函数,交换数组两个元素
    function swap(a,x,y){
        var temp=a[x];
        a[x]=a[y];
        a[y]=temp;
    }
   //开始遍历数组
    for(var i=left+1;i<=right;i++){
        if(a[i]

把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从第二个开始遍历余下的元素,a[i]>=p则继续往前走,当遇到一个小于p的元素时,就停下来,将s增加1,再交换a[s],a[i]的元素。这样就保证比p小的元素永远在s左边,比p大的元素永远在s右边。

循环结束后,再交换a[s]和a[left]的值。使基准元素成为分界点。

另一个算法是Hoare算法。Hoare就是提出快速排序思想的人,图灵奖得主。

function HoarePartition(a,left,right){
    if(leftkey) j--;
                a[j]={x:a[i],y:(a[i]=a[j])}.x;//此交换语句相当于上文的swap函数
            }
            a[j]={x:a[i],y:(a[i]=a[j])}.x;//此时j<=i,所以应取消最后一次交换
            a[left]={x:a[j],y:(a[j]=a[left])}.x;
        }
    }
}

变量i跟踪小于基准的元素,从左到右遍历,遇到大于等于基准的元素就停下来。j跟踪大于基准的元素,从右到左遍历,遇到小于基准的元素就停下来,然后交换a[i]和a[j]。直到i,j相遇。再把基准元素和a[j]交换。比较麻烦的就是每次都要判断i是否溢出。

两个划分算法效率是一样的,个人认为Lomuto算法比较容易理解。

有了划分算法之后,要写快速排序就容易多了。

下面是用js写的原地排序(in-place):

function quickSort(a){
    //交换函数,交换数组两个元素
    function swap(a,x,y){
        var temp=a[x];
        a[x]=a[y];
        a[y]=temp;
    }
    //划分算法
    function LomutoPartition(a,left,right){
        var p=a[left];
        var s=left;
        for(var i=left+1;i<=right;i++){
            if(a[i]=right) return;
        var s=LomutoPartition(a,left,right);
        sort(a,left,s-1);
        sort(a,s+1,right);
    }
    sort(a,0,a.length-1);
}

还有另一种比较有js特色的快速排序实现,代码如下:

var quickSort = function(arr) {
  if (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var pivotIndex = Math.floor(arr.length / 2);
  var pivot = arr.splice(pivotIndex, 1)[0];//把基准元素切出来
  var left = [];//存放小于基准的元素
  var right = [];//存放大于等于基准的元素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if (arr[i] < pivot)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return quickSort(left).concat([pivot], quickSort(right));//把切开后的数组连接起来
};

不过这种实现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很耗内存,对一个有n个元素的数组进行排序,每一次递归都要新建两个数组来存放两边的元素,最好情况下递归循环log n次,每次需要n个元素的空间,因此需要额外n(log n)的空间,加上创建数组需要一些额外开销。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大数组而言就不合适了。

关于快速排序的效率:

  1. 最好情况下,每次都刚好平均分为两个相同长度的分组,递归循环 log n 次, 键值比较次数为C(n)=2*C(n/2)+n,C(1)=0
  2. 最坏情况下,每次数组都会分成一边长度为0,一边长度为n-1的两个分组,递归循环 n-1次,键值比较次数为 n+(n-1)+(n-2)+……+1
  3. 平均情况下,键值比较次数约等于 1.39nlog n

所以它们的效率分别是:


快速排序_第1张图片
快排效率

关于快速排序的优化:

  1. 更好的基准元素选择方法。比较有名的是三平均划分法(median-of-three method),以数组最左边,最右边,以及最中间元素的中位数作为基准元素。上文提过平均情况下快速选择的效率大约是1.39nlog n,根据维基百科,使用三平均划分法能使效率达到1.188nlog n 左右。
  2. 当数组足够小的时候(5-15),改用插入排序方法。或者在快速排序递归至每个分组都足够小的时候,停止递归,然后对整个近乎有序的数组实行插入排序。
  3. 先递归比较小的分组,然后对大的另一个分组使用尾递归,减少堆栈。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速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