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日记》第020天2019-02-15

今日宅了一天,摘抄两个片段自勉。

《沪漂日记》第020天2019-02-15_第1张图片

一个自私的人是不是会更幸福? - 诚成橙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80992/answer/50515941

交往的心态包括三个方面: 承担责任、投入情感、采取行动。

承担责任,社会要求每一个人对他的行为负责,不要把个人的不快归因于客观环境、他人,表现为怨天尤人。我们无须对自己的情欲和胡思乱想负责, 我们的责任限于我们的行为。任何人也不能凭意志的努力直接消灭自己的情欲和胡思乱想,但我们都能直接控制自己言语和四肢的活动。我们能够通过行为间接改变自己的心态,平稳的心态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投入情感,偶尔表露自己的软弱,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接受别人真实的情感,面对别人真实的情感,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最真切的体验。

采取行动,别人的行为构成“我”的社会现实,“我”的行为使“我”参与到社会现实当中去,正是基于这一道理,我们説采取行动意味着面对现实,而经常犹豫不决,无限期地拖延行动的实施,很少与人交往,也就意味着回避现实。生活的真理是,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有所得而不付任何代价,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将来也不会有。人生不可能没有风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有行为才能创造价值,只有行为才能满足心理需要,只有行为才会带来成就和满意感, 只有行为才能使人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意义。

对于烦恼,提出以下的解释模式。

W表示烦恼,D表示欲望,B表示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即W=D/B。

许多人看到欲望与烦恼成正比关系,企图用“想开”、“看透”来压抑欲望,以达到无烦恼的境界,但实际上这是办不到的。企图消灭欲望就等于企图消灭“我”。在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上述公式的另一面,即烦恼跟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成反比。人的欲望是没完没了的,永无完全满足之时,但只要我们采取导致欲望满足的有效行为,就可以减少烦恼。甚至有可能,一个人在行为过程中便可以体验到愉快。生活中快乐多的人,生活态度是积极的,总是在采取某种有效行为去满足欲望。可见,一个人的烦恼,与其说取决于尚未满足的欲望的强弱和多少,无宁说取决于有无导致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压抑欲望的人,欲望并不消失,反而对抗性加强了。压抑的直接效应是使有效行动被扼杀在摇篮里。愈是压抑欲望,烦恼愈甚。认识到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己有哪些过分的要求,采取行动满足适合的要求,通过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代替旧的行为模式,就是一种修练。 

利己与自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82209


《沪漂日记》第020天2019-02-15_第2张图片


《沪漂日记》第020天2019-02-15_第3张图片

怎么和自私的人相处?
http://wenda.edushi.com/info/127-n8468379-s1.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沪漂日记》第020天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