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x_lua模块进行web开发的常见问题荟萃

1 如何获取HTTP请求头?

 

直接在 ngx_lua 中访问 NginX 内置变量 ngx.var.http_HEADER 即可获得请求头 HEADER 的内容。对于常见的特殊头(Content-Type、Cookie 等),NginX 还使用了特殊的变量来独立保存,例如“Content-Type”头可以通过 ngx.var.content_type 变量取得。

 

2 如何获取GET参数?

 

在 ngx_lua 中访问 NginX 内置变量 ngx.var.arg_PARAMETER 即可获得GET参数PARAMETER的内容。

3 如何获取POST请求体数据?

要获得完整的POST请求体数据,可以访问 NginX 内置变量 ngx.var.request_body(注意:由于 NginX 默认在处理请求前不自动读取 request body,所以目前必须显式借助 form-input-nginx 模块才能从该变量得到请求体,否则该变量内容始终为空!)。如果想获取 POST 方式提交的表单参数,还可以借助 form-input-nginx 模块省去解析过程。例如:

 location /form {
    set_form_input $name;
    content_by_lua '
        local name = ngx.var.name;
        local say = ngx.say("My name is: "..name)
    ';
}
 

4 如何设置/获取HTTP响应头? 

5 如何使用 Lua 外部模块?

 

通过 require 引用即可,和在普通的 Lua 代码里一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通过 require 引用外部模块一般有 2 种写法。

老的写法是:

这样会将模块命名空间表直接导入当前全局环境内;而新的写法是:

local xxx = require("xxx")

这样的写法将模块命名空间表缓存在同名局部变量中,访问更快,也不会污染当前全局环境。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老的写法在 ngx_lua 中会出现模块导入后无法访问的现象!这是由 ngx_lua 实现原理决定的。ngx_lua 使用每请求一个 coroutine 的方式运行用户代码,coroutine 的全局环境是重新关联的,因此用户代码相当于运行在一个沙盒中,请求处理结束后用户代码产生的所有全局环境修改都会被舍弃,避免多个请求之间产生交叉影响,也降低了因滥用全局环境产生内存泄漏的风险。而 require 利用了全局共享的 package.loaded 表缓存已载入模块的数据,以达到避免重复加载模块的目的。很明显,这种结构必然会使首个请求中通过 require 注入全局环境的模块命名空间表在后续请求中无法访问,因为后续请求中 package.loaded 表内已经有之前加载模块的数据,故 require 不会再次将命名空间表注入当前全局环境,使得以后所有依赖于模块的操作都失败。

鉴于这一问题,我们推荐开发人员总是使用新的 require 写法(即使用局部变量缓存模块表),对于那些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更新 require 写法的代码,可以通过在开始处理请求前清空 package.loaded 表中对应模块数据的方式强制加载模块并注入全局环境(注意每次都加载模块可能产生性能瓶颈!),例如:

package.loaded.xxx = nil  
require("xxx") 

 

6. 通过ngx_lua模块api ngx.var.VARIABLE获取变量时注意事项

通过这个api只能获取到那些进行了hash的变量和那些规则变量,对于那些未进行hash的索引变量,无法获取。因为该API在实现上是通过调用ngx_http_get_variable来获取变量的,而该接口在获取变量过程中首先是查找hash表,如果没有找到,再判断是否是规则变量,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么就认为找不到该变量。


7. ngx.exec和ngx.location.capture的区别

ngx.exec是进行的内部重定向,而ngx.location.capture则是应用的是子请求的机制。注意,进行内部重定向时,如果不把请求的参数带过去,那么重定向后将会丢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ngx_lua模块进行web开发的常见问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