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异常设计方法

    前些时候,把《Thinking in Java》中异常这一章翻出来再次研读,本人有些收获,并且有些观点和作者观点不太一致,共享之

1.异常的定义

    一个系统中定义异常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a. 系统中如果某个模块功能比较单一,建议将所有异常放在一个package内;如果某个模块有很多子模块,建议将异常放各个对应子模块内;

b. 异常名称必须是自定义的;

c. 自定义异常都继承之Exception(不要继承RuntimeException);

d. 所有异常含有含有两个构造器:一个缺省构造器,一个用于构建异常链的构造器。

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MyException1 extends Exception{
 public MyException1() {
  
 }
 
 public MyException1(Throwable cause) {
  super(cause);
 }
}

2.异常的处理

   在异常处理程序中遵循如下原则:

a. 本方法能处理的异常,异常处理程序中就处理掉,不向外层传递;

b. 本方法不能处理的异常,必须使用异常链,封装为本模块的异常向上传递。

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f() throws MyException1{
  throw new MyException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MyException2{
  try {
   f();
  } catch(MyException1 e) {
   throw new MyException2(e);
  }
 }
}

 

【注】:Bruce   Eckel指出建议使用runtimeException封装异常。本人认为,在系统设计中不应该这么做,因为在开发实际系统是,各个模块开发人员不一样,如果开发人员用runtimeException封装了异常,其他使用该模块的开发人员很难知道模块中抛出了异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异常设计方法)